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梁一波 《山西建筑》2006,32(5):335-335,346
以综合整治工程为例,阐述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应考虑的诸要素,强调指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有别干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2.
《城乡建设》2012,(11):54-59
为加快推进厦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部署,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牵头,全面组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宜居、幸福厦门。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规划体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我国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城市交通问题也日趋复杂,而现状中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却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改善城市交通.文章在对城市交通问题进行近期整治的实践和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交通综合整治规划的理念,明确了交通综合整治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探讨构建交通综合整治规划体系结构和体系框架,并总结交通综合整治规划的工作流程,最后以合肥市老城区交通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为实例对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卢艳 《市政技术》2014,(1):34-37,41
指出了交通走廊综合整治具有投资额相对较小,收效显著,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阐述了交通走廊综合整治的发展背景、趋势以及规划思路和方法,并结合项目实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对国内城市的交通发展改善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某城市道路实综合整治工程实际案列,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互结合的方式,在对某道路综合整治工程基本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研究了道路综合整治工程的基本目标,最后从多个方面入手,重点对城市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与策略展开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邯郸市两河(滏阳河和沁河)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应考虑的诸要素,强调指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7.
结合哈尔滨市太平廊桥马家沟河区域综合整治设计,分析了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特征问题,提出了人与城市环境的互动与交流是环境综合整治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杭州市下城区环城西路立面综合整治工程实践,总结了街区立面综合整治的方法以及改造经验。这是对街区立面综合整治相关问题进行的有益探索,可供其他城市更新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水系及沿岸环境整治是适应城市时代发展的需求。以福州市光明港流域内河综合整治为例,简要叙述了光明港流域内河现状,重点阐述了城市内河治理的整治目标和整治内容、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强调指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为例,认为当前河道综合整治中面临着水域整治与陆域整治脱节、土地再开发滞后于水体治理、开发项目构成单一和整治目标单一等主要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是城市规划工作还没有积极有效参与到河道综合整治中去,对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三个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提出街道模式的概念与内涵,然后着重从树状和栅格两种模式对比这条主线入手,系统回顾了19世纪以来西方建筑师和规划师对居住社区街道模式的构想和规划实践,比较研究了源自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交通工程学等多视角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介绍树状与栅格相结合的二元街道模式的融合式发展进程。最后,探讨对中国城市街道模式的启示,指出合理的街道模式主题应当是“融合与共存”。  相似文献   

12.
街道是城市最能体现市民为本的公共空间,也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上海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在发展历程中较早遇到了街道空间活力缺失的问题,并较早地开始了规划实践探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的发布,预示着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发展历程及现实诉求的研判,结合地域复杂的实际情况,上海已初步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多元设计的方法创新以及推动实践的应用创新一系列成果体系,同时也激发起一场全国性的街道规划理念、方法、技术、机制的复兴创新行动,为未来规划行业的创新变革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亓萌  杨正涛 《华中建筑》2007,25(7):117-118
该文将街区看作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试图用生态学中的部分原理来解释街区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导街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雯青 《城市建筑》2014,(9):282-282
本文介绍了周至县城中心街街道景观设计的项目背景和街道现状,从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街道节点设计、道路设施小品和街道绿化四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祯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8):73-77转83
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汉中市目前现存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留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首先通过历史文献阅读和现状调研,分析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道路变化,其次从图底关系、空间界面、空间尺度、空间节点等四方面剖析了街巷空间形态特征,最后对东关正街历史文化街区“两街六巷”鱼骨状街巷空间的保护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空间正义是城市空间正义的典型代表,意为在人群中公平分配维护绿色空间的责任和享有绿色空间的权益。根据其定义,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从责任和权益2个角度着眼,一方面基于百度街景地图数据提炼街道空间绿视率的空间分布特点,表征街道绿色空间的客观可感知水平;另一方面将街道绿视率和实时人口热力叠加,探讨街道绿色空间的实际被感知程度,从而完成对北京市东城区街道绿色空间维护和享有情况的评估。发现邻近使用者维护街道绿色空间的责任对绿化客观可感知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道路断面设计对同时提升街道空间活力和绿视率即绿化实际被感知程度的有效性。由此总结出2点街道绿色空间规划设计建议,即明晰权责边界并保证公共权益优先级,以及加强落地性设计导则中对绿色空间正义问题的关注,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城市记忆系统研究为基础,对天津五大道地区的城市记忆要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总结出相应的表现原则与策略,试图获得对五大道地区文化保护的有效积累。  相似文献   

18.
街道界面是形成街道空间的物质基础。现有关于街道界面的量化测度参数繁杂多样,亟需总结厘清。文章试从城市形态、空间认知、环境行为等几个研究视角对现有参数进行总结比较,发现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界面密度、贴线率、建筑整齐度、近线率等参数各有其涵义和适用范围。随着空间认知与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的进展,国内对于街道界面的研究体现出由“城本视角”到“人本视角”的转变,街道空间的品质及人的体验与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融合城市形态、环境行为、空间认知、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的多维研究框架,对街道界面展开更为全面的研究,发展更为系统的量化测度方法将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街道设计导则是一个城市交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营造起着指引战略方向和明确技术思路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形象特色和市民出行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最新发展动态.然后,选取阿联酋阿布扎比、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美国洛杉矶四个典型世界城市为例,详细介绍了各自街道设计导则的编制背景、内容框架和技术亮点.最后,阐述对中国的启示,并提出中国城市街道设计导则的综合框架.  相似文献   

20.
The link-node network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odel for representing a large-scale urban street system. It is easy to formulate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e complicated spatial and temporal urban-street-related problems on such a simplified network representation. However, recently developed microscopic network traffic models contain important details which cannot be depicted on the link-node diagram. This paper describes a computer-graphics algorithm which can generate a lane-detailed schematic urban street network display. The algorithm is very comprehensive, and it can accommodate various types of urban street configurations. The regular four-approach, right-angle intersection can be displayed most accurately. However, intersections with more or less than four approaches and/or links intersecting at an angle other than 90-deg can be generated satisfactorily. One-way streets intersecting two-way or one-way streets can also be depicted. Furthermore, roadways where the number of lanes changes (for example, from two lanes to three lanes, or from two lanes to one lane) can also be plotte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display generated by this algorithm is satisfactory. The required input data is relatively simple, although the time associated with the input data preparation is short. In addition, applications using this algorithm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