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昕 《电子测试》2002,(12):106-108
我们以往使用的传统并行硬盘接口--Ultra ATA硬盘接口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技术上的改进和接口速率的提升,从33MB/s、66MB/s、100MB/s一直到目前的133MB/s.Ultra ATA发展到了今天,技术上已经没有了什么创新,而且性能提升幅度也不会有大的突破,这完全是由Ultra ATA技术本身固有的缺点造成的.而且并行接口的电缆属性、连接器和信号协议都已经到达极限,继续改进也不再会有太大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虽然Ultra ATA/100接口传输规格去年才由Quntium推出,但现在推出的硬盘如果不支持此项传输规格,恐怕没有办法吸引消费者.其实硬盘的传输接口是否支持Ultra ATA/100的规格,并不是采购的重点,因为在IDE接口的硬盘中,即使是转速7200转的机种,外圈的传输速度也仅仅在40MB/s左右.  相似文献   

3.
新品迭现     
金鹰EV14A主板,由于采用了KT266A的内存控制器其内存带宽有了很大的提高,支持DDR266/200内存而所提供的AGP 4x也使当前的主流显示卡得以展示自己的ZD/3D性能;其南桥芯片也支持IDE Ultra DMA 133,使任何IDE设备特别是硬盘可以达到目前传输速度的最高水准;南北桥芯片采用先进的V-LINK结构,形成高达266MB/s的传输速率,突破了  相似文献   

4.
Ultra DMA 66     
董晓 《电子科技》2000,(8):42-44
众所周知,PC的整体性能高低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CPU、主板和内存等,其中磁盘子系统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随着计算机整体技术的提高,硬盘技术同样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例如Ultra DMA 66技术的应用等。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一些有关Ultra DMA 66的基本知识,性能、应用以及市场上常见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网络维护经验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为 《电子科技》2000,(15):29-30
1 网络与硬盘基于文件访问和打印的网络的瓶颈既不是交换机,也不是网卡,更不是服务器的CPU或内存,整个网络的瓶颈是服务器硬盘的速度。所以配置好你的服务器硬盘对于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几个因素供你参考:(1)硬盘接口有IDE、EIDE和SCSI等。服务器应选用适合并发数据请求的SCSI接口,目前较为流行的SCSI接口有fastwide(20M/s数据传输率),Ultra wide(40M/s),Ultra2 wide(80M/s)。(2)硬盘的转速越快,读写数据的速度也越快,服务器应选用5400/7200/10000rpm的硬盘。(3)硬盘阵列卡能较大幅度地提升硬…  相似文献   

6.
许多电脑用户可能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兴起一种新型的硬盘,名曰Ultra DMA,几乎所有的硬盘厂家都推出了该种硬盘,如昆腾的火球四代ST系列、希捷的金牌MEDALIST以及MAXTOR的钻石二代、三代等等。据专家预测,98年将全面普及Ultra DMA/33硬盘,而非Ultra硬盘将全面淘  相似文献   

7.
硬盘的磁密度与容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传输速率的提高,相应的,接口规格也必需向上增加。在今年的6月5日,Quantum公司发表了Ultra ATA/100规格将硬盘的接口传输速率增加到100MB/s,可以说是带领IDE硬盘迈向了一个新纪元。  相似文献   

8.
Adaptec日前推出五十倍速(50X)只读光盘机控制器,大幅提高只读光盘机的速度水平,这款名为AIC-9570 Ultra ATA只读光盘机控制器,专门为生产制造的套件产品,将为设计者提供一个快速且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 ATC-9570可以让开发厂商利用目前速度水平的控制器,并衍生包含50倍数的功能。该控制器支援当前的ATAPI介面及新一代的Ultra DMA协定。Ultra DMA可以让主机以每秒33MB的速度传输,其速度为标准ATAPI磁  相似文献   

9.
如今硬盘容量越来越大,其价格却越来越便宜。几个月前买的4.3G硬盘,现在以同样的价钱可以买到容量大一倍的硬盘。但购置硬盘也不能单单看它的容量,也应考虑其它因素。为此,笔者简单介绍硬盘方面的有关知识。UltraDMA/66并不是最快市面上新出的硬盘均是以Ultra ATA/66(或称Ultra DMA)  相似文献   

10.
顾立民 《电子测试》2000,(4):147-147
苏州明基电脑有限公司出品的这款Acer CD 650P高速光驱,与CD640A一样采用了EIDE/ATAPI传输方式,支持使用Ultra DMA方式的数据传输,在该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时,其速率也能达到33.3MB/see,而且内建有128KB的高速缓存。它的最大传输速率能达到8800KB/s(50X)的传输能力。同时,能读取多种不同格  相似文献   

11.
是否不满足现有硬盘的速度?不妨了解一下Seagate新的Cheetah(印度豹)系列硬盘产品,该产品是首批转速达到每分钟10000转(rpm)的硬盘。 Cheetah系列产品有两种规格:一种是有四片磁盘,一英寸高的4.55GB机型,另一种是带八片盘,1.6英寸高的9.1GB机型。这两种硬盘的接口都采用Ultra SCSI,具体配置时可选择UltraNarrow SCSI(8位,20MBps)或UltraWide SCSI(16位,40MBps)接口。Ultra SCSI机型配置512K标准高速缓存,“速度狂”可以获得配满2MB的高速缓存,这样大致会增加100美元费用。  相似文献   

12.
WDCaviar(鱼子酱)SE16系列硬盘是西部数据公司于2005年6月初向全球客户交付的SATAⅡ硬盘。这款领先的SATA硬盘转速为7200RPM,具备16MB大容量缓存,由于支持SATAII规范,是的其接口数据传输率高达300MB/s,是UltraATA5的3倍,是专为高性能电脑,多媒体和游戏运行系统量身打造的。容量从120GB到250GB的容量,CaviarSE16将为消费者带来新一代的高性能硬盘体验。静如耳语除了拥有强劲的性能,W DCaviar(鱼子酱)SE16硬盘采用了先进的声学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噪音、安静运行,并且显著提升了在各种应用环境下稳定工作的时间。凭借具有高效…  相似文献   

13.
CTX-48X     
CTX公司出品的这款48倍速的光驱产品,使用支持Ultra DMA模式的EIDE/ATAPI传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其速率也能达到33.3MB/see。最大传输速率为KB/s(48X)。对于CDROM、AudioCD、VideoCD、CD—i/FMV、CD-R、CD-RW、CD Extra、Photo CD等多种不同格式的光盘都能支持。内建了128KB的高速缓存。  相似文献   

14.
朋友 《家庭电子》1999,(7):51-51
随着硬盘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从最早的5MB容量发展到今天,现在的硬盘已经是以GB的单位开始起跳,尤其在最近几年,更是持续地以翻倍的速度增长。硬盘新技术从技术方面来看,硬盘容量所以能够提升,主要得归功于读写磁头的改进,而这跟每平方吋可以储存的位元数,也就是磁录密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以往硬盘大部分都是采用薄膜式磁头,虽然其生产技术相当成熟,但是已经面临瓶颈的考验。目前新一代的磁头技术则是IBM所研发的MR磁阻式磁头,它具有较高的磁录密度,而且不同于以往读写合一的传统磁  相似文献   

15.
PMC子卡扩展系统功能 三款PMC子卡可在三个关键设计领域扩展系统功能。Fast4 PMC卡最多可以增加4个TriMedia处理器,每个处理器带8到16MB 400MB/s SDRAM。该卡提供具有132MB/s峰值DMA传输率和120MB/s持续传输率的32位边带总线。  相似文献   

16.
西部数据(NYSE:WDC)近日宣布,数据传输率高达300MB/s的SATA硬盘新品开始批量上市。这块名为WD Caviar(鱼子酱)SE16的硬盘具备16MB大容量缓存,是当前主流桌面级硬盘缓存容量的2~8倍,其数据传输率高达300MB/s,为消费者带来新一代的高性能硬盘体验。这款新的桌面级硬盘现已向西部数据的授权代理商以及OEM客户供货。这款领先的SATA硬盘具有300MB/s的传输率,比EIDE快3倍。这使得WD Caviar(鱼子酱)SE16成为现今市场上速度最快的桌面级硬盘之一,是专为高性能电脑,多媒体和游戏运行系统量身打造的。WD Caviar(鱼子酱)SE16硬盘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光纤通道适配器设计,分析了XPS Central DMA和Scatter-Gather DMA两种DMA的特点.并在开发板上做了硬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Scatter-Gather DMA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25MB/s,满足光纤通道传输速率要求(200MB/s).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FC)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中制约传输速度的关键环节,从4个层面进行了性能优化设计:使用离散集中式直接存储器访问(Scatter-Gather Direct Memory Access,SGDMA)代替传统的DMA进行高效的数据搬运;扩展Fibre Channel协议硬件模块数据缓冲区以实现多帧传输;在Power PC固件中设计新的内存管理队列以避免内存碎片;分配特定的非缓存内存区域以保证缓存的一致性及有效性。对比测试实验表明:系统优化后数据传输速度从39 MB/s提高到115 MB/s。  相似文献   

19.
数据卫士     
《电子与电脑》2001,10(10):93-94
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硬盘也开始极速狂飙。去年支持最高传输率为66.7MB/s的ATA/66刚成为市场的主流,今年它却已经退隐二线,取而代之的是ATA/100,它支持最高传输率为100MB/s。而就在不久前,业内又出现了SerialATA和ATA/133接口,我们可以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快的ATA接口将成为市场的主流,它可以为电脑存储系统带来更快的传输率。在硬盘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大家可能会担心数据会因为传输率过高而丢失或者发生错误?也可能一些人还没有特别关心过这个问题。但是,一旦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却远远超过硬盘本身的价值。那到底是什么技术在背后保障硬盘在极速狂飙时数据的完整性与可靠性呢?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DMA高速传输系统的结构以及DMA的设计,搭建了×8通道的PCIE系统.在整个系统的板卡终端,连接了两个FIFO,提供标准的FIFO接口,能连接光纤数据、CT图像采集数据、A/D采样数据等.实验验证了DMA读和DMA写两种传输方式的可靠性,测试了DMA读写的传输速度.实验表明,在单次DMA传输大小达到1MB时,×8通道的PCIE系统DMA读和写速度均能达到1 000 MB/s,可满足大部分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