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温度噪声相关测速方法的系统误差与自标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流体噪声的湍流传递行为及信号源的性质对相关测速系统的影响,分析了相关测速系统的系统误差,并提出了理论修正该误差的方法,使得相关测速成为一种绝对的测量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王文然  韩兵 《核动力工程》1996,17(5):454-463
基于现代检测理论及流动噪声的产生和传递机亘,应用噪声分析,对流动参数测量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建立了利用节流装置差压噪声测量两相流质量流量和相比份的理论模型,并在孔板汽水两相流测量实验中得到证实。纠正了传统相关测速传感器配置原则的局限并建立了修正相关测速系统误差的自标定方法:阐明了空间滤波器用于流速测量的原理及其构造原则。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地实现一体化布置的低温核供热堆堆芯冷却剂流动工况监测,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电偶空间滤波检测方法,阐述了空间滤波测速的原理,对热电偶空间滤波检测器的空间权函数进行推导和分析。在流体热噪声为白噪声的假设下,分析了热电偶空间滤波器的时间频域特性及热电偶时间常数对其影响,提出了热电偶空间滤波器检测流速的简化理论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热电偶空间滤波器的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地实现一体化布置的低温核供热堆堆芯冷却剂流动工况监测,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电偶空间滤波检测方法,阐述了空间滤波测速的原理,对热电偶空间滤波检测器的空间权函数进行推导和分析。在流体热噪声为白噪声的假设下,分析了热电偶空间滤波器的时间频域特性及热电偶时间常数对其影响,提出了热电偶空间滤波器检测流速的简化理论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热电偶空间滤波器的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对流场无干扰的动态应变片测速技术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在以水为介质的300MW级核电站PWR压力容器上腔室1:4可视化模拟研究装置中,测得了上腔室模拟体中各点的流速。从而弄清了作用在控制棒上的水力载荷,为分析控制棒能否按指令在导向管内自由升降和快速下插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控制棒导向筒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穆斯堡尔谱仪激光干涉绝对测速的方法,介绍了一台配用高精度穆斯堡尔谱仪的激光测速装置,其测速范围为±5mm/s~±300mm/s,并具有穆斯堡尔谱与速度谱同时测量的性能。本文列举了部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7.
粒子成像测速(PIV)和激光多普勒测速(LDV)等可视化测量技术被应用于定位格架下游流场的实验研究时,棒束对激光的遮挡或折射导致的光学图像或信号的畸变,限制了测量位置。使用折射率补偿技术针对组件内高雷诺数流动提出了FEP和水以及有机玻璃和碘化钠水溶液的折射率补偿方案。实验验证表明,2种折射率补偿方案可应用于可视化测量,获得棒后方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8.
采用DANTEC 55X两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反应堆燃料组件棒束流场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其不同断面处的紊流速度分布及湍流特性,并进行了理论模型计算分析,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及他人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试验模型为一正方形排列的4×4棒束,节距比S/d=1.315。测量断面位于中间支撑板上下游,测量的轴向速度正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试验雷诺数范围1.8×10~4~3.6×10~4。应用激光测速系统,采用后向接收工作方式,该系统配有双通道光电频移器,频移量高达40MHz,从而可以准确地判别流向。在进行统计计算时,对统计样本进行了滞留时间加权处理。最后,对激光测速系统的使用,提出了几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球床反应堆采用球形燃料元件多次通过堆芯的循环运行方式,燃料元件从堆芯底部连续单列排出后依靠管路气动推力逐一被提升至堆芯顶部。本文建立了球形燃料元件“近等径”管路脉冲气力提升运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源压力、控制阀有效截面积、球外径与管内径的直径比等参数对提升过程燃料元件运行速度的影响。利用测速装置测量了10 MW球床反应实验堆提升器出口燃料元件的运行速度,实验结果接近理论分析结果。近等径球流管路脉冲气力提升运动模型的建立及实验研究为球床反应堆燃料输送系统优化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高效的热传输手段,热管具备可靠性高、传热温差小、无需外力驱动等特点,因此在航天航空、核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为更好地应用热管技术开展新型反应堆的设计和研发,掌握热管性能分析的理论方法和软件工具,本文开展了热管技术及相关程序的开发。对热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种类、工作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热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传热极限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热管性能分析程序HEPAC,其具备各类热管的传热特性分析及传热极限计算能力,通过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相关程序开发为各种热管式反应堆的设计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棒束定位格架内单相流体三维流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带定位格架棒束内单相流体三维流场进行研究,以了解定位格架对流体流动的影响。用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测量的实验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校验,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装箱快速检测的应用问题,阐述了雷达测速仪的测速原理和功能要求.分析了测速仪的硬件结构、组成、特点和设计方法.介绍了测速仪的软件设计方案以及频率采集、数据处理和频率信号输出子程序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一种测量狭窄通道中水速分布的新技术,并用这种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测量了反应堆燃料组件全尺寸模型几排棒束之间宽约3mm、深200mm间隙内的水流速度分布。在几个截面上,于不同流量下,取得了详细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显示了它许多独特的优点:非接触测量,不干扰流场;空间分辨率高,可以测量小区域内的流速分布;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测量方便,移动迅速;一般在45min内就可测出75点的流速,每点读数十次,得到一条线上的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14.
铀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对我国铀资源的保障能力提升至关重要,相关研究工作对我国国防建设和能源安全保证同样也具有重大意义。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世界各国矿产资源勘查理论、成矿作用、成矿预测等方面理论研究总体发展趋势;重点提出了我国铀资源勘查理论研究方向,期望对促进我国铀资源勘查相关理论与技术创新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高效的热传输手段,热管具备可靠性高、传热温差小、无需外力驱动等特点,因此在航天航空、核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为更好地应用热管技术开展新型反应堆的设计和研发,掌握热管性能分析的理论方法和软件工具,本文开展了热管技术及相关程序的开发。对热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种类、工作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热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传热极限的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热管性能分析程序HEPAC,其具备各类热管的传热特性分析及传热极限计算能力,通过与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相关程序开发为各种热管式反应堆的设计分析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对通过采用能量相关的内边界条件,在扩散理论的范围内计算薄板型热中子研究堆控制棒价值进行了理论分析,成功地计算了日本原子能研究所JRR-3M的控制棒价值,并与日本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光幕靶测试系统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丸参数测试是靶场测试的一项主要内容,论文提出了一种激光光幕靶对弹丸速度进行测量的方法,介绍了激光光幕靶的测速原理,并对光幕靶测试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为试验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应用二维频移激光测速系统对低温供热堆换热器流场的实验研究结果,测量了换热器模型三段流动进出口截面内的二维平均速度和湍流度分布;用总压-速度法和静压-流量法分别测定了随雷诺数变化的阻力系数特性;以氩离子激光器作片光源对添加在流体中的示踪粒子得到的可视化照片清楚地显示了流场的平均流动特性。结果表明,本实验中采用的管-壳式换热器系统存在着自模拟现象;总压-速度法同静压-流量法得到的结果差别很小;用可视化技术和激光测速得到的平均流动图是一致的,为进一步改善换热器的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互相关技术的同位素示踪流量测量方法,利用频谱分析和互相关联用技术处理数据,提高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精度和效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均相模型,基于分岔理论预测了两相自然循环系统的流量漂移(静态分岔)相关特性,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同时,对系统的动态参数时序进行了时域和频域分析,研究了特定工况下沸腾喷发弛张动态不稳定性机理.通过对系统相关时序的相空间重构与分维分析,探讨了系统随加热功率变化的非线性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