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城市化水平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不少历史街区暴露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对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商业现状的实地调研,揭示该区商业功能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历史街区中商业功能的现状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对上下杭历史街区中商业功能进行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作为近代商业中心,商业文化极具地域特色。随着福州城市的建设,街区更新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根据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在《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提出的历史保护七个主要价值,以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为例从美学价值、建筑多样性价值、文化记忆价值、商业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详述了双杭街区的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商业文化和宏观区位,诠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多重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林娟 《福建建筑》2015,(2):1-3,24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展示和传承古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商业、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路网改造设计情况,重点介绍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商业街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该街区交通改善的措施及路网工程改造方案。以期为同行们提供可借监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4.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街区整体和鱼骨状的坊巷格局,具有完整的历史风貌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上下杭街区历史遗存、价值综述、存在问题,确定了街区总体的保护框架,并从街区传统格局保护、历史街巷风貌保护、建筑高度控制、建筑保护与整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研、查阅文献资料,详细分析了福州三坊七巷和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现状,结合其街区主要构成要素及其价值,查阅文献资料,立足两者不同的历史地位以及规划实施后的具体情况,结合街区改造更新成果,对福州两大类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与再生提出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福州商业中心,双杭街区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历史商业街区,包含众多建筑类型。该文对其建筑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类,并细致分析不同会馆的特色做法及其出处,福州商会园林建筑特色,上、下杭路口的两典型行当和双杭街区两种类型的住宅。  相似文献   

7.
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及调研反馈,探索老年人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悠游五感体验,分析其视、听、嗅、味、触游览体验,指出上下杭街区现存问题并提出改造建议,为其在周边快节奏的建筑群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悠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严龙华 《城乡建设》2016,(10):50-53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22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沿城市中轴线,遗存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包括最重要的三处历史文化街区与七处历史文化风貌区.2006年重建屏山镇海楼,同年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也开始保护修复;2007年历史文化风貌区乌山、屏山与西湖先后进行保护整治;2012年始,又陆续对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苍霞与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进行保护规划编制及保护实施,福州名城已从单个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拓延到片区风貌特区的整合;2013年始,通过对历史中轴线核心区进行保护与整治,由此拓展到整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个性特色得以逐步彰显.  相似文献   

9.
历史街区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人文情怀展示着城市的情感记忆,本文从景观感知的视角入手,从体验者感知、空间感知、业态感知、公共设施感知四个角度,建立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评价体系,据此评估上下杭历史街区景观感知发展水平,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景观感知提升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福州双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福州的商业贸易中心,在明清时期空前繁荣,形成以"商"为主的大型多功能商业贸易街区。文章从福州商贸历史、区位条件、主要功能形态等方面对双杭历史商业街区的形成特点进行剖析,进而对其现状的保护和开发提出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从功能及活动的多样性角度分析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鼎盛、衰败与再生,强调历史街区文化积淀与社会发展现实的结合,以及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的运用,并将其表现为功能、活动的多样性再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空间句法理论为基础,对上下杭历史街区的交通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道路指标值的测算定量分析上下杭历史街区的交通网络布局。最后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上下杭历史街区交通网络的内在规律,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下杭历史街区,作为福州近代商贸的缩影,又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在整治过程中,需要保护其历史原真性的同时,又体现街区的有机更新与发展。文章以三捷河片区为例,回顾并思考设计过程中解决的一些问题,为街区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凌枫 《建筑电气》2020,39(5):105-108
针对历史文化街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出现较多消防安全隐患的问题,以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对街区的消防安全现状调研和火灾风险评估,提出针对街区保护修复工程的智慧消防整体解决方案:采用NB-IoT技术作为设置在街区的各类智慧消防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采用中国移动OneNET物联网平台实现"云-管-端"一体化的智能管道和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北京牛街的商业业态种类、数量与空间布局进行现状调研,将所得结果汇总分析,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制定出街区商业业态保护恢复框架,探索适用于历史街区商业业态规划布局的策略方法,力图在保护原有社会风俗与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提升场所品质,增加交往空间舒适度,维持保护商业业态积极运行,保护牛街历史文化特色,实现特色文化街区牛街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6.
传统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作为中国最具文化代表性的街区,在建筑空间、街巷空间、景观园林空间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从三坊七巷的改造背景入手,通过对三坊七巷改造前后公共空间环境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商业运营情况的探讨,以期探寻文化历史街区更新中本土化继承的完美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木塔巷商业街是兰州一条有着传统历史文化的商业街区。通过实地资料的调研和对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了木塔巷街区的历史沿革、街区形态、街区价值、商业空间、街区定位等特色,明确了木塔巷传统街区节点空间的不足,从道路空间、节点空间、临街铺面、标志建筑物和内部空间五个方面来探讨木塔巷街区商业与历史传统软交接的有效方式,探索传统街区与现代商业柔和连接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清河坊-大井巷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脚下,是杭州古城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地区,街区总用地面积29,79万平方米。街区性质:以清末民国初建筑风格为主,以传统商业和药业文化为特色的集旅游、商业、文化、娱乐休闲、博物馆设施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真实传递历史信息、适当保持生活延续性的传统步行街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肇庆宋城墙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并针对古城改造难题,提出了原真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古城改造保护策略,促使其展现出传统文化街区应有的魅力,从而提升岭南古城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形象。  相似文献   

20.
伴随传统的街区旅游开发,过多的游客涌入街区,势必与当地居民相互影响。打造一个有温度的、从主客共享再到主客共融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历史街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以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运用多种调研方法,通过当地居民与游客对历史街区空间分布、行为活动、时间特征三个维度,对历史街区交融度进行评价,总结出上下杭历史街区在旅游与居住共融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造与建议。旨在通过上下杭历史街区的居民与游客的互动状况分析总结历史街区游居融合的途径,同时也为其他历史街区空间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