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304M2的化学成分要求:C≤0.06%,Si≤1.00%,Mn=2.00%~3.50%,P≤0.035%,S≤0.030%,Cr=17.00%~18.00%,Ni=7.00%~8.00%,N=0.07%~0.14%。余量为Fe。  相似文献   

2.
利用拉伸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研究了 Ni-Ti微合金化超高强度钢(/%:0.36C,0.45Si,0.63Mn,0.005P,0.002S,0.83Ni,l.2Cr,0.23Mo,0.04Nb,0.01Ti,0.0040N,0.002 0O)的组织与性能.20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的试验钢开轧温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钢液温度和炉渣成分对脱磷、硫的影响。分析了“庄氏工艺”冶炼GCr_(15)的理论依据。提出利用和限制钢液中Fe—Cr—Mn—Si—C—Al—P—S—H—N—O等元素间的相互作用,造就去除有害非金属元素P、S、H、N、O在其物理化学过程中的最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从而提高钢材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4.
1.专利申请范围 (1)钢板两面表层合计厚度限制在整个板厚的20%以下,单面表层厚度限制在3微米以上。两表层的合金成分含量(重量%)为:C 0.010%,0.05%≤Mn≤0.5%,Si<1.0%,P≤0.1%,S≤0.05%,N≤0.005%,0.005%≤Al_(sol).≤0.1%,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夹杂物所构成;板厚方向剩余的内层合金成分含量为:C≤0.010%,0.05%≤Mn≤0.5%,1.0%≤Si≤7.0%,P≤0.1%,S≤0.05%,N≤0.005%,0.005%≤Al_(sol)≤1.0%,其余由Fe及不可避免的夹杂物构成;即多层结构的表面特性优良的硅钢板。 (2)铸造出的钢锭,其两面壳层厚度占整个钢锭厚度的20%以下,且单面壳厚在  相似文献   

5.
张炎  孙玉福  刘晓芳  关绍康 《钢铁》2009,44(1):67-0
 研究了不同铝含量的Fe 25Cr 20Ni在900 ℃、1000 ℃和1100 ℃的高温氧化行为。其中,Fe 25Cr 20Ni 472Al在900 ℃、1000 ℃和1100 ℃时的平均氧化速度比Fe 25Cr 20Ni分别降低47.14%、58.14%和17.49%。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主要为Fe、Cr的氧化物和尖晶石(NiCr2O4、FeCr2O4),其中在Fe 25Cr 20Ni 472Al合金中检测到了Al2O3。对氧化后试样截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含铝以及铝的质量分数为1.68%和7.10%的试样氧化后氧化膜分为两层:即厚度较为均匀,存在较多的破碎、剥落的外层和外层与基体之间的较为致密,但存在空穴的内层;铝的质量分数为4.72 %的试样氧化膜较为致密,基本无剥落,分层现象不明显,生成的Al2O3存在于氧化膜的最外层,有效防止了材料的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铝在钢中脱氧时的收得率和降低金属铝的消耗,鞍钢第三炼钢厂于1986年进行了用Fe——Al——Si复合脱氧剂取代金属铝使钢水脱氧的试验。所用Fe——Al——Si复合脱氧剂的化学成分为,Al45%,Si20%,C0.3%,P、S小于0.08%,余量为Fe。复合脱氧剂的比重为  相似文献   

7.
郭淑娟  韩涛 《特殊钢》2011,32(4):44-46
005Cr25Ni20钢(%:24~26Cr、19~22Ni)要求C、P、S、Si等杂质元素含量低-(%):≤0.010C、≤0.010S、≤0.010P、≤0.15Si,因此采用3 t真空感应炉+真空自耗重熔炉冶炼工艺。通过采用优质纯铁(%:0.009C、0.035Si、0.001 2S、0.004 5P)、高纯铬铁(%:0.010~0.021C、0.11~0.13Si、0.002 5~0.005 0S、0.001 5~0.005 0P)和Ni板(Ni≥99%),真空感应炉熔炼时加A1、金属Ca、Ni-Mg脱氧,全程计算机控制真空自耗重熔速度,该钢成品化学成分为(%):0.005~0.007C、0.33~0.34Mn、0.03~0.04Si、0.001~0.002S、0.004~0.005P、24.34~24.62Cr、21.20~21.25Ni,达到技术要求,钢中氧含量为(12~22)×10-6,低于电渣重熔钢的氧含量-(30~80)×10-6。  相似文献   

8.
使用电子束蒸发镀膜方法在覆有掩膜板的SiO2/Si基片上制备了Ni80 Fe20/Al2 O3/Ag/Al2 O3/Ni80 Fe20结构平面自旋阀,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Ni80 Fe20/Al2O3/Ag/Al2 O3/Ni80Fe20平面自旋阀中自旋积累的影响.使用非局域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制备态以及300,400和500℃不同退火温度下Ni80 Fe20/Al2O3/Ag/Al2O3/Ni80Fe20平面自旋阀中Ag层中自旋积累信号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自旋积累信号在制备态下为1.3 mΩ;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自旋积累信号也随着增大,并在500℃退火30 min后达到极大值(~14.5 mΩ),比制备态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进一步提高退火温度到600℃时,由于Ag层会凝聚成岛状结构而破坏Ni80 Fe20/Al2 O3/Ag/Al2 O3/Ni80 Fe20平面自旋阀中Ag层的连续性,使Ag层断裂,从而使测量到的自旋积累信号为0 mΩ.研究认为,Ni80 Fe20/Al2 O3/Ag/Al2O3/Ni80 Fe20平面自旋阀中自旋积累信号的增强主要是高的界面自旋极化率以及长的自旋扩散长度共同作用的结果.Ni80 Fe2/Al2O3/Ag/Al2 O3/Ni80 Fe20平面自旋阀中的铁磁/非磁金属界面处Al2O3插层的平整度在退火后得到改善,有效地提高了界面自旋极化率;同时,样品表面的Al2 O3保护层退火后对Ag层中自旋电子的散射作用的增强,提高了Ag中自旋电子的扩散长度.  相似文献   

9.
卢凤喜 《武钢技术》2007,45(3):58-62
1 发明要点及步骤 钢水成分:w(Si)1.0%~3.5%,w(Al)0.5%,w(Cr)0.1%~3.0%,w(Mn)0.19,5~1.0%,w(S)0.01%,w(Se)0.019,5,w(N)0.005%,w(C)0.01%,此外还含有其它元素残留量,如w(Ti)、w(Nb)和(或)w(V),数量不超过0.005%。  相似文献   

10.
原位制备细晶Si3N4-Si2N2O复相陶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Y2O3和Al2O3纳米陶瓷粉体作为烧结助剂,液相烧结非晶纳米Si3N4陶瓷粉体,制备Si3N4-Si2N2O复相陶瓷。Si2N2O相通过原位反应2Si3N4(s) 1.5O2(g):3S12N2O(s) N2(g)生成。160012烧结,烧结体保温30min,Si2N2O体积分数达到52%,基本由细小均匀的球形晶粒构成。平均粒径尺寸210nm,相变过程中,个别颗粒异常长大,长径比达到1.5。保温时间对孔隙、密度和粒径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孔隙逐渐收缩减小,烧结体的致密度逐渐提高,晶粒逐渐长大,保温60min,孔隙几乎完全闭合,相对密度达到99.1%,平均粒径280nm。当保温时间达到90min时,相对密度增加并不明显,但平均粒径长大到360nm。  相似文献   

11.
专利信息     
《武钢技术》2010,(4):40-40
大线能量焊接非调质高韧性低温用钢及生产方法 专利号:01128316.5 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线能量焊接非调质高韧性低温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低合金钢制造领域。本发明钢主要含有C、Si、Mn、P、S、Al、Ti、N、B,此外还含有Cu、Ni、Nb、V、Mo、RE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相似文献   

12.
余茜 《重庆钢研》2007,(1):37-44
本文介绍采用铬天青S比色法测定不锈钢中铝的测定方法和条件试验。该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分析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1Cr18Ni11Si4A1Ti等不锈钢样品中Al的分析检测。测定范围:0.05%-1.00%。  相似文献   

13.
《武钢技术》2010,(4):37-37
专利号:01133562.9 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属低合金钢制造领域。本发明钢含有C、Si、Mn、P、S、Mo、Ti、A1、N、O、Cr、Ni、Cu、Ca、B,此外还含有Nb、V、RE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武钢技术》2012,50(5):11-11
专利号:CN201110033117.6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a)炼钢、连铸生产出板坯,板坯成分质量分数为:C:0.05%-0.10%;Si:2.5%-4.0%;S:0.008%-0.028%;Als:0.008%-0.0409/6;N:0.004%-0.012%;  相似文献   

15.
正专利号:ZL201710014767.3发明人:曾斌周春泉李光辉肖尊湖刘旭辉彭明耀陈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AE8660热轧薄板及生产工艺。该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C0.56~0.64、Si 0.15~0.35、Mn 0.75~1.0、P≤0.035、S≤0.040、Al 0.025~0.035、Ni 0.40~0.70、Cr0.40~0.60、Mo 0.15~0.25、余量为Fe,热轧  相似文献   

16.
这种铁合金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性能,它是以贝氏体为基体的合金材料,其化学成分为,%:C 1.5~3.5,Si≤1.5,Mn<1.2,Cr≤12.0。Mo≤8.0,V 3.0~10.0,Nb≤7.0:以下元素任选一种或几种:Ni≤5.5.Co≤10.0.Cu≤2.0.W≤2.0.Ti≤2.0,Zr≤2.0,B≤0.1。弥散分布的细小碳化物颗粒占1%~10%,其粒径为1~10μm。该铁合金轧辊表面层的成分为,%:C 2.1.Si 0.4.Mn 0.3,P 0.02,S 0.01,Ni 0.5,Cr 6.2,Mo 2.8,V 5.2.Nb 1.5。将此轧辊用于生产带钢的热轧机上.轧辊表面不易磨损。这一技术已由日本川崎钢公司申请并获得了本国的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17.
 Hot strips of low carbon steels with Ti additive [contain C 004%-007%, Si≤06%, Mn≤06%, Ti 006%-014% (mass percent)] produced by EAF CSP (Electric Arc Furnaces Compact Strip Production) process were examined by TEM, HREM and XRD. Carbonitrides with different N/C ratio were found in the samples. The varying composition of the Ti carbonitrides resulted from the supersaturation of Ti and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compound was formed. In the tested steel, total mass fraction of the precipitates including cementite, carbonitride and a small quantity of Fe3O4, Al2O3, Ti2CS and AlN was about 0305%. XRD results showed that about a quarter of the powder extracted by electrolysis was titanium nitrides, carbonitrides and carbides. Particle arrays formed by interphase precipitation could be observed either in slabs or in hot strips. The dominant reaction mechanisms were discus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old charge process, small amount of Ti addition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for precipitation of fine precipitates in the steels produced by CSP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工程系进行了该项研究。试验是在 172 3K温度下 ,用 Fe—C熔滴还原 Ca O— Si O2 —Al2 O3渣中的 Fe O,考察它的还原率。试验时 ,将 2 g重 Fe— C熔滴滴到数量比其大得多的上述熔融渣中 ,熔滴中碳与渣中的 Fe O发生还原反应 ,析出 CO气体 ,通过测定 CO的量来确定 Fe O的还原率。同时 ,还将少量的金属氧化物 (如 Ti O2 或 Nb2 O5 等 )加入渣中 ,生成 Ca O— Si O2 — Al2 O3— X渣 ,并把Fe— C熔滴与不活泼金属 (如钼 )接触 ,考察还原反应的情况。试验中 ,采用了 X射线对整个反应过程定时成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与相应的Ni基数据库,进行了耐热耐蚀合金Cr20Ni32A1Ti(%:0.10C、0.83Mn、0.56Si、<0.005P、0.013S、20.89Cr、32.60Ni、0.26A1、0.39Ti、0.009 0N、0.076Cu)化学成分对主要析出相影响的研究,并分析了合金成分对合金初熔点和终熔点的影响.通过SEM、TEM和X射线能谱法对Cr20Ni32AlTi合金的组织和析出相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r20Ni32AlTi合金的主要析出相为M23C6和M(CN)碳化物,C含量(0.02%~0.10%)显著影响M23C6碳化物的析出量和开始析出温度;Cr含量(20%~22%)和C含量均影响合金的初熔点和终熔点.  相似文献   

20.
Fe—10%Ni—0.2%M(M为Ti和Al)及Fe—10%Ni—0.025%Al—0.1%Ti—0.02%N合金,经化学或电解提取,用单粒子光读法超定了过滤薄膜上氧化或氮化物夹杂的空间粒度分布。用单粒子光读法超定的粒度分布,与用带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扫描电镜,三维观测过滤器薄膜上的粒子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由单粒子光读法和带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扫描电镜超出的粒子体积分数和化学分析计算出的体积分数进行了比较。发现,尤其是在检阅dv>5μm的粒子粒度分布时,单粒子光读法要比带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的扫描电镜观超法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