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氨氮传感器的检测原理,给出了智能氨氮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电路设计方法,重点讲述了氨气敏和铵离子传感器的标定算法以及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该智能氨氮传感器是集成了氨气敏、铵离子和pH温度探头的复合传感器,可以用于实现水体氨氮含量的原位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用氨气敏传感器与TLC扫描对15家制药厂生产的21批板兰根制剂中的靛玉红、靛蓝、七种氨基酸及总氮量进行检测研究,找出相应的含量范围,提出质控方案,供有关部门修定药典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让人们了解到空气质量,该设计利用单片机、温湿度传感器和PM2.5检测模块构成的检测仪,可将空气中温湿度、PM2.5浓度数据实时采集。检测仪分为温湿度检测与PM2.5检测两大部分,采用温湿度传感器DHT11检测空气中的温湿度参数,采用粉尘检测传感器GP2Y1010AU0F测量空气中的PM2.5浓度,然后将收集到的信号经过A/D转换为单片机可辨别的信号,最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出数据,从而用来监测PM2.5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冷库氨气泄漏事故频发的现状,设计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冷库氨气监测与泄漏点定位系统,详细介绍了传感器节点、协调器节点的组成结构,提出了适用于冷库氨气泄漏定位的扩散模型和定位算法,并在不同的监测面积下进行了氨气泄漏定位模拟实验和算法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质心算法的相对定位误差为11%左右,低于最近点法50%左右。相对于目前冷库普遍采用的超限报警方式,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定位技术应用到氨气泄漏源定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快速找到泄漏点,及时解决冷库氨气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控制玻璃熔窑空气过剩系数的重要性,介绍了空气过剩系数与烟气含量的关系以及检测与控制手段,对玻璃工业的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针对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尘和岩尘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文章设计了一种带有空气混浊度检测的矿井除尘水幕自控装置,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主要电路设计和安装调试时应注意的问题。该自控装置采用传感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空气混浊度光电检测电路,对空气中煤尘或岩尘的含量进行实时检测,实现了对除尘水幕的自动控制与自动报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猪舍中氨气积累和排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根据组网传感器检测的猪舍内氨气浓度,自动开启和关闭排气风扇,使猪舍内氨气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内,为猪的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8.
生理溶液内氨的浓度常用氨空气隙微电极测定,其检测机理是:氨扩散通过空气隙进入电极尖端内,使局部范围内溶液的pH发生变化。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易于制作的氨气敏微电极,其尖端直径为2—5μm,适合于细胞內记录用。该电极利用硅橡胶憎水膜代替空气隙,并用中性载体离子交换剂作内pH敏感电极,在铵浓度2.0×10~(-4)~2.0×10~(-2)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其斜率为76—80mV/10倍,检测限为10~(-4)M。当测定溶液中铵的总浓度为10~(-3)M时,电极的动力学响应时间为2—3分钟。电极的寿命在一周以上。细胞水平的生物、医学电化学研究对氨微电极的研制及应用显示了日益增长的兴趣与要求。C.P.Pui及G.A.雷克尼兹等研制了第一支氨空气隙气敏微电极。该微电极用pH玻璃电极为内敏感电极,需由四支玻璃微电极管套迭而成,因此,要求难度极大的组装及封接技术。电极的寿命只有一、二天。最近,J.P约瑟夫对上述氨微电极进行了改进性的研究。他使用锑pH微电极为内pH敏感电极,使氨空气隙气敏微电极的寿命增长至一周,组成电极的玻璃管减少成3支,但该电极仍不可避免难度极大的尖端封接过程,因此,电极的实际应用仍然受到限制。本文介绍一种结构简单、制作较为方便、以硅橡胶为憎水膜、中性载体离子交换剂pH微电极为内敏感电极的氨气敏膜微电极。  相似文献   

9.
<正> 以内部pH玻璃探测器为基础的氨气敏电极提出后,已有商品供应,并用于水、土、植物、血、尿和厂房空气中氨气测定。这类电极的影响应基于被测气体扩散通过透气膜,引起内部氯化铵电解质液层平衡移动,而由pH玻璃电极间接测得氨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高温空气发生器检测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空气发生器是生物质高温空气气化技术研究的实验研究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介绍了高温空气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与特点,根据其特点和控制要求,提出了参数检测与四通阀切换控制方案,为高温空气发生器正常工作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