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污泥水热实验。主要考察污泥中氮元素在水热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水热温度的影响,并对水热过程中氮元素的迁移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主要分布在固相和液相产物中,并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分布在液相产物中的氮元素逐渐增加。在水热过程中,污泥中的无机氮形态几乎全部转换为氨氮和硝酸盐氮形态;不稳定性蛋白质氮分解为有机氮和氨氮,有机氮可进一步分解为氨氮;而稳定性蛋白质可转变为吡啶氮、吡咯氮、季氮以及腈氮形态,在较高的水热温度下均可再分解为氨氮。因此,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污泥中氮元素逐渐从固相中转移到液相中,在液相产物中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形态赋存。  相似文献   

2.
陶瓷前驱体聚硅氮烷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合成Si-C-N陶瓷前体聚硅氮烷的一些方法,着重介绍了含金属聚硅氮烷的制备方法,如:含钛聚硅氮烷、铝基聚硅氮烷、铁基聚硅氮烷、锆基聚硅氮烷、硼基聚硅氮烷、钇基聚硅氮烷、铜基聚硅氮烷的制备方法;其次介绍了使用共聚法、超支化法、倍半硅氮烷水解法制备聚硅氮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是一种以电化学活性细菌作为催化剂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不同脱氮技术的机理,从脱氮性能、成本、二次污染大小和污染物转化率等角度对现有脱氮技术进行评价,指出了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重点综述反应器运行参数、溶液组分、脱氮生物膜的培养方式、生物电化学脱氮系统内菌种构成等因素对生物电化学脱氮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脱氮系统的方法;同时总结了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在处理屠宰场废水、焦化废水和含高氯酸盐废水等方面的应用现状。研究表明:从脱氮系统内不同微生物的角度,尤其是电活性微生物角度探究生物电化学脱氮过程的机理,调控脱氮生物膜的形成和改变脱氮系统运行参数,是改进生物电化学脱氮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氮分布和酸电位滴定分析技术对渣油在加氢处理中试装置上的氮含量及氮类型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的总脱除率为42.36%,在上流式和固定床两个阶段的脱除率分别为26.76%和15.60%。焦化蜡油和减压渣油混合成的原料渣油的氮含量呈"U"型分布。随着加氢深度增加,芳香分中的氮含量降低,而胶质和沥青质中的氮含量增加。氮在渣油四组分中的分布规律是芳香分组分〉胶质组分〉沥青质组分。在加氢处理过程中,总氮、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逐渐降低,但非碱性氮占总氮的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而碱性氮占总氮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出比较优异的非铂电极材料,并分析得出其最佳活性位点,分别从氮掺杂碳和碳载过渡金属氮材料催化剂在阴极催化的两个方向进行了探究。现如今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可以检测出吡啶型氮、吡咯型氮和石墨型氮三种主要的氮掺杂活性位点。氮掺杂碳(G-N),氮掺杂碳纳米管(NCNT)以及氮掺杂石墨烯-氮掺杂碳纳米管(N-GO1@CNTs2)三种典型的氮掺杂碳材料进行分析。由此可见碳载过渡金属氮催化剂材料的催化活性位点很有可能主要是氮化金属化合物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阐述合理设定氮封系统中各阀(氮封阀、泄氮阀、呼吸阀)的压力,可避免氮封失效。泄氮阀和氮封阀分别起"呼"、"吸"作用,呼吸阀仅起安全保护作用。分别从氮封系统适用工况、设计原则、供气量计算、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氮封系统的合理设计,可规避安全风险、降低事故概率。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肥料中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和有机质氮等各种形态氮的测定意义,系统地介绍了肥料中各种形态氮的测定方法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柴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柴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了酸精制、溶剂精制、配合法脱氮、吸附精制法、组合脱氮法、生物脱氮法和微波脱氮法等柴油脱氮技术的原理、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秦一鸣  陈清涛  张海洪 《当代化工》2014,(5):718-719,758
以糠醛精制油和糠醛抽出油为原料,选用WSQ-5型脱氮剂,在实验室中进行络合脱氮—白土补充精制组合工艺试验,考察脱氮剂在该工艺中的脱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WSQ-5型脱氮剂对氮含量较低的原料具有显著的脱氮效果,且主要是脱除原料中的碱性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吡啶,哒嗪、嘧啶、吡嗪环、三嗪以及四嗪等六元氮杂芳环骨架构建方法,探讨了相应的六元氮杂芳环环化反应机理,概述了典型含能材料的物化与爆轰性能;重点从合成角度总结了缩合反应与环加成反应在构建六元氮杂芳环结构中的应用,讨论了在相应氮原子中心位点实现氮氧化或氮氨化反应的方式。其中,六元氮杂芳环氮氧化片段的引入主要包括两类途径:一是以氧化剂与氮杂芳环中氮原子中心发生反应,形成N-氧化物片段;另一类是利用环化反应,将相应的氮氧双键等结构转化为N-氧化物片段。附参考文献91篇。  相似文献   

11.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橡胶中氮含量的常规分析方法。若采用自动定氮仪测定橡胶中氮含量,与凯氏法相比,同样具有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的优点,而且自动化程度高,样品无须转移,能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大批量橡胶中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氨氮煤化工废水的处理技术:物化法、生化联合法和新型生物脱氮法。目前实际应用中多采用生化联合法技术,在生物处理前,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物化处理。短程硝化反硝化等一些新型生物脱氮法技术前景看好,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折点氯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氨氮脱除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氯碱等行业中,但反应过程中产生二氯胺致使废水中余氯浓度过高,无法满足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AB004—2002)。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超重力技术强化折点氯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新工艺,利用超重力技术强化传质的特点,实现次氯酸钠和氨氮的快速反应以及二氯胺的有效去除,研究了超重力因子(β)、氯氮比(Cl/N)、pH和液体流量QL等操作参数对氨氮脱除率和余氯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Cl/N=11、β=30、pH=6~8和液体流量QL=80L/h时,氨氮去除率>95%,余氯浓度<1.5mg/L。与传统反应器相比,二氯胺去除效果明显,处理后的水中氨氮满足烧碱安全生产技术规定,此方法对于氯碱行业中低浓度氨氮的去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定氮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市售多菌灵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定氮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所测多菌灵含量更接近市售多菌灵含量标准值,但是由于其仪器成本,广泛应用还未达到;而定氮滴定法测定原理简单,在测定过程中如能找到终点变化明显的合适指示剂,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胡祖国  司志强  王洋  蒋胜军 《辽宁化工》2013,(10):1263-1265
随着生产控制要求的提高,氮元素检测在钢铁冶炼中的重要性愈发体现。常用的热导法检测氮元素虽有准确度高、分析时长短的优点,但也存在检测费用高的缺点。通过对多种炼钢原辅料进行试验,初步确定了凯氏法定氮的试样消解方法、碱液用量。对比凯氏法和热导法定氮的检测结果,二者基本一致,可用凯氏法代替热导法用于炼钢原辅料定氮。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智 《当代化工》2010,39(2):224-226
我国现行标准GB/T5009.5-200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中的两种方法"凯氏定氮法"和杜马斯(Dumas)燃烧法是先将样品硝化后测出含氮量,然后根据氮元素与蛋白质换算系数计算蛋白质的含量,如果添加含氮量高的物质,如三聚氰胺,就可以测出较高的"蛋白质含量"。介绍4种直接测定蛋白质的方法:考马斯亮兰法、双缩脲法、Folin-酚试剂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可以避免上述由于添加违规化学物质造成测定蛋白质含量虚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加氢裂化原料及产品中氮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君 《辽宁化工》2002,31(9):403-406
对加氢裂化原料及产品中氮含量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化学发光法还是微库仑法,均能较好地测定加氢裂化原料及产品中的氮含量。但化学发光法与微库仑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范围宽等优点,在分析低含氮量(<2mg/kg)的轻质油及高含氮量的重质油时效果好于微库仑法。  相似文献   

18.
选择AA3型流动分析仪,运用在线稀释系统及片段流动分析技术测定湿法磷酸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结果显示,试样溶液中五氧化二磷在0-4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与重量法比对结果接近,绝对偏差在0.33%以内。重现性良好,10次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31%。准确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8.9%-102.5%之间。  相似文献   

19.
使用ANTEKg000元素分析仪,微量注射器手动进样的方式测量石脑油馏分的痕量氮。结果表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相对误差在±10%以内,具有操作简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以及高选择性等优点,适用于痕量氮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王楠  李思凡  商丽艳 《当代化工》2014,(9):1886-1888
氨氮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排入水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所以去除氨氮尤为重要。介绍了化学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化学吸附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应用特点,并对今后需要开展的工作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