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无人机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时,需要考虑其控制开销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鉴于此,结合现有无线自组网多跳时分多址接入(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协议和无人机自组网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可靠的无人机自组网多跳TDMA协议。首先采用高效负载均衡的时隙请求信息上传机制,选择一个负载较小的节点转发节点时隙请求信息;然后根据相互通信的父节点删除重复节点的时隙请求信息,减少相同节点的时隙请求信息转发次数;最后通过实时更新节点时隙请求信息机制,提高节点时隙请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在数据传输成功率、平均时延、控制开销方面优于现有协议,可较好地应用在无人机自组网中。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移动自组网大多采用全向天线组网,为提高传输距离、减少时隙冲突、提高时隙利用率,因此在组网过程中引入定向天线。为解决移动自组网中因引入定向天线带来的时隙冲突问题,论文从研究较为成熟的DTRA协议出发,通过在帧结构中增加随机微时隙的方式来减少时隙冲突。为给网络中各节点提供高效、公平的时隙分配策略,论文改进了DTRA协议中的时隙预留过程,提出了基于节点自身缓存队列数分配不同优先级时隙数目的动态时隙分配算法。通过提出的DTDMA协议与DTRA协议进行的对比仿真,验证了提出的DTDMA协议能够有效减少时隙冲突,且协议在保证高优先级节点可多申请数据时隙的前提下,改善了节点接入信道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移动自组网大多采用全向天线组网,为提高传输距离、减少时隙冲突、提高时隙利用率,因此在组网过程中引入定向天线。为解决移动自组网中因引入定向天线带来的时隙冲突问题,论文从研究较为成熟的DTRA协议出发,通过在帧结构中增加随机微时隙的方式来减少时隙冲突。为给网络中各节点提供高效、公平的时隙分配策略,论文改进了DTRA协议中的时隙预留过程,提出了基于节点自身缓存队列数分配不同优先级时隙数目的动态时隙分配算法。通过提出的DTDMA协议与DTRA协议进行的对比仿真,验证了提出的DTDMA协议能够有效减少时隙冲突,且协议在保证高优先级节点可多申请数据时隙的前提下,改善了节点接入信道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概要介绍了无线网格网(WMN:wireless mesh networks)的发展状况、网络结构及主要优缺点,指出其是构建大规模无线宽带接入网络的一种经济、可行的理想方案;探讨了其安全服务的需求,在重点分析当前链路层和网络层安全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多信任域的跨层安全架构,来确保无线网格网中灵活高效的安全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适于无线组网环境下传输战术消息的无中心动态分布式时隙分配协议。协议将时隙分为固定微时隙和分配微时隙,节点间通过调整分配微时隙的数量来适应节点消息量的变化,提高了信道利用率。通过分析和仿真表明该协议能够为系统提供较高的吞吐量,通过调整可以满足局部节点消息量增加时的时延要求,能够更好地适应无线组网环境传输实时消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分析了时隙式随机多址协议,并利用Matlab软件对时隙式随机多址协议进行了分析和仿真,软件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为了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时隙随机多址协议,在设计过程中选择CC2530作为硬件平台,修改Zstack协议栈,并使用计算机保存数据包发送和接收的状态,结合python分析处理所测的数据。使用吞吐量作为评价系统的重要指标,与理论值相比,实际硬件仿真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相符合,与matlab仿真结果基本一致,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其他更复杂的随机多址协议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夏辉  王辛果  杜晓明 《电讯技术》2014,54(11):1549-1553
由于在无线环境、移动模型、硬件平台等方面的差异,民用无线自组网协议无法直接适用于军用网络。为军用无线自组网设计了一种新的可靠多径路由协议。首先,设计了新的可靠性、稳定性路径指标和多路径之间的相关性因子,并提出了选择满足单路径指标且互相关因子最低的L条路径的选路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比DT-MAODV具有更高的投送成功率和更低的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线网络分配协议的基础,给出了一种改进型无线网络动态分配时隙协议。通过在更新版本号的过程中预留时隙位置并将其与旧版本号中工作时隙对应的办法,达到减少网络节点频繁退网以及提高网络时隙利用率的目的。通过仿真验证,此协议在性能上优于现有的无线网络分配协议,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无线网格网中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无线网格网的技术背景,分析了无线网格网的基本结构并分析了这种网络结构的特点,然后重点介绍了无线网格网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扩频技术、正交分割多址接入技术、隐藏终端问题解决技术以及功率控制技术,最后给出了无线网格网这种新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Ad Hoc网络中信道接入协议控制着无线信道的接入,对网络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网络仿真是协议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基于此介绍了一种可变时隙跳预约多址接入协议VS-HRMA,利用网络仿真软件Qualnet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分析了协议的优缺点,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