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张星彦 《山西建筑》2008,34(5):32-33
通过对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的研究,以这一线索对现象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并以斯蒂文.霍尔的理论和应用作为论证,以真正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韩茜 《城市建筑》2023,(21):128-134+141
一张照片中表现出的时空不对称,暗示了斯蒂文·霍尔对建筑的理解与追求。文章通过整理并归类霍尔的重要理论著作和建筑思想中的几对概念,反思霍尔的建筑现象学,发现一般观念中对于霍尔“受梅洛-庞蒂影响”并逐渐转向“知觉现象学”的标签式解读存在严重的片面性;霍尔的建筑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完成了“类型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知觉现象学”的转化,并有了回归“存在主义现象学”的倾向,并提出在理论研究中应整体看待建筑现象学的思路。最后,文章依托霍尔的谈话,反思现象学在建筑领域发展中有可能打开建筑设计过程“黑箱”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就胡塞尔现象学而言,现象学对后世的影响,包括对建筑思想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的层面上。这一通过胡塞尔现象学方法而产生的影响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在反思的目光中的描述分析;对直接性的强调;排除价值判断和理论成见的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的本质直观。胡塞尔现象学也在内容的层面上与建筑学发生关联,这是由现象学方法的实施所必然导致的。建筑现象学要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对人类建筑活动的现象学描述分析。它本身不是建筑术,不是艺术或技术,但却是确切意义上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4.
建筑现象学初议——从胡塞尔和梅罗·庞蒂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现象学中的理论问题很多,讨论建筑现象学需要在整体上对现象学哲学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现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现象学的方法,现象学的研究对象,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象学发展过程中主要人物的理论及其分歧,尤其是胡塞尔、海德格尔、梅罗·庞蒂的主要思想。当然,讨论建筑现象学并不是研究现象学哲学。建筑现象学是处理人与建筑的关系的,因此有其特定的出发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建筑现象学讨论的问题比现象哲学更具体、更形象、  相似文献   

5.
建筑现象学的哲学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哲学中的现象学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建筑现象学,就是要去探求建筑的本质,认识建筑的意义.建筑设计过程是发现与创造相结合,即,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过程.建筑师应该具有强烈的场所意识,深入发掘环境的场所精神,在创作中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最终达到建筑与生活环境的完美融合.建筑现象学的意义,在于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观点,一种作为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场所意识”,能够帮助我们对人、建筑、场所之间关系有一种本质把握,在创作中树立基于发现的整体观念.本文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进行了对现象学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阐述: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及其他的现象学及存在主义现象学原理;从现代建筑中的建筑现象学式的探索到诺伯格·舒尔茨和斯蒂文·霍尔等的建筑现象学理论.在第二部分,本文试图从自然场所、人为场所、特性与空间这几个方面,通过探讨分析,阐述如何运用建筑现象学的原理实现在建筑设计中场所的塑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1,(1)
意欲现象学的研究与认识现象学的研究都起步于1900年。普凡德尔与胡塞尔在意识现象学的各个方面都互有影响。意欲行为在整个意识领域的知情意三分中占有很大的权重。对意欲的分析既可以通过对作为及物动词和非及物动词的意欲之区分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对意愿、意志与意动三个本质因素的把握与析取来进行。意欲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在意欲分析中蕴涵着对意识的结构研究和发生研究两方面的可能性,而且因此也进一步蕴涵着对从理论意向性到实践意向性,或者也可以说,从实践意向性到理论意向性的意识发生研究的双重可能性。因而,意欲现象学在此意义上构成整个意识现象学研究的多重意义上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7,(4)
通过解析现象学的古希腊哲学渊源,回溯其20世纪欧洲哲学发端,指出个体现象学在建筑学中的应用。具体分析了克里斯辰·诺柏-舒兹与个体现象学的关系,以及建筑美学和建筑创作理论中的个体现象学。强调了由胡塞尔尤其是其后的海德格尔创立的现象学与传统中国自然有机主义宇宙观的某些相似之处。作为结论,指出了现象学或可建立起联系中国古代哲学根基理论的当代中国建筑理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末,现象学理论和方法被引入建筑领域。在建筑现象学研究中,可粗略分为主要受海德格尔存在论现象学影响的一支和受梅洛一庞蒂知觉现象学影响的一支。诺伯格-舒尔茨在80年代的一系列著述,以及建筑历史研究领域里弗兰普顿和“艾塞克斯学派”成员等的研究显示了前一种方向;在建筑设计领域,霍尔、帕拉斯玛等讨论建筑知觉、体验和设计的关系,明显以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其理论基础。此外,建筑师卒姆托等也在实践和创作中显示出现象学的思想与方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建筑现象学也一度成为国内建筑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9.
建筑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克宁 《建筑师》2006,(3):30-33
自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以来,“意义”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建筑理论领域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焦点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和方法(后现代/符号学、类型学、解释学和现象学)探讨了建筑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贺元珑 《浙江建筑》2011,28(6):8-12
知觉现象学中强调通过知觉体验的方式获得场所精神、场所氛围,这与中国园林艺术中推崇的意境美和以人为本的体验美学有着内在的对应关系。在此以知觉现象学作为理论基础,剖析存在于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知觉体验要素,及其在产生园林意境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建筑现象学与空间句法在研究视角及内容上相关性,并结合国内较少关联两个理论的现状,该文从认知的主客体统一问题、描述的语言问题、个体体验与整体规则、视觉体验与综合体验这四个话题入手,分析比较了建筑现象学与空间句法理论的异同。指出存在于上述四个话题中的根本差异仍在于主体描述空间的语言不同,现象学是基于个体的直觉体验,而空间句法是基于整体的视知觉科学模拟。如果能将两种理论的差异性语言进行互补与转迭,那么,就有可能在两个理论间搭建科学性与体验性的统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路易·康的建筑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堂 《建筑师》2010,(5):79-84
路易·康的建筑思想是现象学在建筑学上的应用.本文先阐述了康对形式的追问.其后论述了功能的不确定的想法,指出它们与现象学“直接面对事实本身”的内在关联性。其次.把康的建筑思想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及安藤忠雄的建筑思想作了一个比较,以便对康的思想有个感性的把握。最后论文指出了康的建筑思想的内在可能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江南古典园林形成宏观上受江南地域影响,微观上与园主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互动变换,具有历时性和个人性。舒尔茨建筑现象学的核心观点场所精神描述自然和人类建造活动的关系,其前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讨论个人存于世的方式。两者在这从宏观自然到微观上都与园林的形成呼应。因此文章试图通过两者的现象学解释江南古典园林本体论层面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陈立镜 《山西建筑》2012,38(4):16-17
以当今国内建筑现状为背景,通过对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历史回顾,以及现象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分析,结合案例论证了将现象学理论引入我国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赵倩 《山西建筑》2007,33(22):25-26
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原理的阐述,对建筑现象学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当代的城市居住中,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好城市统一性与建筑协调性的问题,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季铁男 《建筑师》2009,(2):13-16
本文旨在介绍现象学哲学影响建筑领域的主要面向。作者从现象学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关联入手,说明现象学方法在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与教学上的运用方式,并指出现象学理论为当代建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与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建筑师自身的生活经历,并结合建筑现象学的理论,总结了在本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创造一个富有意义的场所,并继续介绍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的实践产物──苏州工业园区新城小学幼儿园.  相似文献   

18.
斯蒂芬?霍尔作为建筑现象学其中一领域代表,所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实践。本文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并指出其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通过对霍尔的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的分析评价,揭示了霍尔的建筑观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粘土空心砖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和热工性能这两大基本功能,缺一不可。而粘土空心砖良好的热工性能是通过孔洞率、孔型和孔型的合理排列组合来实现的。孔洞率越高、孔壁越薄、孔洞和孔壁相互纵横交错,热工性能越好。但这恰好和力学性能的要求相抵触,在粘土空心砖孔型设计上,力学和热工是一对矛盾。再有就是目前我国的制砖装备还相当落后,因此,在  相似文献   

20.
浅析知觉现象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斌 《福建建筑》2011,(1):23-25
现象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对建筑设计实际操作层面的现象学应用则鲜有提及.文章对现象学与建筑学研究的主要承接关系进行梳理,并通过已有案例对知觉现象学在建筑设计操作手段层面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知觉现象学的应用价值在于使人通过丰富的知觉体验获得更深刻的空间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