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岩溶地区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频发,应采取有效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城市地铁隧道较公路、铁路隧道具有埋深浅、环境复杂、干扰因素多的特点,不可照搬公路、铁路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岩溶地区地铁超前地质预报的特点,提出一种综合预报方法,即洞外采用高密度电法,洞内采用掌子面素描和地质雷达。利用该方法对南宁地铁二号线某暗挖段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情况较吻合,预报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涌水、涌泥(砂)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第一大害。对岩溶水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地质预报,是当前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地质学、岩溶学理论对隧道进行地质分析,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隧道不同段落进行突水风险评价,进行风险分级。根据各种物探方法的优缺点和对岩溶水预报的敏感性,结合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原则,优化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预报方案和流程,提高了岩溶水位置探查的准确性,并在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隧道予以实施。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通过地质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把乌池坝隧道划分为具有不同地质灾害风险等级的地段,在不同风险等级地段,制定了不同的预报方案。通过实施该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成功预报了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岩溶水,证实了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研究   总被引:52,自引:21,他引:52  
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等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岩溶隧道施工安全,对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体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是当前岩溶地区隧道设计与施工中亟待研究与解决的关键问题。首先,对隧道建设过程中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和综合预报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出岩溶裂隙水与不良地质情况超前预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隧道建设过程中地质缺陷超前勘探方法和高压大流量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方法;然后,重点介绍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探测溶洞、陆地声纳法探测断层、地质雷达探测地下水和红外探水法探测岩溶裂隙水等工程实例。最后,总结预报各种不同地质体的有效方法和将要开展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并对下一步所要开展的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对我国在岩溶裂隙水和不良地质体探查的理论和技术创新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沈洪伟 《建筑安全》2023,(4):13-16+20
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来查清开挖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情况。结合四川某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宏观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与超前地质钻孔法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探明了隧道掌子面前方溶蚀管道、溶洞及隐伏含水体的空间位置分布情况,提高了地质预报精确度,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防治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岩溶不良地质十分发育,隧道施工突涌水风险极高。为控制突涌水风险,经过大量工程实践,依托三峡翻坝高速公路,提出一套高风险岩溶隧道突涌水防治体系。首先,通过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分析地层岩性、地形、地貌等信息,揭示区域岩溶发育特征和补排通道,并对降雨量、水流流量等数据进行长期观测,确定区域岩溶水的补径排特点;然后,通过分析突水风险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结合施工工程动态信息,对隧道突水进行动态风险评估,提出并成功实施一种基于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的超前地质预报体系;最后,根据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对突水治理方案进行动态优化设计,确定治理区段与治理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开挖、支护和注浆的质量控制。经三峡翻坝高速典型岩溶隧道鸡公岭隧道的应用证明,该体系可有效规避大型突涌水等地质灾害,可为三峡库区和清江流域内其他工程所借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溶洞、断层及暗河等不良地质环境,容易导致地表下沉、隧道塌方、突水、突泥(沙)等灾害。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获得掌子面前方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产状、以及地下水、CH4等数据,及时进行施工方案调整,保证施工安全。在地质雷达法的探测目的、探测原理、探测特点等基础上,以广东省龙怀高速公路马口排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将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于隧道右线出口K226+355~K226+330里程段的超前预报,通过对地质雷达图像进行分析,对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结合实际开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可知地质雷达的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结果基本吻合,地质雷达的预报准确率高,对于其他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TSP203超前预报系统探测岩溶隧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溶洞、暗河、断层及突水、突泥等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给施工带来了重大灾难和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安全,对岩溶的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价值.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与其他预报方法相比,在准确性和预报距离以及操作可行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基于TSP203 plus 系统对沪(上海)蓉(成都)西高速公路齐岳山隧道进口左洞溶洞进行了预报.对照溶洞实际开挖情况,分析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和可信性以及在指导施工方面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西南山区,修建隧道工程常会遇到岩溶和不良地质条件,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以重庆市白涛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系统地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探讨了隧道的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岩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对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的风险进行了分段评价,初步提出了岩溶隧道四级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段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根据预报情况制定灾害防治措施,该研究对于高风险岩溶隧道的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岩溶隧道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极易发生突水、涌泥及塌方等安全事故,在施工前期对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岩溶风险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项目”,对如何有效提高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准确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喀斯特地貌岩溶区的公路隧道地质灾害和施工处治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分析,对预报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综合防治深埋隧道处的富水区、对岩溶区隧道进行加固处理的施工技术以及隧道底部大(巨)型溶洞治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此通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超前帷幕注浆、围岩加固、隧道底部溶洞治理等综合治理技术的应用,一方面,降低喀斯特地貌岩溶区隧道的病害发生几率;另一方面,提高该区域内公路隧道地质灾害的综合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