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浅部严重缺陷桩的阻尼波动方程与波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当桩基的浅部存在严重缺陷时 ,在受到瞬态激振力作用下 ,桩体上段振动的阻尼波动方程 ,并且描述了各种浅部缺陷桩的低应变实测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从波的频率角度来分析桩的基频和主频,完整桩和缺陷桩,有用波和干扰波等测试信号的频率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桩基的完整性,克服时间域分析浅部缺陷和存在干扰波信号时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3.
浅部缺陷桩特别是浅部严重缺陷桩在低应变测试时主要表现为振动而非通常情况下所分析的波动,致使通常的评判缺陷深度及程度的准则不再适用。本文采用振动理论,将浅部缺陷以上桩段假设为刚体,缺陷处的桩身假设为弹簧,通过对浅部缺陷桩的纵向振动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分析浅部缺陷位置和程度的方法,检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清溪镇某座桥梁桩基检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浅述了桩基质量的分类和几种常见桩基缺陷的产生原因,并列举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着重介绍了高压注浆法在处理桥梁桩基持力层中存在夹层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莘卫斌  丁煜祥 《安徽建筑》2007,14(2):106-108
文章建立了更符合工程实际的桩土系统瞬态振动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完整桩在瞬态轴向激振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了应用一维理论反演实测曲线会使浅部缺陷变浅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波在桩中传播的平均波速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再保持定值-因此传统的反演方法不再能提供可靠的结果;横向惯性效应导致浅部缺陷位置浅判。三维效应的影响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6.
康陈亮 《云南建材》2011,(15):378-380
本文通过阐明桥梁钻孔灌注桩存在浅部露筋的危害和产生的原因,对比现行常用的两种检桩方法判断浅部露筋缺陷问题均存在“盲区”,并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不管采用何种现行方法均应结合“直观检查法”,以更加全面、准确和可靠地评价桩身质量;同时建议设计单位在设计桥梁桩基时尽量采用预埋声测管的方案,以提高桩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基桩浅部的质量事故会给建筑物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3.4.2条规定:桩身浅部缺陷可进行开挖验证.本文根据某工程实测资料,针对浅部存在严重缺陷的基桩运用机械阻抗法结合开挖验证实例讨论低应变检测在判断浅部缺陷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波动力学理论.分析了应力波在三维状态下的纵波波速与一维状态下纵波波速的区别,指出在用反射波法判别基桩浅部缺陷的深度时,应考虑三维效应对应力波波速的影响,所采用的波速应为正常波速的1.2倍。  相似文献   

9.
长江大桥的施工往往位于长江阶地,长江阶地具有砂层厚的特点.武汉某长江大桥桥梁桩基工程采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对所有桩基进行检测,并采用超声波检测、钻芯和凿洞开挖等综合手段,详细查明个别桩基浅部声测管包裹沙团、泥块的现象,保证了桩基工程质量,对类似工程具有很好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近地铁、河畔及浅部有不利埋藏物地块的桩基及深基坑施工重难点,进行了桩基及基坑围护选型的研究。重点介绍了桩基、围护及土方开挖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从而解决了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施工的变形控制及工期优化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处理软土地基,而桩体缺陷难以避免,含缺陷桩复合地基受压工程特性和加固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含缺陷桩复合地基工程特性,为含缺陷桩复合地基加固设计提供依据,并提出了加固建议。结果表明:相比正常桩,相同缺陷位置的3种缺陷桩在相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量由小到大顺序为扩径桩、正常桩、缩径桩和断裂桩。桩顶应力和桩土应力比由小到大顺序为断裂桩、缩径桩、正常桩和扩径桩。从工程效果角度,扩径桩较好、缩径桩较差、断裂桩最差。对于扩径桩、缩径桩和断裂桩等3种缺陷桩,缺陷位置越接近桩顶越不利、越接近桩底则不良影响越小。缺陷位置处轴力均出现明显突变,成为中性点。缩径部位的轴力显著降低,呈现谷值,桩身上半段缩径导致下半段轴力峰值和中性点位置下移,桩身下半段缩径导致上半段轴力峰值和中性点位置上移,桩身中段缩径导致桩身上下两段分别出现轴力峰值和中性点。断面下轴力变小,中部断裂桩的轴力峰值位置仍位于中部,上段断裂桩的轴力峰值位置下移。扩径部位轴力呈现峰值。当桩体出现缺陷时,应测试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沉降量和稳定性,必要时按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原理增设桩体。  相似文献   

12.
结合某深基坑工程案例,分析了土体卸载可能会对桩基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静载试验、自平衡试验等桩基检测方法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钻芯法、钻孔内水下摄像的方法对桩身缺陷评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散体桩式复合地基的破坏形式主要为鼓胀破坏,而鼓胀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浅层桩间土对桩体的围护力不足,同时桩间土本身的承载能力也主要决定于浅层部位桩间土的力学特性。基于以上原理,提出散体桩复合地基工后浅层加固技术,即工后对浅层部位桩间土进行加固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加固前、后地基承载特性的变化,论证不同加固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得出只要进行(0.5~1)倍散体桩桩径深度的浅层加固就可以大大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结论,同时通过实际工程证明浅层加固技术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论述某商住楼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经检测发现桩基工程存在承载力不足和桩身质量问题。根据桩基工程检测、钻探和施工资料,综合分析事故原因,提出基础的补救措施,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飞 《工程质量》2007,(3):12-16
采用美国PDI公司开发的PDI-S软件,对不同缺陷基桩的反射波法低应变动测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对动测曲线的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便在解释反射波法曲线时作为参考与借鉴,提高基桩质量检测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美国PDI公司开发的PDI-S软件,对不同缺陷基桩的反射波法低应变动测曲线进行数值模拟,对动测曲线的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以便在解释反射波法曲线时作为参考与借鉴,提高基桩质量检测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直径桩在低应变测试中的三维效应和缺陷量化分析问题,建立变截面桩–成层土耦合振动模型,考虑桩身的三维波动,通过建立层间递推关系求解得到桩身任意位置纵向振动响应的频域解析解,并利用傅里叶逆变换得到时域内半解析表达。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完整桩和缺陷桩,探讨不同条件下桩身入射速度波沿径向和纵向的幅值和走时变化规律。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对某混凝土灌注桩的桩顶及桩身内部纵向振动响应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解的合理性。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1)中心瞬态激振条件下大直径桩的三维效应显著,其影响深度与桩顶激振力的作用面积和持续时间相关;(2)速度波沿桩身的纵向衰减特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桩身完整性和桩侧土阻力特性,这一研究结果能够为基桩完整性检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型式复合地基试验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砂井、散体材料桩、柔性桩等九组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并对其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平加筋垫层的设置可扩散上部荷载,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土工格室的加强效果优于土工格栅;桩体复合地基须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其承载能力明显好于加筋垫层复合地基;不同加载范围下桩和土体的承载能力发挥程度不同,单桩加载下桩体承载能力发挥较三桩、七桩加载时大,碎石桩桩顶桩土应力比>碎石桩+土工格栅>碎石桩+土工格室,而柔性桩+土工格室的桩顶桩土应力比>柔性桩+土工格栅>柔性桩;砂井和各种型式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底桩土应力比在1左右,各种型式的柔性桩桩底桩土应力比较大,最大达24;软基浅部较深部孔隙水压力大、消散速度快;桩体复合地基孔隙水压力较土工格室复合地基和软土地基小,砂井和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排水速度明显快于柔性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下穿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产生的影响和小孔扩张-收缩理论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两阶段分析法、整体分析法和室内模型试验3种常见研究隧道-桩基相互作用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在总结岩土介质小孔扩张-收缩理论研究及其在桩基工程和隧道工程中应用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小孔扩张-收缩理论在研究浅埋隧道开挖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关于浅埋隧道-桩基相互作用的求解思路,即考虑地表效应的影响,采用有限介质小孔扩张-收缩理论进行求解。给出了该方法的初始计算模型和计算流程图,并将理论计算所得各阶段土体的位移场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基于此计算模型给出了各阶段土体的应力场及变化量。结果表明:小孔扩张-收缩理论可以考虑三维隧道开挖对邻近桩基的影响,为解决隧道-桩基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过超  付佰勇  袁洪  龚维明 《岩土工程学报》2016,38(11):2085-2092
为进一步研究逆作复合基础在桥梁工程中的适用性,开展了桥梁逆作承台–群桩复合基础的实桥应用研究,针对有水和无水的施工环境,分别提出了桩与承台间预留孔采用带剪力连接键的钢护筒和收口网模板的构造设计与连接施工工艺,并通过12组接头承载性能试验验证了工艺方案的可靠性。通过现场实测,揭示了桥梁逆作承台–群桩复合基础受力机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逆作方案,先施工桩基和预留桩孔的承台,待盖梁施工完成后再封桩,使桩与承台形成整体共同参与受力,能够使封桩前承台底土承担上部荷载,有效发挥浅层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封桩后,基础沉降增量和承台底土压力增量均明显减缓,继续增加的上部荷载主要由桩基承担,能够有效控制封桩后桥梁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