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金华火腿含盐量较高的问题,对火腿的脱盐过程进行了研究。以金华火腿的股二头肌部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华火腿在脱盐过程中的各表征值的测定,采用数学模型方法描述火腿脱盐的动力学过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温度下的总质量、水分和盐分变化率均显示了良好的相关性。其中,15℃时达到脱盐终点时总质量变化率为0.2924±0.0042,水分变化率为0.4826±0.0276,盐分变化率为-0.1890±0.0001。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金华火腿的脱盐实验,除水分和盐分外没有造成金华火腿中的其他物质的显著变化。在不同脱盐温度下扩散系数大致相等,计算得到15℃时的扩散系数De值为1.52×10-10m2/s。  相似文献   

2.
“酥条”是挂面高温烘干的主要质量问题,烘房内的湿度又是影响挂面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烘干工艺上要求烘房内各区段要具有相应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的水分来源,除空气本身所含的水分外,其它部分都是由挂面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通过排风,来调节烘房内的相对湿度,控制挂面本身水分的蒸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烘燥设备中的热能消耗,分为蒸发织物中水分的热量、加热通过的空气的热量、加热织物的热量、烘燥箱体蒸汽漏失的热量、烘燥箱体散失的热量等五部分,分别讨论了各部分热耗的计算和减低热耗的方法。最后还讨论了废热回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SH611P型滚筒烘丝设备烘丝出口水分长期异常波动问题,以提升烘后烟丝质量稳定性。本试验对烘丝筒转速、物料流量、热风风速、烘丝筒倾角等影响物料分布状态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调整试验。结果表明:2.5°烘丝滚筒倾角与现行加工工序的不匹配是导致烘丝出口水分长期异常波动的根本原因,将2.5°倾角调整为3.5°能解决烘丝出口水分异常波动问题,且标偏更低、Cpk更大,有效提高烘丝出口水分稳定性和烘丝质量。  相似文献   

5.
印染行业使用烘筒是易损零件,耗用量较大,为此有的印染厂经常须备有一定数量的备件,以应付生产的需要。我厂自生产烘筒以来,至今已生产了铜烘筒近七千只,不锈钢烘筒近二千只。通过这几年的生产实践,对于烘筒的结构,浅谈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不管何种烘筒(铜烘筒或不锈钢烘筒)均是利用蒸汽通入烘筒内,通过热传导加热烘筒体表面,当织物(半制品、成品)通过烘筒体表面时,热量传递给织物,使织物内的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织物的目的。因此烘筒体的表面平直度及圆整度均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质量,而构成烘筒的主要零件,阀一、阀二、撑圈、套箍等结构及质量又直接影响到烘筒的质量,因此研究阀一、阀二、撑圈、套箍等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COMAS制丝线烘丝水分控制程序的研究和实践黄松杰(广州卷烟一厂)烘丝是制丝生产流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要使烘后烟丝的水分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并使所有产出烟丝的水分均匀一致,是控制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COMAS制丝生产线上的烘丝机采用了热传导和热对流两...  相似文献   

7.
为估算醋酸酯水刺非织造布含水率,测试了不同体积分数与不同含水率醋酸酯非织造布的介电谱,分析了干燥醋酸酯非织造布的体积分数以及非织造布中水分的体积分数对其介电常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单位质量醋酸酯非织造布介电常数变化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在干燥状态下醋酸酯的介电常数对电场频率不敏感,醋酸酯的体积分数与其介电常数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非织造布-水两相集合体中水分的体积分数与其介电常数呈指数函数关系,在电场频率为1 Hz和1×106 Hz时含水率与其介电常数之间为指数函数关系,试样的含水率与其单位质量介电常数变化率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索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分段变温干燥工艺,以提高其加工效率及产品品质。以"夏波蒂"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率、VC、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变化率各自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初选评价指标,并将其与品质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依据其在各温度条件下的表征,最终确定出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VC含量变化率及还原糖含量变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条件下,水分散失率与VC含量变化率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0.585),且相关不显著(p0.05),其余温度条件下,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80℃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与VC含量变化率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0.759)且相关性显著(0.01p0.05),其余条件下,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的评价指标为水分散失率,且较佳工艺为:60℃(0.5 h)→70℃(1 h)→80℃(1.5 h)→60℃。  相似文献   

9.
根据烘丝机原理,在来料流量、烘丝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水分的烟丝加热干燥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通过改变来料烟丝水分,从烘后烟丝水分、填充能力、耐加工性及内在质量方面来研究水分波动对烘丝效果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水分波动与烘丝效果各细项指标的走势,并确定出最佳水分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纸张伸缩致套印不准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纸张是一种含可变性植物纤维组织的材料,它具有吸湿释湿的功能,当空气中的水分在不断变化时,它就会和空气湿度发生调节平衡。当空气湿度高于纸张所含水分时,它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膨胀伸长;反之就会释放水分而收缩变短,以达到与环境湿度的相对平衡。 平版胶印是利用油和水互不相溶的原理来进行印刷的。所以,印后纸张一般会伸长,而收缩变短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羊肉剪切力值、水分含量、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蒸煮时间对羊肉嫩度及营养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蒸煮时间的延长,羊肉的剪切力值先升高后下降(p0.05),蒸煮0.5 h时,剪切力达到最大值;羊肉的水分含量随着蒸煮时间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p0.05),至蒸煮1 h时,水分含量达到最低值;蒸煮1~4 h这个时间段,羊肉中的水分含量出现了显著回升(p0.05);蒸煮超过4 h后,羊肉中的水分含量又出现了下降,但不显著(p0.05);羊肉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恰与水分含量相反,羊肉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水分含量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羊肉脂肪含量随蒸煮时间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蒸煮过程中羊肉蛋白质的热变性和凝胶化程度对羊肉的嫩度、水分含量和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运用库仑法及水分蒸发技术对3种不同状态硅树脂材料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硅树脂硫化成型试样中w(H2O)≈0.4%,但长期存放于空气中将吸附少量水分,使w(H2O)≈0.6%.  相似文献   

13.
<正>1、什么是粮食安全水分?安全水分是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保持粮食安全储藏的水分,粮食中的水分几乎都是结合水时,才能保证储粮的安全。2、什么是露点?当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变,降低温度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能达到饱和状态,开始出现凝结水,这种现象称为结露。开始出现"结露"时的温  相似文献   

14.
运用烘燥失重法和恒沸蒸馏法定量测定了浆纱油剂中的水分含量 ,烘燥法水分直接在 10 5℃下除去 ,恒沸蒸馏法水分与甲苯一起馏出分离 ,比较而言 ,烘燥失重法测定方便。用皂化分解法建立了浆纱油剂中石蜡成分的检测方法 ,并用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烘燥对丝绸织物颜色损伤的机理,开展了干衣机烘燥微环境中丝绸织物颜色变化规律和脱落染料组分鉴定研究。文章采用活性红195,以一浴一步法对桑蚕丝织物染色并烘燥不同的时间周期。织物颜色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烘燥周期后丝织物的L*、a*、b*值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经过20个烘燥周期后,与原试样相比,丝织物的L*、a*、b*值和总色差ΔE变化较为显著。为研究染料烘燥时脱落的成分,采用去离子水将沾色试样上沾染的浮色物质洗脱后进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核磁共振氢谱(H-NMR)测试。结果表明:与活性红195水解反应生成3个中间产物和1个最终产物的现象不同,沾色试样洗脱液中仅检出染料水解的最终产物。由此推断,在染色或皂洗时染料会发生水解并吸附在纤维表面和孔隙内部,在烘燥时未与纤维反应的水解染料会从纤维上脱落,这是造成丝绸织物烘燥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厂使用上海棉纺织科研所与沪东纺机厂研制的SGA1401-180型七烘筒烘燥的浆纱机。一年多来,对多烘筒预烘装置作了改进和试验,取得了一定经验。目前,经改进后的多烘筒分层预烘装置已投入正常运转,浆纱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基本上能满足涤/棉品种的上浆工艺要求。 一、烘筒烘燥技术中的问题 浆纱烘燥方式一般有热风式、烘筒式以及热风一烘筒并用式三种。图1是这三种烘燥方式烘燥效率的比较曲线。其中,A点表示浆纱在上浆后经过压浆辊挤出多余水分后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按照国家标准(GB453—79)对纸张样本的物理或化学检查,首先要进行恒温恒湿处理,然后按统一操作法进行分析。即:将试样置于空气流动的、保持相对湿度65±2%、温度20±2℃的标准湿度和温度的房间内,使纸样各个表面都能与空气接触,直至试样的水份与空气中的水汽达到平衡为止。即经过一定时间的前后两次称量时,其重量的变化不超过0.1%。  相似文献   

18.
原棉水分测定仪是我国棉花检验工作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然而它的测试结果与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标准方法——烘验法的测试结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目前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下面就目前影响我国现有原棉水分测定仪测试精度的主要原因谈谈个人看法。一、试样的几何尺寸和密度没有充分固定棉花试样的阻值与其几何尺寸有关,为了固定试样的密度和几何尺寸,以排除它们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GB/T 5497-1985中,105℃恒质法烘干试样步骤中,试样复烘至恒质的操作过程繁琐、费时,影响测定结果因素颇多,容易出现试验误差等问题,探究提出了3.5h(油料120min)1次烘干的改进方法。采用105℃恒质法和改进法分别测定了小麦、小麦粉、大米及大豆4个品种共32个样品的水分含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改进法测定的水分含量结果与105℃恒质法测定的水分含量结果的差值≤0.2%,符合GB/T 5497-1985规定的方法允许差≤0.5%的要求。用其测定粮食、油料水分含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广西轻工业》2013,(7):77-79
针对梗丝生产过程中SH83型隧道式烘丝机烘后出口水分波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热交换器供给蒸汽压力不稳定、热风温度波动直接影响烘梗丝机出口水分的结论。通过在热交换器供汽主蒸汽管路中增加减压阀和根据设计的尺寸购买更换热交换器的方法,改善烘梗丝机的性能,提高梗丝烘后出口水分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