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高瓦斯矿井特大火区治理的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治理宁夏白芨沟煤矿特大型火区,研究开发了远距离水封抑爆、地面灭火钻孔快速施工、地面大流量注三相泡沫、大流量注氮抑爆和惰化火区、高瓦斯火区水封巷道的锁风启封、氮气喷雾降温、均压启封火区及防复燃等一整套治理高瓦斯矿井特大火区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抑制了白芨沟煤矿特大火区内瓦斯的再爆炸,扑灭并安全启封了该火区,在救灾和恢复生产过程中确保了安全.  相似文献   

2.
CO2灭火技术在天祝煤矿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祝煤矿火灾频繁,井下火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当采用CO2灭火技术后,成功地熄灭了3214火区,为煤矿井下的火区治理提供了有效方法和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 芙蓉煤矿于1970年投产,设计年产120万吨,分上中下3个平峒开采。1983年上平峒一盘区井下发生一次严重的密闭老空内煤炭自然发火事故。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扑灭了这场火灾。一、矿井火区基本情况上平峒设计产量45万吨,井田内有可采煤层3层,从上至下为 C_6、B_(3+4)、B_2煤层,煤层倾角为7°~9°。平峒开拓一盘区上山  相似文献   

4.
成果鉴定     
大厂铜坑锡矿火区开采 大厂铜坑锡矿火区开采经过四年多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基本查明了铜坑矿细脉带自然发热发火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对高温火区及高温地段采用注入石灰食盐水进行灭火降温可达到降温灭火的目的。同时用表土覆盖塌坑、井下密闭、调整通风系统、加强通风管理、控制崩落区的供氧量等综合措施,可控制火灾气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在生产试验中,成功解决了高温爆破问题。因此该矿安全地采完了0、1、2三个分段的矿量约160万吨,并使已耗资1120万元的10万立方采切工程发挥了作用。(云卿)  相似文献   

5.
赵钧  刘永义 《煤矿安全》1990,(5):13-18,12
石炭井三矿露头火区的发火历史较长,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985年以来,通过采取封闭地面小煤窑、填堵地面裂缝、填土压明火、灌注阻化剂泥浆、开展预防性灌浆、井下封闭及工作面局部升压和建立双连通管调压气室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火区,保证了井下安全生产,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成功的火下开采技术经验,尤其是所建立的双连通管调压气室,在国内尚属首次成功运用以泄压为主的调压气室对火区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矿井火灾是井下重大的灾害之一,正确分析火区燃烧状态,对企业启封火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井下采样过程中,必须明确采样点的风流方向,由于火风压和大气压力的作用,会引发密闭内风流方向的不断变化。气样分析时应当采用特里克特比率来判断气样的可靠性,从而得到正确的判断。论文通过分析,提出了8条火区判断准则,对矿山企业火区启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矿已开采近二十年,自然发火一直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发生过四起,采煤工作面由于自燃而被封闭,有的金属支柱、刮板运输机,来不及撤除,就被封闭在火区里。至今火区下呆滞煤量达98.8万吨。由于自然发火限制了采区走向的合理加长和采区的正常接续,也影响了下部煤层的开采。十几年来对火区  相似文献   

8.
吴桂才 《有色金属》2003,55(3):36-38
阐述铜坑矿火区下细脉带矿体开采的历史、井下火区控制的有效方法。提出在铜坑火区治理及细脉带矿体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采用井下密闭、地表覆盖的方法隔断火区的供氧通路是控制乃至熄灭火源的最有效方法。矿体回采结束后,采取岩土覆盖,表土补平,充填泥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信息窗口     
复合胶体灌浆灭火技术试验成功  为了有效保护太西煤资源 ,宁煤进出口集团汝箕沟矿与西安科技学院合作 ,经过 1年多的反复研究和试验 ,开发出了胶体与粉煤灰混合灌浆灭火技术 ,并于 2 0 0 1年 8月在该矿上一火区投入使用 ,取得较好效果。驰名中外的太西煤产地汝箕沟矿区自 186 2年以来 ,先后有 17处火区 ,面积达 2 2 1.0 6万 ,大火以每年近百万吨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煤炭资源。国家为此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灭火 ,但由于着火时间长、火区面积大、施工技术 (过去主要采用注水灭火、砂土灌浆、砂土覆盖等方法灭火 )相对落后 ,使得工程难度大…  相似文献   

10.
宋双林 《煤矿安全》2015,46(1):130-132,136
深入了解煤田火区火灾气体侵入井下工作面的作用机制对于保证井下工作面安全回采有重要意义。以乌海矿区一受上覆火区影响的典型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考虑地形地貌、地表风向风速、昼夜温差、大气压力变化、地层裂隙及火风压对井下通风系统的影响,采用CFD方法研究了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的气体流动规律,得到了如下结论:过大的通风静压不利于煤自燃防治工作;可将CO2气体作为上覆火区气体侵入井下工作面的预警指标;煤田火区与工作面之间的压能差是煤田火区与工作面间气体流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测氡法在治理主井筒火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新疆西山农牧场煤矿井筒煤层自燃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测氡法探测火区范围,运用地面施工灭火钻孔及在井下相应地点施工钻孔的防灭火方法,控制和熄灭火区。这些技术的运用为成功地启封火区创造了条件,保障了西山农牧场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密闭火区火源燃烧状态的综合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火灾是井下重大的灾害之一。正确分析火区燃烧状态,对企业启封火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火区气体运移规律,推导了氧气耗散方程,并可根据浓度变化计算出启封时间;归纳补充了4条燃烧状态判断准则,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判断准则较好的解释了矿井密闭火区燃烧状态,对安全启封火区密闭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南丹"7·17"事故发生后,华锡集团高峰公司为治理井下100号矿体空区事故隐患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取得了巨大成效,剩余不多的井下空区将在今年被歼灭.此项工程初步计划投入资金19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南昌通用机械厂是国家机械委重点企业,定点生产矿山井下装载机械。建于1952年,以生产水泵、通风机为主。1961年转产矿山机械,成为国内矿山井下采掘运输设备专业制造厂。全厂占地面积15.5万余平方米,生产厂房3.5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400余万元。主要生产设备350台,矿山机械年产能力2000吨。现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198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40万元,利润240万元。20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的矿山事业屡建殊勋。  相似文献   

15.
通过火灾综合治理分析,采取科学的、及时的、可靠的灭火措施,对治理煤矿井下火区是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含氮气三相泡沫惰化火区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漏风较大的火区,提出了采用含氮气三相泡沫惰化的新技术.建立了含氮气三相泡沫惰化有漏风源封闭火区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影响三相泡沫惰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和三相泡沫惰化火区的机理.应用含氮气三相泡沫对特大型煤矿井下火区进行了成功的惰化,防止了瓦斯爆炸,保证了施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含氮气三相泡沫克服了普通注氮方式下注入火区的氮气易随漏风源很快流失的缺点,增强了火区惰化状态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16日老石旦煤矿031601工作面发生井下火灾事故,根据井下火灾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了封闭工作面、利用井下移动制氮机和地面制氮机向封闭火区注氮气、在井下对采空区注液氮、在地面填堵采空区上覆地表裂缝等综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对火区进行处治,分析了发火原因。首次提出了煤矿井下FeS自燃导致采空区遗煤燃烧从而致使井下火灾发生的论断。通过综合防灭火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治理了井下火灾,收到了良好的防灭火效果;根据FeS自燃的论断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内蒙古华电蒙能金通煤业有限公司煤矿井下巷道施工受地面火区影响程度的分析,确定巷道施工的安全距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扑灭井下火灾及抑制瓦斯爆炸,当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需减少火区供氧量、增加惰性气体含量以惰化火区气体。通过对DQ、DQP系列惰气发生装置灭火原理分析,提出利用该装置燃烧除氧,将燃烧产物N2、CO2等惰性气体注入火区,能有效灭火、抑爆。实际应用证明,其用于扑灭井下火灾快速、安全、有效,且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20.
宋新喜 《煤炭科技》2023,(2):31-34+38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矿井下排水变得越来越困难,煤矿井下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对于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同忻煤矿井下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从结构连接和排水线路角度提出了井下排水系统可靠性与节能优化方案。经现场应用表明,优化方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系统运行可靠、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每年可节省企业电费约12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640万元,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