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某带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building分别建立设置两道加强层的模型1、模型2和模型3,三种模型的区别在于加强层的楼层位置不同。通过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分析比较三个模型的周期比、层间位移角和位移比,结果表明模型2较之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层间位移角突变,使得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不容易形成薄弱层,有效地缓解了刚度突变,有利于结构抗震。  相似文献   

2.
针对L型平面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建立16层剪力墙连续布置、顶层间断布置和20层剪力墙连续布置、顶层间断布置4种有限元模型。通过反应谱分析得出不同模型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周期比、位移比。对比分析上述指标,结果表明:结构的层数、钢板剪力墙的布置和数量对结构扭转均有影响;单、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3.
对大底盘不对称双塔结构模型进行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析出的数据,计算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看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比较X方向地震与Y方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厚板转换层设置高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系统研究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机理及计算方法,建立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运动方程,采用自振周期、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抗震性能指标,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各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厚板转换层设置高度的增加,结构低阶振型的自振周期增大;楼层位移变大,层间位移角增大,结构整体抗震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SAP2000结构分析软件建立有支撑的平面L形钢结构建筑和无支撑的平面L形钢结构建筑两种结构的分析模型,通过对两种结构的模型进行周期分析、双向振型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得到了两种结构模型关于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等的数据信息,并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结果表明:有支撑的平面L形钢结构建筑较无支撑的平面L形钢结构建筑抗震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在已有的剪力墙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创立新的计算模型,根据国家规范确定结构构造措施,提出了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原则,论述了世界上第一栋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产生根据和发展研究成果.将短肢剪力墙与传统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论述了其结构特性和优化方向.根据短肢剪力墙的受力特点,将结构水平位移分为有害层间位移和无害层间位移,得出了有害层间位移的计算公式,采用有害层间位移角参数和主截面高度变化来控制变形,使结构设计参数满足规定.  相似文献   

7.
以结构刚度特征值λ和核心筒高宽比H/b为参数,对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参数化模型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分析.在22组计算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结构的变形特征、位移控制、位移随地震作用变化规律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位移估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塑性发展主要集中在结构底部几层,最大层间位移角的控制主要集中在平均0.67倍结构高度位置,大震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最大有害层间位移角可分别取小震时相应数值的4.5、5.5倍进行位移估计.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高层建筑工程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两个不同类型的大底盘双塔结构模型,对模型分别进行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得出二者的层间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最后对比分析模型数据得出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受地震影响程度较小,可为大底盘双塔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构的层间变形由框架梁、柱和节点共同引起,通过分析三种构件产生的层间转角大小,得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计算公式,对比表明,公式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较好.采用相同的假设和方法,分析提出型钢混凝土(SRC)框架结构的层间屈服位移角表达公式,并按照各个性能水平极限状态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SRC框架结构的量化性能指标,为此种结构体系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SRC框架结构基于变形能力的抗震可靠度,分别阐述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层间位移限值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的计算方法,基于M ATLAB编程得出结构弹性层间位移、结构弹性层间位移限值、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和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限值的概率分布类型及统计特性。结合实例,讨论了SRC框架结构变形能力抗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强度设计和结构延性设计的关系。另外,推导了SRC框架柱截面抗剪刚度和截面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采用刚度折减系数简便地实现了弹塑性层间剪切刚度的计算。最后,指出“强剪强弯”的概念设计对提高SRC框架柱极限变形能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以塑性区贯通、位移增量突变、计算不收敛3种边坡失稳判据为依据,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和重度增加有限元法对简单边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边坡潜在滑动面上某点位移增量突变作为边坡失稳判据是准确的;对于不同土体强度参数下,以位移增量关系曲线突变为判据得到的边坡的安全系数较另外两种方法稳定;对应于塑性区贯通、位移增量曲线突变和计算不收敛的3种判据,边坡潜在滑动面依次向深层发展,边坡的安全系数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2.
为了高效调度云计算中海量的任务,提出一种改进遗传算法(IGA),将变异操作分为两种:变异操作a和变异操作b变异操作a为随机位置的基因值变异,而变异操作b则是先找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基因位置,再将该位置的基因值变异成目标基因值,使得每次变异后的染色体都优于变异前的染色体.在算法的前期使用变异操作a,在算法后期即将收敛于最优解时,采用变异操作b以加快收敛的速度 为了避免改进变异操作使算法陷入局部解,在种群初始化时,采用染色体匹配率的方式选择初始化种群,使其均匀的分布在整个解空间上.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但使最终完成时间更短,收敛效率更高,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均衡负载,能更有效地实现任务调度.  相似文献   

13.
盛唤    周万清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21,43(5):562-566
当梁对客运站的悬挑长度为0.9 m时,分别应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和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结构计算。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利用SAP2000的反应谱分析和SATWE弹性分析方法,分析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水平层间最大位移、周期比、位移比,A、B轴两榀框架的轴压比。分析表明:不同软件建模分析结果存在差异;结构增加悬挑梁后,周期比增大,X方向上的层间位移和轴压比变化较小,但Y方向上层间位移变化较大。悬挑梁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避免带体积约束的柔顺度最小化(minimum compliance with a volume constraint,MCVC)模型出现机构,借助带位移约束的重量最小化(minimum weight with a displacement constraint,MWDC)模型,寻找MCVC模型中安全可靠的物理的或者结构性能的参数阈值.99行程序和120行程序分别被用来求解MCVC和MWDC模型.通过对大量出现机构的病态算例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当迭代过程中的最大应变能比小于某个阈值时,或者当体积比大于某个阈值时,就可避免机构出现.然而,这2个阈值是依赖于问题的,即对于不同的结构与/或载荷工况,这2个阈值均会取不同的值.在本文测试的算例中,最大应变能比阈值的范围为4.59~12.38,体积比阈值的范围为0.15~0.26.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位移比谱方法估计抗震结构的最大侧向非弹性位移,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给出了四种场地条件对应的平均非弹性位移比谱.得到了位移比谱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重点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对非弹性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力模型的屈服后刚度对非弹性位移比谱影响显著,尤其当结构具有负刚度时,屈服后刚度的影响更趋明显.  相似文献   

16.
导电体与绝缘体复相陶瓷中的渗流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电体与绝缘体复相陶瓷的导电性能符合渗流理论,其渗流转变曲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导电相与绝缘相二相组成的配比外,还受到二相颗粒的尺寸、形状及分布的影响,复相陶瓷的烧成温度、温度制度影响了临界指数、晶粒粒径比及晶界层,从而也影响渗流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17.
工程结构等强度位移比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件(基岩、硬土、一般土和软土)上的平均等强度位移比谱,总结了对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烈度、结构的屈服强度系数及周期等因素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新的拟合公式,其成果对抗震研究和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相关规范对轴压比、剪重比、侧向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刚重比、等给出了设计限值,本文论述了规范规定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限值的作用,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结构设计中满足相关限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全过程非线性分析方法,编制了不等肢异形柱延性性能非线性分析程序(SCDP),程序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二者吻合较好.应用该程序对243根不等肢T形柱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荷载角、轴压比、箍筋间距、截面肢长等因素对不等肢T形异形柱截面延性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其延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For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es with known ductility demands,the constant-ductility displacement ratio spectra(CDDR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providing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to estimate maximum lateral in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s from maximum elastic displacement demands.The CDDRS are computed for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SDOF) by considering or ignoring P-Δ effect for different ductility levels when subjected to 344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recorded in four site classes.The modified expressions of CDDRS for P-Δ effect are proposed.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Δ effect on CDDRS is significant,and the effec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uctility level.In the long-period region,the CDDRS ignoring P-Δ effect almost conforms to the equal-displacement rule.But in the case of higher ductility level,the CDDRS considering P-Δ effect are much higher than 1.0,which do not conform to the equal-displacement ru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