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恩美在小说《喜福会》中介绍了中国传统麻将文化,并化用麻将打法来建构故事的结构和叙述方式,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麻将式”叙述模式.“麻将式”的叙述结构将文本的深层意义指向中国文化中“和”的理念.“麻将式”的叙述方式是通过女性角色建构起来的,不仅具有建构文本结构的本位意义,更代表了华裔女性作家向母国文化靠拢,呼吁淡化边缘女性身份,正视自身双重文化身份的深层意蕴.对“和”之道的传达,契合了当下和谐世界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从叙述策略、象征的运用和特殊语言的使用等方面对《喜福会》进行文本风格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喜福会》中,匠心独具的叙事策略、精致细腻的象征意象和大胆创新的语言使用,彰显了其文本风格特色,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且赋予文本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喜福会》是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这部作品有很多关于水的意象的描写。在此主要分析《喜福会》中出现的水的意象,其蕴含的寓意,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哲理,并从中理解美国华裔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心理特征,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4.
<喜福会>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由于作者的双语能力和双重文化背景使该作品具有杂合的特点.从语言杂舍的角度分析了程乃姗译本和田青译本的特点,认为此类文学作品应以异化翻译,保留原文本特色为佳.  相似文献   

5.
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突出地再现华裔女性的主体构建问题。小说通过“母亲”与“文化”的文化隐喻,以及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斗争,揭示了美国华裔女性在种族、性别夹缝中所面临的艰难处境,从而指出华裔美国女性主体建构中的矛盾与迷失。  相似文献   

6.
《喜福会》描述的是四位华裔女性和她们的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美国教育、被西方思维方式所熏染的女儿们的冲突与最后因爱而融合的感人故事。小说的主题不仅表现的是母女的冲突、沟通与理解,更是通过母女之间的一系列的冲突与交融展现了中西方的不同之处,着重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交流的日益深入和扩展,跨文化交际策略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另一方面,虽然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却没有给予关注。本文着重探讨了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如何在具体语境下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与媒介,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同样也是文化最为重要和基本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言分析是文化研究的一条捷径。本篇论文以Gfice的经典理论——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小说《喜福会》中几段比较典型的母女间的对话,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对话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心理的变化与人物关系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1989年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刚一问世便引起了巨大轰动。东方主义是"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与实践。在此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指出作为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华裔作家,谭恩美在建立一个中美文化相互理解与交融的理想社会同时,中国作为其写作的重要资源必然或多或少地经过东方主义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她们身上集中着来自父权制和西方霸权文化的双重压迫,沦为主流社会外的他者;另一方面也力图打破沉默,重建沟通的桥梁.从沉默到打破沉默的过程印证了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中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11.
虹影在《饥饿的女儿》中塑造了一个前期反叛后期隐忍的母亲形象,既是新时期女性作家对"五四"以来传统的"贤妻良母"母亲形象的消解,也是对男权社会所构建的女性形象的颠覆。透过对母亲精神的传承,对母亲困境的展示,以及对母亲桎梏的叛逃,展现了以六六为代表的当代女性重塑自我、张扬独立意识和反叛精神的野性之美。  相似文献   

12.
对阿乙的小说《先知》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在主人公的形象与命运、艺术风格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叙述者与主人公的立场差异,其瑕疵减弱了《先知》的反讽张力,降低了对读者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3.
水仙花的短篇小说集《春郁太太》写于白人/非白人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盛行时期,但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水仙花却选择了从华人的视角多维度塑造宽容、善良、追求进步的华人男性形象。这充分体现了她在排华甚嚣尘上对弱势族裔--华裔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的第一部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发表略早于他的另外一部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运用变换的叙述视角、多重的叙述层次、混乱的叙述时间等复杂多变的叙事技巧,表现出较之于《喧哗与骚动》更为超前的小说叙述艺术,对以后小说的写作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叙述时间和叙述视角两方面分析加缪小说《局外人》的叙事特色。作家选取独特的视角安排情节,情节发生在时间之中,时间蕴含在视角转移的过程里。《局外人》具有深邃的内涵,其文本结构也有着耐人寻味的不同寻常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在其自传体小说<钢琴教师>中颠覆传统观念而把母亲塑造成为一个扭曲变态的人物,我们通过对这个已成为男性缺失下的父权代言的女性形象分析可以看出一直以强烈女性意识为写作立场的耶利内克已经把女性立场的视角转化为了一种内在的,对自我的不断询问、审视和否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词及关键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分析我国2016-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探究其英译文本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展现了中国政府脚踏实地、发奋有为的特征,同时构建了中国自立自强、以人为本等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官方对外话语研究有利于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消除负面刻板印象,促进积极国际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文章聚焦于澳大利亚作家阿列克塞·米勒的小说《浪子》中所设多重叙述视角的转换指向,通过分析不同叙事视角下叙述者对浪子“中国-澳大利亚”家族故事的叙述与重构,向读者展示文本中多视角并置叙述所产生的多重时空交错的叙事艺术效果,以及多视角所代表的多元文化对人类文化身份这一主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三国演义》这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中,共写人物近一千人。除了主要人物贤相诸葛亮、枭雄刘备、奸雄曹操、英雄孙权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王侯将相、无名走卒。在三国的乱世风云里,他们或崭露头角,或避世隐居,共同书写着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魅力。在罗贯中笔下所描写的那个英雄辈出、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艺术舞台上,陈宫只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却在亿万读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分析造成其短暂而又崇高悲剧一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现以《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为例,来展开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增强课程思政效果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