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翼 《山东冶金》2010,32(1):54-56
为探索最佳的晶种分解附聚条件,研究了种分分解过程中固含、温度、时间、添加剂和晶种等条件对种分附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5~80℃、晶种固含100g/L时,晶种附聚效果较好;添加剂在适当的分解条件下添加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晶种对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讨论了种分晶种、碳分晶种和球磨碳分晶种对拜耳法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分解速度、分解率及产品粒度的影响。试验发现加入碳分晶种分解的初期分解速度比种分晶种高,但分解36h后的分解率要比加入种分晶种分解的分解率低;而加入球磨碳分晶种分解速率不如加入种分筛分晶种分解速率高,同时还讨论了加入不同晶种对分解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工业结晶助剂(Nalco)、脂肪醇、脂肪酸及醚类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附聚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工业结晶助剂(Nalco)有助于降低种分过程细粒子数,提高分解率;添加脂肪醇也能改善产品粒度分布;添加脂肪酸可以提高种分分解率;将脂肪醇乳化后能使产品细粒子数进一步减少,分解率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晶种分解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种分分解率的高低对种分槽的单位产能和产品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厂拜耳法种分分解的生产情况,对造成我厂种分分解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精液苛性比值、采用中间降温制度、添加活性晶种等,是提高我厂种分分解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晶种分解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种分分解率的高低对种分槽的单位产能和产品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影响种分分解率的主要因素:精液的苛性比值、精液的浓度、种分降温制度、晶种的数量和质量,搅拌强度、分解时间等,并提出提高种分分解率的主要措施,对氧化铝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之一,其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重要理论基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宏观动力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一致的结论,但也有不少存在争论。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研究表明,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在动力学领域一般遵循二级反应规律;在大量动力学方程除了引入晶种系数或表面积参数以外,并不能反映晶种表面性质的影响;有关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复杂性在于铝酸根阴离子结构随浓度变化的复杂性。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分解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详细地介绍了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不同方法。超声波、磁场、活化晶种、添加剂等方法对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具有不同的作用,各有特点,可相互协同,极大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速度和分解深度,从而得到优质的氧化铝产品。  相似文献   

8.
系统介绍了影响晶种分解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铝酸钠溶液的种分分解不仅耗时长,而且分解率远远低于其理论值,因此强化种分分解十分必要,通过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气快速碳分制取的氢氧化铝做铝酸溶液晶种分解试验可知,该法制备的晶种活性大,可以提高其分解率。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碳酸钠的存在对铝酸钠晶种分解率、分解产品粒度和产品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钠和碳酸钠的存在对晶种分解有抑制作用,二者浓度增大会使产品粒度增大;二者浓度不同则产品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2-辛二醇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2-辛二醇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产生抑制作用。1,2-辛二醇的添加浓度、实验温度以及苛碱浓度等因素对1,2-辛二醇改善铝酸钠溶液种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添加浓度小于1.25 mmol/L时,1,2-辛二醇对铝酸钠溶液的抑制程度很小,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分布基本维持与未添加时一致;添加浓度超过1.5 mmol/L,抑制作用非常明显,产品氢氧化铝粒度曲线主峰明显左移,平均粒度减小。温度越低,苛碱浓度越大,1,2-辛二醇对铝酸钠溶液分解抑制作用越大,产品氢氧化铝的细化程度越大。X射线衍射(XRD)显示,加入1,2-辛二醇后种分产品的晶型不变。  相似文献   

12.
在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可以强化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过程,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强度、粒度和分解率.选用8种添加剂,100mg/L和200mg/L两种添加量做分解试验,对加入不同类型添加剂的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粘度、电导率进行了测试,考察了添加剂的加入量对铝酸钠溶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C、E2、F可以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并能增大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添加剂的加入使铝酸钠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0.015~0.020N/m时,析出的氢氧化铝的粒度与强度较好;能使氢氧化铝粒度增大、强度提高的添加剂,均使铝酸钠溶液的粘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选用核糖作为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添加剂,在αk=1.40、温度75℃、搅拌速度140 r/min、晶种添加量为80 g/L条件下,研究不同添加量和不同苛碱浓度下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及产品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添加量为150 mg/L、苛碱浓度为160 g/L时,核糖对种分过程的抑制作用最大。随着核糖添加量的增大,产品氢氧化铝粒度减小,但是核糖的添加并不能完全抑制氢氧化铝的附聚。核糖的加入改变了种分过程,且随着苛碱浓度的增大,种分过程出现成核现象,成核现象持续的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磷酸盐杂质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浓度小于5g/L时,磷酸盐能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分解率,使晶种分解产品的粒度增大.磷酸盐杂质的存在不会显著影响铝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铝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值,但是会使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的相对过饱和度、分解率、产品粒度分布和反应速率常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50~75℃,铝酸钠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产品的平均粒度和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铝酸钠溶液种分分解率在65℃时达到最大。在降温制度下,铝酸钠溶液种分的分解率为28.86%,仅略低于65℃时的分解率,而产品粒度大于65℃时的产品粒度,降温制度下的铝酸钠溶液种分既能保证分解率又能提高产品氢氧化铝的粒度。  相似文献   

16.
结晶添加剂强化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结晶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加种分解过程二次成核、附聚的影响,并把这种添加剂应用于工业铝酸钠溶液中,探讨其对产品氢氧化铝粒度、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结晶添加剂能减少种分溶液中细粒子数,加强附聚作用的进行,粗化产品粒度,提高产率。  相似文献   

17.
添加剂强化铝酸钠溶液分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结晶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加种分解过程中的二次成核,附聚的影响。并把添加剂应用于工业铝酸钠溶液种分实验过程中,探讨其对产品氢氧化铝粒度,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添加剂能减少种分溶液中细粒子数,加强附聚作用的进行,粗化产品的粒度,提高产率。  相似文献   

18.
添加0.01 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在实验条件下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分解率,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添加EDTA使实验条件下种分过程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从42.97 kJ/mol降低到32.97kJ/mol,EDTA能够促使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的附聚与成核。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间歇式反应器,研究了52 5℃,COH-=5 16mol/L,αk分别为1 45、1 55、1 65的纯铝酸钠和铝酸钾溶液种分过程的晶体粒度分布(PSD)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分解条件下,铝酸钠和铝酸钾溶液中晶体的粒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有一定差异。铝酸钠溶液PSD曲线的主粒度峰的位置总在铝酸钾溶液的上方;最显著的差异是在分解16h后,铝酸钾溶液的PSD曲线在10~44 774μm处有一个显著的突起峰,而铝酸钠溶液则没有。不同αk的铝酸钠和铝酸钾溶液,这种粒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差异相似。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对铝酸钠溶液结构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铝酸钠溶液性质极为特殊和品种分解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对铝酸钠溶液晶种分子层次的分解过程的研究缺乏较统一的认识。在机理不甚明确的情况下,不同的研究者刘废过程提出了不同的强化途径。近年来,在品种分解过程添加表面活性剂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笔者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机理以及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强化分解过程的研究成果。根据众多研究者的结论可认为,氧化铝生产过程添加表面活性剂来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并改善其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