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型流化床粉煤气化炉中间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冷态试验和煤气热值的部分热态试验结果表明,炉温、煤处理量、空气预热温度及给煤口位置对煤气热值有影响,指出适当选择这些参数有利于提高流化床气化煤气热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操作工艺参数对加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特性的影响,在加压湍动循环流化床热态实验台上对淮北烟煤进行煤气化试验,试验操作条件:气化炉压力p为0.3 MPa、气化温度t为830~910 ℃、空气煤质量分数w(空气煤)为0.29~0.4 kg/kg、蒸汽煤质量分数w(蒸汽煤)为0.32~0.53 kg/kg.通过多参数组合变换工况,分别考察试验操作条件对煤气成分和煤气热值的影响.采用宽筛分石英砂作为床料,在试验过程中粗石英砂加剧气化炉提升段下部密相区的扰动程度,同时细石英砂提高上部稀相区颗粒体积分数,加上气化炉本体具有下宽上窄的特征,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气化炉提升段下部湍动流化,上部环核流动.结果表明,气化炉温度对加压煤气化过程影响最为显著,并在w(空气煤)为0.35 kg/kg、w(蒸汽煤)为0.38 kg/kg时,煤气热值达到最大值4 138.98 kJ/m3.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煤的高效洁净转化,提出了一种电热还原法制备煤气的新方法.用石英砂和煤为原料,在自制气化炉内制备了以CO为主要成分的煤气,研究了煤种及焙烧原料对该混合煤气的组成、酸碱性和热值的影响,给出了特定实验条件下的气流量和炉内气体压力等参数,用XRD对副产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煤气主要产生于煤热解、硅质原料和碳质原料的电热还原反应,可燃气体浓度为87%-94.9%,富含CO(其最高浓度可达92.2%),煤气热值为11.25-14.87MJ/m3,有弱腐蚀性.气化副产品是SiC,含量为98.37%,其中3C-SiC占77.99%,6H-SiC占19.28%,4H-SiC占1.1%.  相似文献   

4.
不同煤种地下气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下气化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煤种的地下气化特性.比较了空气连续气化及纯氧.水蒸汽气化条件下的煤气组成,并从气化煤层升温速率、气化速率、煤气产率、气化效率等方面比较了不同煤种的地下气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煤种的不同组成决定了空气煤气中CO,H2,CH4含量的不同,鼓风量影响着空气煤气的组成.在适宜的汽氧比条件下,不同煤种纯氧,水蒸汽地下气化均可以获得中热值煤气。对于试验煤种,褐煤具有高的气化活性、气化速率及低的煤气产率,其纯氧-水蒸汽气化效率达87%,最适于地下气化;瘦煤地下气化,气化煤层温度上升缓慢,其气化活性较低,气化速率变化平缓,纯氧-水蒸汽气化效率为74%,但气化过程稳定,且具有高的煤气产率,可以进行地下气化;气肥煤煤层升温速率最快,煤气产率仅次于瘦煤,但在煤挥发分析出后,气化速率减小,气化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吉林泥炭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外热式泥炭热解试验,分析了泥炭热解煤气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干馏热解制得的煤气成分与热值接近城市煤气。  相似文献   

6.
依据有关文献和调研资料,对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介绍,例举了国内外一些重要地下气化试验及典型煤气组成和煤气的热值情况.分析了国内外地下气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昔阳无烟煤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无烟煤地下气化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测定了山西昔阳无烟煤反应活性,并进行了富氧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富氧浓度下,温度场、出口煤气有效组分含量、热值、产气率及热效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气化区温度升高,煤气中H2,CO含量增加,但当氧气浓度大于40%时,温度上升幅度增加,但煤气中有效气体组分含量上升幅度减小;添加水蒸汽后,才能提高H2,CO含量,并有效地控制气化炉温度,保持煤气热值的稳定;随着富氧浓度的提高产气率下降,气化效率在52.10%~75.09%之间。  相似文献   

8.
倾斜煤层煤炭地下气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认识倾斜煤层煤炭地下气化特征和规律性 ,藉助多功能模型试验台 ,对倾斜煤层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 .简述了煤炭地下气化多功能模型试验台结构 .介绍了脉动气化、水蒸汽气化、富氧水蒸汽气化及返流气化方法 ,研究了产出的煤气热值、组份和气化速率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 ,脉动气化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煤气质量 ,采用水蒸汽气化方法 ,能够生产高热值水煤气 ,富氧和返流气化未能明显改善出口煤气质量 ,但能够迅速提高气化炉体的温度 .与急倾斜煤层相比较 ,倾斜煤层尚不能提供有效的渗流燃烧的气化条件 ,因而影响着煤气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蓄热式热交换技术在轧钢厂加热炉上的应用,改变了该加热炉长期以来一直受高热值煤气供应不足加热炉产量严重不足的困扰,彻底解决了加热炉对高热值煤气依赖问题。利用高炉煤气进行工业加热,不仅充分利用了高炉煤气,减少放散、节约燃料,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整个公司煤气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钢铁企业煤气系统的优化利用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钢铁企业引入了以低热值的高炉煤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装置作为钢铁企业煤气平衡系统的缓冲用户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在这种新条件下,建立钢铁企业新的煤气平衡并实现煤气热值的优化利用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各因素对热风炉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热风炉燃烧过程中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方法,研究了煤气和空气预热温度,空气过剩系数,煤气热值等对热风炉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分析了提高理论燃烧温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稳定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 ,由于炉内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 ,难以建立正常的加热制度和及时正确地控制鼓风气流和煤气的流动 ,从而影响气化过程稳定进行 .针对这一问题 ,在新河和刘庄煤炭地下气化现场试验的基础上 ,研究了三种控制气流的方法 ,即辅助通道供风气化、压抽结合供风气化和反向供风气化 .结果表明 ,这三种控制方法能够降低出口煤气中 CO2 的含量 ,提高煤气热值 ,稳定煤气产量 ,是现场试验和生产过程中实现连续、稳定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工煤气组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避免传统奥氏仪测定新型人工煤气的缺陷,有利于人工煤气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并得出其准确的计算热值,研究了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人工煤气成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热导检测器、填充柱(固定相为TDX-01)系统测定煤气中永久性气体,采用氢焰检测器、毛细管柱(固定相为Al2O3/S)系统测定煤气中有机烃物质效果良好,新方法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分析 的要求,是目前分析新型人工煤气组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铁企业中高热值热燃料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平衡问题,以某煤气加压站技术改造为背景对讨论了稳压、增压和配气调度及相关控制问题,如控制策略选取等,工程项目的实践表明,选择正确的控制策略与控制策略虎法是提升煤气加压加站技术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实验室内进行的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法模型试验,主要研究两阶段地下气化法的可行性,以及产出煤气的热值、组份和气化速度等。试验结果表明,两阶段地下气化法是可行的,应用该技术可生产热值较高的煤气。本次模型试验得出的两阶段时间之比,与理论上的计算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邯郸市煤气工程现状,根据煤气管网和煤气柜的抗震分析,估计了煤气管6道可能的破坏数量,给出了邯郸市煤气工程抗震防灾规划。  相似文献   

17.
热值差是衡量火力发电厂燃料管理的重要指标,也是关系企业盈利水平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分析煤的外在水分、天气情况、氢值等外在因素对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准确度的影响,探讨用干基高位热值代替收到基低位发热量计算热值差。消除外在因素变化引起的计算偏差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热值差数据,以便加强动态监控,有效控制燃料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干馏和气化过程产物的加和计算,得到煤气的组成,数量和热值等气化指标;由部气化过程的质量平衡,得到了带出物数量及其含碳率与床层含碳率的关系式;由总气化过程的热量平衡,得到了冷煤气效率和气化热效率等经济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流化床煤气化的炉内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用义马与小龙潭煤为原料,以白云石与石灰石为脱硫剂,在冷、热态流化床上对气流速度的大小和煤与脱硫剂粒度的影响进行试验。在此基础上对脱硫条件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最佳脱硫条件。  相似文献   

20.
火力发电厂中燃料的管理和控制对于电厂各项经济指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入厂煤和入炉煤的热值差的控制是实现燃料管理控制的重要部分。文章根据火电厂实际运行生产经验并结合热值差理论分析了热值差的形成原因,并从煤样采制过程、来煤均匀性、煤场存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对煤场热值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措施,从而推进火电厂燃料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