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的蓝藻水华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水环境问题,严重威胁水生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综述了近年来以TiO_2为代表的纳米材料光催化技术在蓝藻水华治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其中光催化负载体技术与可见光响应下高效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广泛;归纳并总结了TiO_2抑制蓝藻生长光催化机理的一般规律性以及其对蓝藻细胞作用的活性氧(ROS)破坏机制。TiO_2光催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长期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新型结构单元的高效光催化剂的探索,负载装置应用的完善以及对水体中有害毒素的去除仍然是研究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张旭坤 《净水技术》2023,(S2):30-34+40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藻类频繁暴发,严重影响供水安全。为探究水力扰动及底泥悬浮作用对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影响,以JZ水库原位藻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不同扰动速率及底泥悬浮作用下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1 00 r/min的水力扰动能够有效促进水体中蓝藻生长,超过临界扰动速率后,200~400 r/min时藻类生长又会随着扰动速率增大而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水力扰动造成底泥悬浮的情况下,水体中叶绿素a能够显著降低,4 h后去除率高达约82.4%,对藻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效控制蓝藻的繁殖和暴发。  相似文献   

3.
污染水体治理与修复中脲酶和磷酸酶的监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和磷是污染水体治理与修复中人们比较关注的两种营养元素,而脲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与氮和磷在水体中的转换具有很大的相关性。脲酶和磷酸酶的监测对分析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转化过程、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机理、缓减水体藻华暴发以及污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优化构建和运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综述了脲酶和磷酸酶的一般监测方法以及污染水体治理过程中脲酶和磷酸酶的相关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给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藻细胞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除了本身还有分泌的藻源有机物都会使得水体生态失去平衡,造成环境和经济上的损失。综述了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从非生物和生物方面来研究影响蓝藻藻源有机物分泌的因素,通过多种影响因素的探究来找寻各种因子的协同作用,为后续藻源有机物的处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在参与滇池草海应急治理蓝藻之际,吸取了各国治藻教训,自主创新,用了3种世界无先例的新材料研制成功圣三除抑藻剂,这种除抑藻剂的成分由处理饮用水的材料和食用的材料组成.对人体无任何不良影响,施用后能迅速使蓝藻微囊或细菌膜破裂而死亡。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又通过对蓝藻起因的科学分析.开发出新的高效安全的除抑藻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鸿亮、中国藻类学会副理事长刘志礼教授等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日前对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研发的圣三系列高效安全除抑藻剂进行了鉴定评审。与会专家认为上海三爱环境水务公司圣三系列高效安全除抑藻剂不污染水体.除藻效果显著.应急杀藻收效快,成本低,具有明显抑制蓝藻水华的效果,除藻后未发现对水体浮游动植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生物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由此而产生的蓝藻水华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蓝藻水华产生中的优势种-铜绿微囊藻在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影响下其生长繁殖及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了藻体的生长与其环境条件变化的关系,分析了非生物因素对蓝藻群体形成的影响和微囊藻水华发生可能机理,为开展同类工作和微囊藻水华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国际上在淡水水体,尤其在水源水体中有害蓝藻水华的控制及去除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就该研究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在重点评价各种控藻和除藻技术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现有技术的使用可能带来的各种挑战。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了该领域中控藻、除藻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水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絮凝除藻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除藻方法。天然絮凝剂因其来源广泛、危害较小等特点逐渐受到关注,本次研究选择天然黏土,并将它们与PAC联用以对含藻水体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AC对含藻水体具有显著的去除效果,但是PAC投加量过高时蓝藻去除率会呈下降趋势;高岭土和沸石与PAC的联用有利于蓝藻的去除,它们能够发挥助凝的作用,其中预先投加高岭土的效果更好,250目(粒径0.065 mm)沸石的去除效率更高。此外,水体pH值会显著影响黏土与PAC对含藻水体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磷是浮游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降低水体总磷浓度可有效抑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对滇池保护治理具有积极影响。针对蓝藻暴发影响因子总磷,昆明A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提标改造后出水TP≤0.05 mg/L,其余指标执行一级A标准。2018年5-10月进行调试运行,期间工厂日均处理12.25万m3,负荷率103%,出水TP均值0.03 mg/L,达到设计要求,达标率93%;吨水耗电0.10度/m3,吨水耗药剂A为151 g/m3,吨水耗药剂B为0.2 g/m3。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分析技术检测蓝藻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灾害频繁发生。寻求一种快捷、准确的蓝藻生物量检测技术,实现对蓝藻的实时、连续的原位监测,是进行湖泊水华预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蓝藻活体荧光光谱的扫描,确定了藻蓝蛋白特征荧光波长,建立了蓝藻生物量与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强度的线性检测关系;同时改变蓝藻生长条件,研究不同光照培养条件下的荧光检测关系的变化,随着光照强度增大,生物量与特征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斜率变大,其原因是单位藻细胞中藻蓝蛋白的含量降低。通过对天然水体蓝藻生物量的荧光检测分析,发现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在多变条件下依然行之有效的蓝藻生物量特异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长孢藻(Dolichospermum)是危害仅次于微囊藻的又一有害水华蓝藻.近年来,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长孢藻呈现出明显的扩张趋势,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体中,因其能够产生鱼腥藻毒素、微囊藻毒素等多种藻毒素以及土臭素,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已成为水体中急需控制的蓝藻种类.长孢藻可耐受较宽...  相似文献   

12.
《广东化工》2021,48(10)
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次数越来越多,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效能,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蓝藻水华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蓝藻水华形成原因,蓝藻对生产、生态和生活的危害,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出几种行之有效的蓝藻水华防控技术,以期为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鄱阳湖水体的季节性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选取鄱阳湖7个湖面点,8个河口点分别于2015和2016年1、4、7、10月采集表层水样代表四个季度采样,对各季度水质理化参数进行测定以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浮游植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季节性变化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冬季其次,春季最少。从丰度统计可以看出蓝藻丰度占绝对优势,而从生物量统计来看,硅藻生物量占绝对优势;颗粒直链硅藻和卵形隐藻为常年优势种,每个季节都有分布。直链藻窄变种、啮蚀隐藻和脆杆藻为次优势种,其他只在个别季节出现。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及各藻门生物量都和Chl-a、SD、T和p H显著相关,硅藻对水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水体营养盐浓度、矿化度、深度、流速、温度等理化性质都会引起硅藻属种及其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许靖华针对目前中国河湖污染情况发明的“集成水路污水处理技术”被认为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水处理技术。 把二氧化碳融入水中并促其酸化,可以降低水的pH,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不适宜弱酸环境的蓝藻、绿藻等污染藻类的生长,促进适宜弱酸环境的硅藻生长。  相似文献   

15.
青草沙水库浮游藻类的调查及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增辉 《净水技术》2012,31(5):9-14,54
为预防和控制青草沙水库藻类大量增殖,在水库全面通水前(2011年1~6月)对浮游藻类进行调查,共检出8门80属,鉴定出124种/变种,出现频次较高的有梅尼小环藻、游丝藻、针晶蓝纤维藻、波吉卵囊藻、扁圆卵形藻等。水库进水中检出蓝藻9属、硅藻18属、绿藻14属、其他藻5属,水库内检出蓝藻14属、硅藻23属、绿藻27属、其他藻7属,库内种类比库外大幅增加。结果表明水库在发挥"避污蓄清"和"避咸蓄淡"功能时会导致库内水体流速减慢,有利于藻类增殖。并提出一系列藻类预警及监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广东化工》2021,48(14)
水域环境的污染导致有害藻华现象频发,消除藻类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选用具有多种优势的化感物质(阿魏酸)用于抑藻实验,探究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效果。通过测量藻细胞的叶绿素a(Chl-a)和最大光合作用效率(F_v/F_m)来反映阿魏酸对藻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阿魏酸可以有效的抑制藻细胞的F_v/F_m,从而影响藻细胞的生长。200 mg/L阿魏酸组藻细胞的Chl-a被抑制率达到了67.7%。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浮萍控藻这一生态安全、环境友好、并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学方法,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展现出的巨大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浮萍控藻作用途径、抑制效果等的相关研究,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3个方面分析了浮萍对藻类的控制机理,浮萍既可通过释放化感物质直接抑制藻类生长,还能通过营养盐和光照的竞争间接限制藻类的生长条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协同作用。认为浮萍控藻物理机理、化学机理、生物机理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是该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水华蓝藻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自然界氮素循环速率,大量湖泊和水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含有大量微囊藻毒素的蓝藻水华,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健康危害.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简要讨论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优势生长机制,并主要从预防和控制两方面阐述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治理途径.蓝藻水华就像是湖泊的慢性疾病一样,完全"治愈"是非常困难的,但可以预防和控制相结合,把其危害减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9.
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影响湖库饮用水安全,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水环境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当前国内外主要水华蓝藻控制技术,详细介绍了各种控藻技术方法的优缺点,并就各种技术的使用提出建议和展望,为我国湖库水华蓝藻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效微生物复合菌剂及除藻剂的组合处理方案,对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东滨社区蓝藻池塘进行了治理,并对该池塘进行每日的水质监测.除藻剂加入之后,第二天池塘水体表面蓝藻覆盖面积减少了约30%,第三天已无成片聚集的蓝藻,但仍有肉眼可见的细微蓝藻颗粒,第四天已无肉眼可见的蓝藻颗粒,说明蓝藻正在逐渐衰退,第五天池塘水体仍能保持在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