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韩中华 《治淮》2016,(4):42-43
一、工程简介蠡河位于太湖新城中心区东面,介于华清大道和蠡河路之间,是联系梁塘河、太湖、穿越太湖新城腹地的一条天然水纽带,是太湖新城水系南北向干流之一,也是太湖向京杭大运河调水的重要通道。蠡河河段总长7000m,南至太湖,西邻梅梁湖景区,东通过梁塘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在太湖新城区域内有多个支流水系与蠡河相连,构成网状河道。蠡河综合治理工程分步实施。首先进行高浪路段至蠡桥段的示范河道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高邮市东部新城规划的合理性,从防洪排涝规划、水系规划、河湖水质控制3个方面对高邮市东部新城水系规划进行分析.通过方案比选,选择通过封闭南澄子河,调整中市河功能形成防洪圈;通过构筑"三湖五纵五横一斜"水系布局,立足抽排,结合河道整治、水系沟通、增加动力、控管水面等措施提高排水标准;通过控源截污、引水调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相似文献   

3.
<正>一、早陈河河道治理背景泗洪县隶属于江苏省宿迁市,地处江苏西北部、洪泽湖西岸、淮河中游,境内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目前,针对泗洪县的水系情况,对泗洪县北部城区的水系进行规划,整个水系规划涉及三条城区河道,包括东风大沟、早陈河、拦岗河。三条河道互相平行,并且皆是断头河,都自北向南汇入濉河。泗洪县北部城区水系规划的理念是"以通为主,以动为辅"。"通"  相似文献   

4.
金红珍 《中国水利》2014,(22):33-34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是典型的江南水网地区。近年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河湖水环境不容乐观。本文探索了平原水网地区畅流活水、提升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方案,以此为类似地区河湖治理提供借鉴。一、基本情况吴江区位于太湖下游,河湖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全区总面积1 176 km2(不含太湖水面积84.2 km2),总水面率22.7%。区域内部以太浦河为界,涉及两大水系,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淮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发展战略,淮安生态新城成为淮安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建设区域。淮安生态新城西片区属渠北地区,境内河网密布,周边有京杭运河、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及二河等流域性河道,区域内有柴米河、大治河、蛇家坝干渠及运南干渠等主要灌排河道。如何立足于整个流域水系,就防洪、排涝及灌溉等方面对西片区水系进行综合规划,打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成为水系  相似文献   

6.
一、不设防的城市1991年 洪涝损失严重 (一)自然条件 常州市地处太湖流域西部,北临长江,东滨太湖,狭长形城市依京杭运河而建。从城市所处的区域水利条件看,以京杭运河为骨干,北有德胜河、澡港河、三山港三条通江河道;南有南运河、白荡河、采菱港连接武进港与太湖相通;还有大湾浜、通济河、北塘河、关河、市河纵横其间,形成通江、通湖的平原水网,为航运、灌溉、供水和泄洪提供水利条件。常州市水系见附图。  相似文献   

7.
焦作北依太行,南邻黄河,城区自西向东依次有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及山门河6条河道,与城区南部呈西东走向的新河、大沙河和蒋沟河,形成了"六纵三横"的河流体系。大沙河河道治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太湖新城防洪控制圈形成后,在严格控制运河水不入太湖的调度下,入湖控制站不宜继续采用无锡站。通过对太湖新城地形、高程及水系特征的分析,结合水文站网规划和水利计算分析成果,选择长广溪和碧水河交界的庙桥港站作为太湖新城的水位控制站。  相似文献   

9.
打造人与水和谐的城市河湖水系,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颍东新城的水系现状和水环境需求,提出整治畅通核心区河道水网,提升城市水面率,完善城市治涝设施,增加调引水能力,建立完善的核心区引调水水系布局和协调的涉水工程布局,改善水体和滨水生态环境,打造富有颍东个性文化的水景观,建设水景交融的生态、宜居、宜游的美丽颍东的规划构想。  相似文献   

10.
王绍江 《山东水利》2011,(10):16-18
总结了以历城区境内大型河流、大中型水库、地下水为水源,以内河、干渠、干管为框架,以小水库、闸、坝、湿地为调蓄中枢,构建的“四片、九横、十五纵”骨干水网构架,并总结了其水资源调配网模式,以进一步构建水资源调配网、防洪调度网和水系生态网三网合一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河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经验证的江苏省太湖地区整体一维河网数学模型及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交汊口局部物理模型,构建了交汊口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利用“16·7”超历史洪水资料并联合物理模型进行验证,在现状交汊角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苏南运河-蠡河变交汊角条件下蠡河分流比特性,并开展了多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苏南运河-蠡河-望虞河分汊口不同于“Y”型或者斜接形交汊口,蠡河分流比主要由望虞河水位与苏南运河-望虞河水位差决定,与苏南运河下泄流量关系较小;苏南运河-蠡河交汊角度对蠡河分流比影响不大,主要是口门回流区束缩了支流有效过水宽度,导致进水口的实际过流宽度小于支流宽度。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土地肥沃,河网如织,灌溉方便,但同时也存在农业用水量大、管理薄弱等问题。为深入了解农业用水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对苏州、无锡、嘉兴、湖州等市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用水及管理情况和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并介绍了各地在农业节水减排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最后,针对目前农业节水面临的新机遇和新形势,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大水网是解决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用水需求和应对特大干旱而提出的一项战略规划,其总体架构为两纵十横,以山西纵贯南北的黄河北干流和汾河两条天然河道为主线,以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11个中心城市的十大供水体系为主骨架。供水区包括91个县(市、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2%,受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4%,GDP占全省的88%。到2015年,大水网基本建成后,全省总供水能力达到91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37亿m^3,提引黄河水24亿m^3,地下水供水量将压减到30亿m^3,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调水引流在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客观反映调水引流工程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根据望虞河"引江济太"等调水引流工程实践,通过实测数据说明调水引流工程在应急处理无锡供水危机和提高太湖水环境容量的作用,分析污染源治理后进一步扩大调水引流工程的必要性,并利用太湖二维模型等初步分析调水引流工程实施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锡山区,位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的江南水乡地区,纵横乡间的数条大小河流,构成了锡山较为完善的防洪排涝、引水灌溉、水运通航网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长期发挥着水环境保障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生产体制和经营结构逐步转变,河道建设管理职责并未相应加强,以致河道淤积严重,水草丛生,农村水环境严重恶化,加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站在锡山区的角度,以"河长制"管理方式为创新,从实际出发,择细节入手,简明扼要地阐述河道疏浚的重要意义与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周锴  徐红  张茜  刘俊 《水力发电》2022,(3):1-4+42
近年来,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河网整体水动力条件差、污染累积。因此,利用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以武澄锡低片区为研究区域,针对此区域河水动力条件弱、水体自净能力差等问题,以畅流活水提升骨干河网水动力条件为主要目标,模拟5种不同引水结构、不同水源地的调水方式,探究不同水源地引水对研究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水规模基本一致时,分布式活水方案的综合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工程集中活水。  相似文献   

17.
苏州古城区水系是历代人工开凿,并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以苏州古城区水系的产生、发展、破坏和恢复为主线,探讨了其水系演变规律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苏州古城区水系有别于天然河道,具有一定规整性;(2)其水系消亡破坏过程与天然河道相同;(3)具备平原城市河网特点,存在一定水环境问题。进一步通过采用时空对比的研究方式,分析了苏州古城区水源的演变和特点,得出以下结果:(1)苏州古城区水系通江达湖,连通性好;(2)水系水流路径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进东出转变为北进南出;(3)长江大通站的水位、水质和水量特征显示,长江能为苏州古城区水系提供具有优质水势、水质和水量的高保障率水源。以上论证显示,苏州古城区水系具备潜在的水质提升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太湖调蓄,改善杭嘉湖平原水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6~9月杭嘉湖地区遭到了高温干旱灾害。为确保太湖的蓄水量和调蓄能力,及时启动了"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引长江水补充太湖,满足了下游地区的用水量需要。运用大量资料对比,进行水量计算、水质分析,论述了太湖调蓄对杭嘉湖平原、嘉兴市河网蓄水量的影响,探讨了提高水资源利用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尾闾河道下游调控措施对上游各支汊河道泥沙淤积形态变化,进行了赣江尾闾河道悬沙淤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闸上调控水位抬升的影响,河道演变趋势由冲转淤。预计工程实施20年后主要淤积区域干流和西河位于西河上游赣江大桥到泥家洲附近的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1.10 m,东河中支位于中支赣江大桥到上房村之间的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1.48 m,东河南支位于豫章大桥到洲头村的河道,平均淤积深度为0.86 m。淤积主要集中在深槽以及河道凸岸下游区域,河道顶冲段受到堤防的限制,河势总体基本稳定;深泓线在水平方向和垂向均有所调整,垂向变化以抬高为主,水平方向的变化符合凹岸顶冲区冲刷,凸岸下游回流区淤积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