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淋巴细胞和淋巴母细胞,并结合γ计数、液体闪烁计数测量及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了(60)Coγ射线对Wistar大鼠脾淋巴细胞及ICR小鼠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母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规律和辐射效应,并比较了小鼠MLN淋巴母细胞及外周淋巴结(PLN)淋巴母细胞不同的归巢特点。结果表明:①受照大鼠脾淋巴细胞异常地堆积在肝、肺和脾脏,而归巢到MLN及回肠的数量明显减少;②与PLN相比,来自MLN的淋巴母细胞有选择性地归巢到肠粘膜及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能力;③(60)Coγ线对淋巴细胞及淋巴母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辐射效应与照射剂量有关。小剂量照射对淋巴细胞、中等剂量以上对淋巴母细胞的选择性归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组织切片的放射自显影提示:受照大鼠脾淋巴细胞迁移进入脾脏和MLN的特定区域的能力明显降低,在B细胞区标记细胞数量的减少比T细胞区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60)Coγ射线诱发小鼠胸腺瘤型白血病的组织病理学实验观察结果。以~(60)Coγ射线照射615近交系小鼠,每周照射一次,受照剂量为1.7Gy,共照射四次,累积剂量6.8Gy。于照射后不同时间活杀、取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胸腺组织的形态学特征。观察结果证实了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瘤从病灶发生到浸润整个胸腺器官和广泛转移的一般规律;而且显示了不同损伤发生的时间特征和具有细胞形态特征的癌前期改变。  相似文献   

3.
用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T_4、T_8和HI_(43)研究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效应;玫瑰花环法分离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经细胞亲和层析得到T_4~ 和非T_4~ (即去除了T_4~ 亚群的淋巴细胞)细胞。部分T、B、T_4~ 和非T_4~ 细胞接受10Gy~(60)Coγ线照射,随后各种细胞匹配分组配养,以~3H-TdR掺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激活功能及(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_4~ 、T_8~ 和HI_(43)~ 细胞受到0.1Gy(60)Coγ线照射后即刻(1小时之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就可呈现非常显著的辐射效应,T_8~ 和HI_(43)~ 的辐射敏感性高于T_4~ 亚群。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所激活,后者强于前者;PWM对B和非T_4~ 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 细胞最弱。T细胞和T_4~ 细胞与B细胞均有协同作用。前者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 细胞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 细胞与B细胞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受10Gy(60)Coγ线照射后,T_4~ 亚群~3H-TdR掺入CPM减少没有B和非T_4~ 细胞严重,后二者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检测其代谢及释放产物的变化。~(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时,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多,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Ⅰ_b和Ⅲ_a未见明显改变;当剂量为2.5Gy时血浆内血小板TXB_2的产生及释放就呈显著升高;γ射线剂量大于5Gy时,血浆内vWF的浓度显著升高。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后,可激活体外的血小板,导致后者代谢旺盛,内容物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51)Cr 标记淋巴细胞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60)Coγ射线体外照射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内原发移行和归巢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在注射淋巴细胞悬液后2小时,受照淋巴细胞异常地滞留在肝脏和肺,而归巢到肠系膜淋巴结和肠相关淋巴组织的数量显著减少;辐射对淋巴细胞在体内移行和归巢的影响,除直接与细胞质膜系统损伤有关外,还可能与微丝/微管系统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微核实验、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VND3207对60Co 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AHH-1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防护作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减轻2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即刻DNA双链断裂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VND3207保护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彗星尾矩)显著减小(p<0.01),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更明显。同样,VND3207在5~40μmol/L浓度下,能显著降低0.5Gy、1.0Gy和2.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微核率,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40μmol/L浓度作用下2.0Gy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减少40%。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均显示,4.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8~48h,凋亡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降低4.0Gy照射诱发的凋亡率及坏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VND3207对60Co γ射线致细胞基因组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后,检测其代谢及释放产物的变化。~(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时,血小板表面活化标记蛋白GMP-140分子的表达显著增多,且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高;但血小板膜糖蛋白Ⅰ_b和Ⅲ_a未见明显改变;当剂量为2.5Gy时血浆内血小板TXB_2的产生及释放就呈显著升高;γ射线剂量大于5Gy时,血浆内vWF的浓度显著升高。结果提示:~(60)Coγ射线照射剂量达5Gy后,可激活体外的血小板,导致后者代谢旺盛,内容物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经γ射线照射后大鼠淋巴细胞电泳率的变化。采用细胞电泳装置,于25±0.5℃下测量细胞电泳率,观察了经~(60)Coγ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电泳率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照射后4小时所测电泳率的降低与照射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指出,淋巴细胞电泳率随照后时间而逐渐降低,于照后4小时达最低值,然后开始恢复,淋巴细胞电泳率随照射量的增加呈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用氚β射线和~(60)COγ射线离体照射G_0期人淋巴细胞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范围为0-0.5Gy)。实验表明:无论是氚β射线还是~(60)Coγ射线所诱发的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均以染色体型畸变为主,诱发的双着丝粒体与剂量的关系均适合以Y=a+bD模式来表示。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以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为生物终点,测得氚的RBE值为2。  相似文献   

10.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探讨了60Coγ射线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ytb、ATPase6和ATPase8基因表达的改变。以1、3、5、8和10Gy60Coγ射线分别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h后利用逆转录PCR(RT-PCR)摸索各基因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而利用Real-timePCR的方法定量检测各基因表达变化,观察辐射对Cytb、ATPase6和ATPase8基因表达影响的量效关系;同时以5Gy60Coγ射线照射人淋巴细胞后,分别于不同时点(0.5、4、8、12、24、48和72h),通过RT-PCR和Real-timePCR方法检测各基因表达的变化,观察其时效关系。结果发现,在mRNA水平上,线粒体Cytb、ATPase6和ATPase8基因表达总体上调。Cytb和ATPase8基因在8Gy剂量范围内,呈现出随剂量增加基因表达增强的量效关系趋势;观察时效关系,发现5Gy剂量照射后4h左右,3种基因表达增强最显著,且Cytb和ATPase8基因分别持续高表达至48h和72h。因此,60Coγ射线可以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ytb、ATPase6和ATPase8基因表达的改变,总体上呈现表达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 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飞  刘树铮 《辐射防护》2000,20(3):189-192
本文采用细胞计量术研究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表明,75m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24~72h胸腺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数目发生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数低于对照组,S期细胞数增多,说明其DNA合成能力增强,至7d时达到对照组水平;2.0Gy全身照射后4h时胸腺细胞便开始出现明显的G2阻滞,12hG2阻滞达最高点,72h其细胞周期进程明显加快,至7d时达对照组水平。不  相似文献   

12.
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周期进程的时程变化和剂量效应关系,为探讨电离辐射对小鼠骨髓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2h,骨髓细胞出现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5),4hS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5),G2+M期细胞百分数于后4h和12h升高(p〈0.05)。量效研究显示,0.5~6Gy照射后12hG1期细胞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EL4淋巴瘤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倍增时间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EL4细胞,计算细胞倍增时间。PI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的变化。结果0.5Gy~4.0GyX射线照射使EL4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G1及G2期细胞数明显增加。结论0.5Gy~4.0GyX射线照射诱导EL4细胞明显的G1及G2期细胞阻滞,此变化显示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细胞周期进程变化与细胞倍增时间延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孟庆勇  蔡露  金玉珂 《辐射防护》2002,22(4):212-218
采用低剂量X射线(剂量10和50mGy,剂量率50mGy/min)和低浓度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环磷酰胺(Cyclophoshamide,CP)交叉作用,观察了它们诱导的离体人血淋巴细胞、整体小鼠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以探讨辐射与化学物质之间的交叉适应性反应。结果表明:(1)预先给予10mGy的X射线照射,3h后予以不同浓度的MMC(0.5、2.5、5.0mg/kg),可诱导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交叉适应性反应;(2)预先给予50mGy的X射线照射,3h后邓以不同浓度的MMC、H2O2、CP,其中,辐射与MMC和H2O2之间可诱导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交叉适应性反应,而辐射与CP之间未观察到交叉适应性反应,二者有协同作用;(3)预先给予MMC(终浓度为35ng/mL)处理,6h后给予1.5GyX射线照射,可诱导人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交叉适应性反应;(4)预先给予低浓度MMC、H2O2和CP处理,24h后给予1.5Gy射线照射,低浓度MMC和H2O2可以诱导抗X射线损伤的交叉适应性反应,而低浓度的CP不能诱导抗X射线损伤的交叉适应性反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提示X射线与MMC之间的交叉适应性反应不仅存在于整体的小鼠骨髓细胞中,而且在离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也可以诱生;低剂量X射线与低浓度MMC和H2O2之间的交叉适应性反应在整体的小鼠生殖细胞中可以互相诱导,但是,低剂量X射线与低浓度CP在整体的小鼠生殖细胞中未诱导出交叉适应性反应,二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X射线诱导CREB活化及其与cAMP通路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X射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胸腺细胞内CREB的DNA结合活性的影响和cAMP/cGMP比值的变化,并探讨照射后CREB的活化与cAMP通路的关系。采用电泳移动变化分析及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分别检测了胸腺细胞内CREB的DNA结合活性和cAMP,cGM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剂量照射(0.5-6.0Gy)诱导CRE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升高,2Gy照射后最显著;cAMP/cGMP比值也表现为剂量依赖性的显著增加,0.075Gy照射后,CREB的DNA结合活性短暂下降后轻度增强,cAMP/cGMP比值下降,24h达最低值。说明低水平辐射诱导的CREB活性短暂下降后的轻度增强,可能不通过cAMP通路,较高剂量X射线诱导的CREB DNA结合活性的明显增强。则主要通过cAMP通路。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诱导在金属硫蛋白在小鼠免疫器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电离辐射对金属硫蛋白(MT)在免疫器官中表达的影响。采用放射性^109Cd血红蛋白亲和分析法检测组织中MT含量。观察0.5、2、4、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6h,及4Gy全身照射后0.5、2、4、8、16、24、48、72h,昆明小鼠胸腺及脾脏中MT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在0.5~6Gy剂量范围内胸腺中MT含量剂量依赖性增高,其中4Gy和6Gy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GyX射线照射后8~48h胸腺中MT含量显著增高(p〈0.05~p〈0.001)。然而,量效及时研究均未见脾脏中MT含量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X射线能诱导MT在免疫器官中表达,但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Northern blot检测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CDK4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2GyX射线全身照射后4-48h CDK4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0.5-6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12h CDK4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亦呈降低改变。结果提示,CDK4在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骨髓细胞G1期阻滞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采用^60Co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株,照射剂量为0、0.1、0.2、0.5、1.0、2.0、4.0Gy,观察比较照后不同时间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水平的改变,探讨IGF-1R基因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结果表明:①人肝细胞受照后,IGF-1R基因的不同剂量组在3个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均小于1,均为下调表达;②照后6小时,IGF-1R基因下调表达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照后12小时和24小时,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IGF-1R表达水平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照后12小时在1Gy时表达水平最高,照后24小时在0.5Gy时最高;③剂量一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傅海青  鞠桂芝  苏旭  傅士波 《辐射防护》2001,21(2):89-92,118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Northern blot法检测了不同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2.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p53阳性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相比,在照后1h开始升高,8h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基因mRNA水平的观测结果表明,75mGy及2.0Gy全身照射后1-48h,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mRNA水平均未见明显的变化;0.5-6.0GyX射线全身照射后4h,小鼠胸腺细胞和脾细胞中p53 mRNA水平亦未见明显的改变。结果提示,X射线全身照射可诱导小鼠淋巴细胞p53蛋白表达,其p53蛋白表达增加是通过转录后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