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吴龙生 《现代通信》2004,(10):20-22
高清晰度电视(HDTV)已经成熟的有日本的MUSE制HDTV、欧洲的HD-MAC制HDTV和美国的全数字化HDTV。前两种是模拟和数字混合型制式,其中日本的MUSE制式HDTV系统目前还在运行。  相似文献   

2.
宋红 《今日电子》1994,(2):36-38
当今,高清晰度电视(HDTV)制式是西方高技术领域竞争的至高点之一。日本、西欧首先更倾尽全力,率先争夺,皆想独霸一方。然而就在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通过卫星播送日本的MUSE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欧洲全力开发HD-MAC制高清晰度电视制式时,美国后来居上,更胜一筹,在1992年陆续推出了四种全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制式(Digici-pher, CC—Digicipher,ADTV和DSC),令人耳目一新,一举打破了在HDTV技术开发领域日、美、欧三足鼎立,日本领先的格局,牢固地确立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3.
1.引言 高清晰度电视(HDTV)作为新一代的电视,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广播电视界的高度重视。其中,由日本NHK广播技术研究所研究开发的高清晰度电视制式(HIVISION)是世界上首次投入实际应用的制式。作为高清晰度电视传送而开发的MUSE传送方式是一种新的频带压缩方式,经过日本广播卫星BS-2b的实验性传送以及BS-3的正式广播,已经证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传送方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1992年秋推出第一个专用型液晶光阀(LCLV)投影机,日本胜利公司和美国休斯飞机公司联合投资在美国加州的卡尔斯巴德(Carlsbad)成立了休斯-胜利技术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开发专用和消费型投影机并负责生产和销售专用型投影机。休斯公司开发 LCLV技术。LCLV 系统完全能兼容世界上的广播标准、高清晰度电视(HDTV)、所有广播技术和  相似文献   

5.
日本夏普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种低价格的HDTV(高清晰度电视)——32C-SEI型,这种机型配备了简单型MUSE(多重亚奈奎斯特抽样编码)译码器。这种译码器简化了MUSE系统的静止画面的处理。由于重现静止和运动画面使用  相似文献   

6.
MUSE系统是日本NHK开发的,用数据压缩技术将20MHz宽带,125行高清晰度电视(Hi-Vision)信号压缩到8MHz窄带再行发送的技术。为此,接收机需有MUSE解码器,将窄带发送信号恢复为宽带原始信号。日本预定于1990年发射的BS-3a广播卫星,将采用MUSE方式播送高清晰度电视。在NHK的指导下,松下、东芝和日本电气已经研制出用于MUSE解码器中主要电路的20种LSI,夏普、索尼和日立也已研制出用于解码器接口电路的4种LSI。这使解码器可做到低成本和袖珍化,其体积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美国展示了另一种高清晰度电视——ACTV(高级兼容电视) 正当美国和日本在高清晰度电视方面结成联盟,敦促CCIR选用NHK的高清晰度电视/MUSE系统作为统一的世界标准时,美国的NBC和David Savnoff研究中心,以  相似文献   

8.
海外新闻     
日本加紧实验数字式HDTV 一种与计算机图形信号兼容的数字式高分辨率电视信号可以高度压缩,可以与文本多路复用,并且有消除重影一类的功能。这听起来像是典型地为目前正在美国运筹的高HDTV计划作闪电促销,但实际上这种技术的确已在日本NHK的实验室里试用。NHK是日本的官方广播台,早就采用模拟多媒体服务,高分辨率电视(MUSE HDTV)设备播放HDTV信号。  相似文献   

9.
日本胜利公司(JVC)最近宣布开发了一种新的视频技术W-VHS,以满足建议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及其它广播媒介的性能要求,同时与现有制式和用户设备兼容。 W-VHS是一种新的VHS技术,它与现有VHS格式兼容,能够重放现有的VHS和S-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七十年代,日本就对高清晰度电视广播系统展开了研究,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这个项目的国家,限于当时的水平,高清晰度电视只能是运用模拟技术,但这种方式要占用的频带很宽,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多制约。为此,1984年日本成功开发出MUSE高清晰度电视制式,1989年起开始了MUSE制高清晰度电视的试播,1991年开始每天8小时商业播出,但MUSE制依然是模拟传输制式;1993年美国的高清晰度电视制式的一次竞争中,在第一轮测试后,就由于在传输抗干扰方面同数字传输的高清晰度电视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广播公司(NHK)通过BS-2卫星播入NTSC制电视节目,有50多万人接收这种带脉码调制伴音的服务。1988年秋季,NHK通过国际通信卫星以高清晰度电视(HDTV)格式转播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通过BS-2卫星进行了现场转播。去年6月,该公司开始以MUSE格式播放半定期、每日1小时的节目。本文介绍节目制作和转播用的HDTV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2.
剧勇 《电视技术》1992,(4):14-24
本文对世界三大HDTV制式——日本MUSE、西欧HD-MAC和美国多种与NTSC兼容共存HDTV制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制式,从原理和技术性能上进行了讨论比较,其中主要有MUSE、N-MUSE、NCM-6、NCM-9、D-MAC/packet、D_2-MAC/packet、HDS/NA、HDS/NA-6、SC-HDTV等。并根据今后HDTV发展方向给出了目前国际上与现有电视制式兼容共存的几种途径,以及判断一种HDTV制式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外消息     
▲日本继续发展高清晰度电视日本发展的高清晰度彩电发射和接收系统(HDTV)比用35mm胶片放映的彩色电影的图象效果要好得多。该设备是由日本东芝和日本广播公司(NHK)联合研制的。它包括:高清晰度彩色摄像机、高清晰度磁带录像机(VTR)和高清晰度MUSE发射装置。所有这些设备均可用于广播电台,用于同一系统的家用设备,具有高清晰度的40英寸彩色显示屏幕的高清晰度MUSE接收机。为使宽屏幕的图象和声音优于普通电视,  相似文献   

14.
国外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发展进程 早在1964年,日本国家广播公司NHK就开始研制高清晰度电视——HDTV。1981年,他们在旧金山召开的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的电视会议上演示了样机。1984年MUSE(多重奈奎斯特取样编码)格式的HDTV就完成了,它具有5:3的画幅比,1125行(有效画面行1035)隔行扫  相似文献   

15.
美国正在积极研制广播用的全数字HDTV(高清晰度电视)。已发表的DIGICIPHER系统是其一例。它可将HDTV信号在基带6MHz的VHF/UHF频道中传输,以逐个取代现行的NTSC信号,使图象质量和伴音质量显著提高。本文介绍美国通用仪器公司提出的DIGICIPHER系统的概况和主要技术参数,并着重介绍其图象信号压缩编码方案的工作原理。此外,还进一步讨论广播HDTV和数字图象通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美国计划试播HDTV地面实验广播》美国的全国广播者协会(NAB)和最大业务电视广播者协会(MST)经与日本广播协会(NHK)交涉,使用NHK研究的MUSE传输系统进行HDTV的地面实验广播。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与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电视技术最先出现在欧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欧洲几个电视技术较先进的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都开始研究数字电视技术,并且诞生过MAC1、MAC2、MAC3(多模拟分量分时传输技术)等三代数字卫星电视节目广播,当时数字技术已经很先进,它已经能够同时传播一路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和多路伴音广播。与此同时,日本的数字电视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用MUSE(多重压缩编码)技术进行高清电视节目广播的国家,但试播不到两年,由于新的数字技术不断出现,MUSE技术已相对落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MUSE技术标准。1982年,新一…  相似文献   

18.
高清晰度电视(HDTV)被称为第三代电视,是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它除了用于广播外,还广泛用于计算机的CAD/CAM图形显示、电子电影、电子印刷制版、医疗图象显示、名画资料档案显示等。它的发展将带动电子工业的许多领域,如显象器件、摄象器件、集成电路、图象信号频带压缩技术、电子材料等的进步和发展。开展HDTV研究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开发消费电子产品的范畴。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开展HDTV研究的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日本、西欧及美国HDTV发展的背景及过程。文中提出讨论中国高清晰度电视道路的几个议题,如发展HDTV对我国电子工业及广播事业的影响;HDTV在非广播领域的应用;传输体制为地面或卫星;与现行TV制式的兼容性以及渐进或革命性地进入HDTV等等。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 机遇和挑战 现在世界上正处在由地面模拟电视广播向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转变时期,1999年6月美国率先宣布本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采用“DTV ATSC标准”,并声明在2006年后,取消地面模拟电视广播,全部收回原有的“NTSC制”的模拟电视广播频道。在此期间,采用放弃信源兼容,坚持信道兼容的政策。在美国的带动下,欧洲研制开发了“DVB—T标准”,不仅为西欧各国所采用,而且为大多数选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标准的国家所采用。日本虽然在80年代初就进行研究高清晰度电视(HDTV),但由于早期介入模拟电视过深,未能尽早地转向数字电视,也在同期宣布了自己的标准,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