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查阅锅炉专业书籍,简要介绍了煤的种类和燃煤粒度的关系,即燃煤挥发分高,入炉燃煤小粒度份额可相应减少;锅炉不同燃料、不同类型锅炉对燃煤粒度的要求,即高循环倍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入炉煤的粒径要求比较细.低循环倍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对入炉煤的粒径要求比较粗.链条锅炉因属于固定床层状燃烧方式,要求入炉煤的粒径应成块分布,粒径小于3 mm的份额小于30%以及燃煤粒度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并结合我厂锅炉的实际情况--流化床锅炉分离器结焦、床层越烧越低,运行中不放料、飞灰含碳量偏高,链条锅炉炉渣含碳量偏高,热效率偏低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燃煤质量发生较大偏差,且燃煤粒度太细,不符合锅炉完全燃烧的要求.为此,车间通过将榆煤系统1#概率筛网孔由30mm×30mm扩大到40mm×40 mm,1#碎煤机筛板直径由30mm扩大到40mm,将2#概率筛网孔由10mm×10mm扩大到20mm×20mm,1#煤机筛板直径由10 mm扩大到20 mm,并通过加大车间小指标考核力度,控制燃煤湿度的方法满足煤的完全燃烧要求,同时通过控制燃料粒度来解决生产问题,并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最后对车间通过控制燃煤粒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旭升 《山西化工》2024,(2):127-128
通过分析入炉煤粒度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入炉煤粒度,针对性地提出粒径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锅炉能效,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由于破碎机设计选型、煤源煤种变化等因素影响,使进入燃煤产气锅炉的煤粒度难以保证设计要求,造成锅炉故障频繁,综合经济性差。通过对输煤线路的技术改造、配置新型复合式破碎机,有效控制了入炉煤粒度,锅炉运行稳定、检修周期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 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 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 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 000~3 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小合成氨厂煤气炉制半水煤气是直接消耗原料煤、燃料煤(蒸汽)的主要工段,煤气炉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合成氨两煤耗的高低。煤气炉状况好,蒸汽分解率高,气化强度大,制出的气体质量好,原料煤、燃料煤的消耗便低。为降低两煤耗,实际生产中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采用“短循环、中炭层、高风速、高炉温、低蒸汽”操作法,上下吹加氮工艺上采用过热蒸汽入炉和入炉蒸汽自调,回收吹风气等。这些措施对降低制气过程中的两煤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间歇式煤气炉气化工艺本身固有的特点——间歇制气、煤气炉气化强度低;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质差造成火电厂燃煤与锅炉设计煤质严重偏离,运行不稳等问题,分析了燃料管理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结合燃煤电厂燃料配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火电厂燃料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计,给出燃料从计划、入厂、入炉、结算的精准计划管理的实时配煤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系统经过前置预处理沟,基于热值和硫含量的精确定位,配合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对给煤进行调整混配,可实现燃料均匀混配,使燃煤粒度小于10mm,硫含量、热值均满足锅炉设计煤要求,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及污染物有效控制.多渠道分离输送装置及无筒仓封闭式储煤混配控制系统、燃料混配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在保证正常生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煤耗,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实现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质差造成火电厂燃煤与锅炉设计煤质严重偏离,运行不稳等问题,分析了燃料管理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结合燃煤电厂燃料配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火电厂燃料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计,给出燃料从计划、入厂、入炉、结算的精准计划管理的实时配煤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系统经过前置预处理沟,基于热值和硫含量的精确定位,配合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对给煤进行调整混配,可实现燃料均匀混配,使燃煤粒度小于10mm,硫含量、热值均满足锅炉设计煤要求,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及污染物有效控制。多渠道分离输送装置及无筒仓封闭式储煤混配控制系统、燃料混配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在保证正常生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煤耗,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实现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李永恒 《化肥设计》2007,45(1):43-45
结合国家煤气炉入炉煤粒径等级标准,针对小型氮肥企业现状,提出了增设弹性杆振动筛的改进方法,以解决入炉煤按粒径分等级入炉的问题,提出了水洗法、烘干法、增设粉煤仓、增加过筛次数等方法,以控制入炉煤含粉率,分析了控制入炉煤粒径的限下率对气化强度和煤耗的影响,论述了使用水洗煤和弹性杆振动筛对提高入炉煤品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煤炭供应形势多样,存在无法充分利用发热量以及煤质不稳定等问题,现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阐述动力配煤以及经济调整等方式,促使循环流化床锅炉实现经济运行,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有效性,达到降低煤耗、提高锅炉燃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某20×108 m3/a煤制天然气项目因配套煤矿供煤量不足,满负荷生产时只能通过外购煤予以保证,但由于种种原因,外购煤常有供应不足的情况,加上上游配套煤矿原煤粒度变化较大,造成原料煤煤质波动较大,影响碎煤加压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与探讨原料煤粒度、煤质(水分、固定碳含量、挥发分、灰分及灰熔点等)变化对碎煤加压气化炉运行的影响,着重阐述入炉煤粒度变化时以及配套煤矿煤与汽运煤掺烧配比变化时的优化调整措施。并强调,采购人员应加强汽运煤的采购管理与协调,当汽运煤不足而引起入炉煤煤质发生变化时应超前调节和精心操作,以保证气化炉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该炉的用煤量在测试期间有专人进行计量(在总热效率未计入余热回收副产蒸汽,每小时约产7t)。该炉的吨氨粉粒煤耗(入炉煤,未折标)为2.3t。  相似文献   

12.
颜维龙 《大氮肥》1998,21(2):122-123
入炉煤粉热值快速分析方法的探索颜维龙(九江石化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江西九江,332004)收稿日期:1997-12-10。九江石化化肥公司是年产30万t合成氨、52万t尿素的大型化肥企业,生产用蒸汽是由动力装置2台煤锅炉提供的。锅炉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化...  相似文献   

13.
陈磊  黄孺国 《化肥设计》2021,59(1):45-47,56
针对园区内部循环流化床锅炉经常出现的水冷壁泄漏、锅炉堵煤、入炉煤颗粒度大等问题,河南龙宇煤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分析问题原因,在采取水冷壁改造、控制入炉煤煤质、优化工艺操作、使用新型锅炉水处理剂以及制定长周期奖励机制等手段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锅炉A级连续稳定运行373 d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4.
山西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对间歇式造气炉所排放炉渣(含碳质量分数20%~25%,下同)进行筛选和水洗后,与烟煤(山西煤或陕西煤)配成入炉煤[含碳40%,水分5%~10%,硫1.5%(均为质量分数,下同),粒度≤10mm,发热量12.56~16.33kJ/g]供2台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1运行中的主要问题(1)运行中对热效率的影响。锅炉燃烧热损  相似文献   

15.
细环锤式破碎机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继华  王锦弟  班云福 《小氮肥》2006,34(12):19-20
1问题的提出 山东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输煤系统采用一级破碎装置——细环锤式破碎机。在正常情况下,2套输煤系统1开1备,上煤量和上煤颗粒度完全满足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需要。自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进厂煤质量较差,煤中矸石杂质较多,细环锤式破碎机的出料粒度不理想,部分入炉煤颗粒度过大,不仅加重了锅炉受热面磨损,还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容易结焦和堵塞冷渣器冷渣通道,严重影响了锅炉机组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煤炭工业成分不同对鲁奇炉经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煤中矸石含量及灰分含量,入炉煤灰熔点高低,煤粒度的大小,煤炭挥发份的大小,固定碳含量的高低,原料煤的水分大小等各项煤炭指标都会对气化炉气化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工业》2015,(6):67-69
分析了150 kt/a聚酯装置有机热载体锅炉排烟系统的现状以及烟气余热回收的必要性;根据锅炉热平衡提出了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方案。结果表明:采用由蒸汽发生器和空气预热器组成的余热回收装置,可将锅炉烟气余热处理成0.8 MPa的蒸汽及锅炉入炉热空气;根据能量平衡建立了余热回收量的数学模型;结合数学模型及装置运行数据,该余热回收方案节能效果明显,烟气余热回收量达31 679 GJ/a,可节约蒸汽8 788 t/a,节约煤3 271 t/a。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减轻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并建议通过妥善配煤,强化煤粉管理,增设煤质在线检测装置以及严格管控入炉煤的质量等多方面着手来有效减轻煤质变化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以降低煤粉锅炉运行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该厂在清水煤棒入炉制气和合成驰放气提氢的情况下,实现了造气工段的蒸汽自给。文章对造气工段的余热回收进行了物料和热量衡算,并列出了多项热量回收的改进措施。笔者认为,如能进一步提高造气炉的气化强度、提高蒸汽分解率,则两煤耗的消耗还可降低。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该公司对合成氨造气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情况,如增加原料煤入炉前的过筛、废锅入口煤气管道增加集尘管等,技改后收到了系统运行稳定、阻力降低及原料煤耗下降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