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透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丙烯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聚丙烯主要存在CH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CH_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3))、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_2))、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_2))、CH_3不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asCH_3))、CH_3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CH_3))、CH_2弯曲振动模式(δ_(CH_2))和聚丙烯结晶振动模式(δ crystalline)等。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透射红外光谱技术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变化对于聚丙烯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93~393K温度范围内,聚丙烯分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项研究拓展了变温傅里叶变换透射红外光谱技术在聚丙烯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
在4 000~600 cm~(-1)的频率范围内,采用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了聚酰胺-66的分子结构。以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和ν_(amide-Ⅳ)为对象,采用变温红外光谱技术进一步开展了聚酰胺-66热稳定性的研究。实验发现,在303~393 K的温度范围内,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和ν_(amide-Ⅳ)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均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首先分别开展了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和ν_(amide-Ⅳ)的二维红外光谱研究。实验发现: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 277 cm~(-1)(ν_(amide-Ⅲ-1))和1 269 cm~(-1)(ν_(amide-Ⅲ-2)),而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的红外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269 cm~(-1)(ν_(amide-Ⅲ-2))1 277 cm~(-1)(ν_(amide-Ⅲ-1));聚酰胺-66的ν_(amide-Ⅳ)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939 cm~(-1)(ν_(amide-Ⅳ-1))和931 cm~(-1)(ν_(amide-Ⅳ-2)),而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酰胺-66的ν_(amide-Ⅳ)红外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931 cm~(-1)(ν_(amide-Ⅳ-2))939 cm~(-1)(ν_(amide-Ⅳ-1))。进一步同时开展了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和ν_(amide-Ⅳ)的二维红外光谱研究。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酰胺-66的ν_(amide-Ⅲ)和ν_(amide-Ⅳ)的红外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269 cm~(-1)(ν_(amide-Ⅲ-2))1 277 cm~(-1)(ν_(amide-Ⅲ-1))931 cm~(-1)(ν_(amide-Ⅳ-2))939 cm~(-1)(ν_(amide-Ⅳ-1))。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红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结构及热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硅橡胶结构,并以硅橡胶甲基弯曲振动(δ_(CH_3-silicone))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了硅橡胶的变温红外光谱(TD-IR)和二维红外光谱(2D-IR)。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硅橡胶δ_(CH_3-silicone)对应的吸收强度及频率发生明显改变。硅橡胶δ_(CH_3-silicone)包括面内弯曲振动(β_(CH_3-silicone))和面外弯曲振动(γ_(CH_3-silicone))。硅橡胶β_(CH_3-silicone)对应的吸收频率为1 413 cm~(-1)(β_(CH_3-1-silicone))和1 404 cm~(-1)(β_(CH_3-2-silicone)),热扰动下硅橡胶β_(CH_3-silicone)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413 cm~(-1)(β_(CH_3-1-silicone)) 1 404 cm~(-1)(β_(CH_3-2-silicone))。硅橡胶γ_(CH_3-silicone)对应的吸收频率为1 260 cm~(-1)(γ_(CH_3-1-silicone))和1 253 cm~(-1)(γ_(CH_3-2-silicone)),热扰动下硅橡胶γ_(CH_3-silicone)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260 cm~(-1)(γ_(CH_3-1-silicone)) 1 253 cm~(-1)(γ_(CH_3-2-silicone))。  相似文献   

4.
通过漫反射红外光谱开展了二氧化硅的结构研究,并以二氧化硅的Si—O—Si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Si-O-Si))和Si—O—Si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Si-O-Si))为对象,进一步开展了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二氧化硅的红外吸收峰有ν_(asSi-O-Si-1-2D)(包括ν_(asSi-O-Si-1-A-2D)/1 175 cm~(-1)和ν_(asSi-O-Si-1-B-2D)/1 171 cm~(-1))、ν_(asSi-O-Si-2-2D)(包括ν_(asSi-O-Si-2-A-2D)/1 092 cm~(-1)、ν_(asSi-O-Si-2-B-2D)/1 088 cm~(-1)和ν_(asSi-O-Si-2-C-2D)/1 086 cm~(-1))、ν_(sSi-O-Si-1-2D)(包括ν_(sSi-O-Si-1-A-2D)/812 cm~(-1)、ν_(sSi-O-Si-1-B-2D)/806 cm~(-1)、ν_(sSi-O-Si-1-C-2D)/802 cm~(-1)、ν_(sSi-O-Si-1-D-2D)/796 cm~(-1)和ν_(sSi-O-Si-1-E-2D)/792 cm~(-1))、ν_(sSi-O-Si-2-2D)(包括ν_(sSi-O-Si-2-A-2D)/788 cm~(-1)、ν_(sSi-O-Si-2-B-2D)/784 cm~(-1)、ν_(sSi-O-Si-2-C-2D)/778 cm~(-1)、ν_(sSi-O-Si-2-D-2D)/774 cm~(-1))、ν_(sSi-O-Si-3-2D)(包括ν_(sSi-O-Si-3-A-2D)/700 cm~(-1)、ν_(sSi-O-Si-3-B-2D)/696 cm~(-1)、ν_(sSi-O-Si-3-C-2D)/692 cm~(-1)和ν_(sSi-O-Si-3-D-2D)/682 cm~(-1))、ν_(sSi-O-Si-4-2D)/518 cm~(-1)、ν_(sSi-O-Si-5-2D)(包括ν_(sSi-O-Si-5-A-2D)/475 cm~(-1)和ν_(sSi-O-Si-5-B-2D)/465cm~(-1))。时间扰动因素下,各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175 cm~(-1)1 171 cm~(-1),1 086 cm~(-1)1 088 cm~(-1) 1 092cm~(-1),802 cm~(-1)812 cm~(-1)792 cm~(-1)806 cm~(-1)796 cm~(-1),774 cm~(-1)788 cm~(-1)784 cm~(-1)778 cm~(-1),682 cm~(-1)696 cm~(-1)700 cm~(-1)692 cm~(-1),465 cm~(-1)475 cm~(-1)。  相似文献   

5.
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研究了乳胶的分子结构。实验发现:乳胶主要存在着C-H伸缩振动模式(ν_(C-H))、C-N伸缩振动模式(ν_(C-N))、CH2_变角振动模式(δ_(CH_2))、CH_3不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asCH_3))、CH_3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δ_(sCH_3))和双键上C-H面外摇摆振动模式(ω_(C-H))等。实验发现:在303~393K温度范围内,乳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项研究拓展了ATR-FTIR在高分子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的分子结构。以C=O伸缩振动模式(ν_(C=O))为对象,采用变温红外光谱研究了PEEK的热稳定性。实验发现,在温度为293~393 K时,PEEK的νC=O对应的晶区及非晶区结构对温度比较敏感。进一步开展了PEEK的ν_(C=O)的二维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PEEK的ν_(C=O)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 655 cm-1处的非晶区红外吸收模式(ν_(C=O-amorphpus))、1 652 cm~(-1)处的晶区红外吸收模式(ν_(C=O-crystal))、1 647 cm~(-1)处的中间态红外吸收模式(ν_(C=O-amorphpus/crystal))。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EEK的ν_(C=O)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依次为ν_(C=O-crystal),ν_(C=O-amorphpus/crystal),ν_(C=O-amorphpus)。  相似文献   

7.
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以下简称异氟醚)是一类重要的吸入性麻醉剂。采用3种中红外(MIR)光谱(透射中红外(T-MIR)光谱、衰减全反射中红外(ATR-MIR)光谱、漫反射中红外(DR-MIR)光谱)和4种MIR光谱(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去卷积MIR光谱)计算方法开展了异氟醚的分子结构研究。试验发现:异氟醚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异氟醚分子CF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F_2-异氟醚))、异氟醚分子CF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F_2-异氟醚))、异氟醚分子CF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F_3-异氟醚))和异氟醚分子CF_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F_3-异氟醚))等。试验同时发现:3种MIR光谱中,异氟醚DR-MIR光谱质量要优于相应的ATR-MIR光谱和T-MIR光谱;而4种MIR光谱的计算方法中,异氟醚去卷积MIR光谱的谱图质量要优于相应的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和四阶导数MIR光谱。研究拓展了MIR光谱在重要的氟烃类化合物(异氟醚)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采用红外(IR)光谱法,对氟烷(包括七氟烷、恩氟烷和异氟烷)进行分子结构研究。试验发现:氟烷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有CF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F_3-氟烷))、CF_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F_3-氟烷))、CF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F_2-氟烷))、CF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F_2-氟烷))和CF伸缩振动模式(ν_(CF-氟烷))等。结合氟烷的核磁共振氟谱(~(19)F-NMR)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取代基团对于氟烷分子诱导效应的影响。此研究拓展了IR光谱在氟烷结构的应用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9.
采用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分别研究了封口膜(Parafilm)的一维变温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变温红外光谱。研究发现:Parafilm主要存在着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亚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亚甲基的对称伸缩振动峰、亚甲基的变角振动峰(δ_(CH_2))、甲基的不对称变角振动峰(δ_(asCH_3))、甲基的对称变角振动峰、C—C骨架伸缩振动峰和亚甲基的面内摇摆振动峰,最终确定Parafilm的主要结构是聚异丁烯,其临界温度(由结晶转变为无规的温度)为40℃;以Parafilm的δ_(CH_2)和δ_(asCH_3)为对象,进一步研究了相关二维红外光谱;拓展了变温红外光谱技术及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包装材料结构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0.
聚氯乙烯亚甲基弯曲振动ATR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科技》2016,(1):48-54
在303~393 K的温度范围内,利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别研究了聚氯乙烯亚甲基弯曲振动模式δ_(CH_2)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去卷积红外光谱和二维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玻璃化转变温度时,聚氯乙烯分别在1420、1425、1430、1435和1447 cm~(-1)处出现红外吸收峰,随着温度的升高,聚氯乙烯δCH_2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1447 cm~(-1)1420 cm~(-1)1430cm~(-1)1425 cm~(-1)1435 cm~(-1);当温度超过玻璃化转变温度后,聚氯乙烯在1420、1425、1430和1435 cm~(-1)处出现红外吸收峰,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聚氯乙烯δCH_2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1425 cm~(-1)1420 cm~(-1)1430 cm~(-1)1435 cm~(-1)。此项研究拓展了ATR-FTIR技术在聚氯乙烯热变性方面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外(IR)光谱进行了聚乙烯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主要存在ν_(as)(CH_2–聚乙烯)、ν_s(CH_2–聚乙烯)、δ(CH_2–聚乙烯)和ρ(CH_2–聚乙烯)等红外吸收模式。采用变温红外(TD-IR)光谱进一步进行了聚乙烯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03~423K,聚乙烯的热稳定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分别研究了东阿阿胶和伪品东阿阿胶的红外光谱。实验发现:东阿阿胶和伪品东阿阿胶同时存在着CH_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3)),CH_2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asCH2)),CH_2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_(sCH2)),酰胺Ⅰ带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amide-Ⅰ),酰胺Ⅱ带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amide-Ⅱ)和酰胺Ⅲ带对应的红外吸收模式(νamide-Ⅲ)。研究发现,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区分东阿阿胶和伪品东阿阿胶。本项研究拓展了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别领域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研究了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的结构。实验发现: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_(asCH3-单硬脂酸甘油酯)、νs_(CH3-单硬脂酸甘油酯)、ν_(asCH2-单硬脂酸甘油酯)、ν_(sCH2-单硬脂酸甘油酯)、ν_(C=O-单硬脂酸甘油酯)、δ_(CH2-单硬脂酸甘油酯)、δ_(sCH3-单硬脂酸甘油酯)和γ_(CH2-单硬脂酸甘油酯)。进一步开展了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的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03~393 K),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主要官能团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技术,包括一维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四阶导数MIR光谱和去卷积MIR光谱分别开展六氟异丙醇分子结构的研究。试验发现,六氟异丙醇分子的主要红外吸收官能团包括ν_(asCF_3-六氟异丙醇)、ν_(sCF_3-六氟异丙醇)、ν_(CO-六氟异丙醇)和δ_(asCF_3-六氟异丙醇)等。采用一维MIR光谱开展了六氟异丙醇-水溶液结构的研究,研究发现,随着六氟异丙醇浓度降低,六氟异丙醇-水溶液分子间的氢键作用逐步减弱。并进一步进行了相关机理研究,为六氟异丙醇-水溶液的结构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方法学,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红外(MIR)光谱(包括:一维MIR光谱和二阶导数MIR光谱)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的分子结构。研究发现:PTFE的MIR吸收模式主要包括:F—C—F弯曲振动模式(δ_(CF_2-PTFE))和F—C—F伸缩振动模式(ν_(CF_2-PTFE))。进一步开展了PTFE的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TFE的δ_(CF_2-PTFE)和ν_(CF_2-PTFE)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以PTFE玻璃化温度(T_g)为临界温度,采用二维中红外(2D-MIR)光谱,进一步开展了PTFE热稳定性的研究。研究发现:在303~393 K和403~523 K二个温度区间,PTFE主要官能团δ_(CF_2-PTFE)和ν_(CF_2-PTFE)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进一步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本项研究拓展了三级MIR光谱(包括:MIR光谱、TD-MIR光谱和2D-MIR光谱)在重要的有机氟高分子材料PTFE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PE)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PE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C–H伸缩振动模式(νCH2)的模式。研究发现,PE分子中存在晶区和非晶区。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E分子中νCH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2 920 cm-1(νas(CH2)crystalline)2 930 cm-1(νas(CH2)amorphous)2 850 cm-1(νs(CH2)crystalline)2 858 cm-1(νs(CH2)amorphous)。此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聚偏二氟乙烯(PVDF)的生产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宽  肖峰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8(3):91-92,124
聚偏二氟乙烯 ,别名氟树脂 -2 (F-2 )聚偏氟乙烯英文名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Fluororesin-2 ,简称 :PVDF结构式 :〔 CF2 -CF2 〕n1 物性性质聚偏二氟乙烯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结晶性聚合物 ,相对密度 1 .75~ 1 .78,玻璃化温度 -3 9℃ ,脆化温度 -6 2℃以下 ,结晶熔点 1 80℃  相似文献   

18.
聚偏氟乙烯薄膜的制备及其压电性能和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具有压电性,其应用范围遍及水声、电声和超声诸领域。在对聚偏氟乙烯的晶型、分子链构成和分子构型研究中,晶体中部分极化强度(Ps)随应变而改变,同时,薄膜的不均匀性和嵌入电荷,PVDF中结晶和无定形部分介电常数或弹性常数有不同的应变关系,从而产生压电效应。采用重复单元?CH_2—CF_2?_n(其中n=9000~l0000)的聚偏氟乙烯树脂和一定比例的DMF溶解,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过滤、消泡、流涎和烘干,制成厚度为200~300μ的PVDF膜、经拉伸、极化制成所需的压电膜。该膜的物理性能(弹性系数C、密度ρ、拉伸强度、相对伸长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和压电性能(压电应变常d_(31)、压电电压常数g_(31)、耦合系数K_(31))均符合作为压电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雁  孙梓明 《云南化工》1992,(3):5-6,12
用三种不同的红外光谱制样方法得到的邻一甲氧基苯甲酸的变温(120~350K)红外光谱都表明,羰基伸缩振动在室温呈现的两个吸收峰(1691cm~(-1)、1668cm~(-1))在温度降至120K后,1668cm~(-1)处的吸收峰消失,而1691cm~(-1)处的峰强度增大。从120K开始,随着温度的升高,1668cm~(-1)吸收峰的强度又逐渐增大。此外,还有四对吸收峰:1154/1145cm~(1)(w),1462/1472cm~(-1)(m),920/940cm~(-1)(s),594/604cm~(-1)(w),也随温度的变化表现出类似的现象,在每对吸收峰中,后一波数的峰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弱,这与通常的低温红外光谱行为相反。这一可逆的光谱变化表明,在邻一甲氧基苯甲酸晶体中存在互变异构体。它们可能是由甲氧基的旋转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孔L型沸石骨架Si/Al的红外光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研究了(NH_4)_2SiF_6处理的KL沸石样品的骨架Si/Al与吸收带频率的关系。在~770cm~(-1)附近吸收带的频率与沸石骨架中Al的摩尔分数X_(Al)(即Al/(Si+Al))间存线形关系:X_(Al)=-7.309×10~(-3)(u_(770-760)+0.3242。这一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