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地铁隧道覆盖面越来越广,线路更加错综复杂,其邻近的施工活动也愈发频繁。为了保证已运营地铁隧道的安全,工程上大多采用自动化或人工的方式进行监测。文中以杭州市某道路工程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采用人工设站自动测量测点的地铁保护监测方法,发现地铁隧道由于道路的施工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最大沉降量达到2.2mm,且隧道内部螺栓孔处发现少量湿渍。结果表明,该监测方法可在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上判断出地铁隧道变形情况,满足地铁监测保护的需要,又能降低监测成本,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地铁隧道结构的变形监测至关重要。该文根据地铁单圆隧道的环片拼装特点,对隧道横断面收敛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优化。即按照最小二乘法将每个环片进行圆弧拟合,求出横断面的中心坐标,横断面上各点到中心的距离与隧道设计值的较差为环片的变形量;最后,利用C#编写数据断面处理程序,能够快速导入数据并将计算的变形结果可视化显示,对维护地铁隧道结构的安全运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受邻近基坑施工影响的运营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形监测常采用基于测量机器人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得到的变形监测数据具有观测周期长、监测精度高、累计位移小的特点,难以从观测数据中辨别真实位移和观测误差。该文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声处理,提取变形趋势,从而可以清晰地得到变形规律,为优化基坑施工方案,指导类似工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城市地铁安全,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全方位的变形监测。本文论述了当前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铁隧道监测采用的技术,总结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的内容和方法,对未来地铁监测的发展作了简要的展望,本文的研究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铁运营监测存在诸多困难,文中利用移动式三维扫描以推行扫描方式获取狭长隧道结构点云数据,逐环提取环片结构变化信息实现隧道结构变化监测;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对各项监测成果进行管理和分析,实现隧道变化精准监测.该方案具有强大的效率优势,促进了地铁运营监测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或者邻近既有建筑结构的工况越来越普遍,如何将新建隧道对既有建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其结构安全、正常运营,已成为地铁修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以郑州市某新建隧道明挖段和暗挖段施工为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变形影响规律,并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明挖段基坑开挖完成后,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最大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分别为0.57、1.21 mm; 2)暗挖段施工完成后,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最大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分别为0.27、0.39 mm; 3)实际监测数据略小于数值计算结果。本文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定期的对地铁隧道进行全断面监测,不仅可以了解盾构管片的真实形状及隧道的稳定性状态,更可以进一步为隧道进行安全评估.该文基于最小二乘法、最小平方中值法、Kalman滤波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并通过中位数法剔除孤立点,提高了拟合结果的稳健性.通过高精度的椭圆拟合,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隧道变形情况,为运营隧道的形变监测提供直观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既有地铁结构可能因邻近基坑工程施工而产生变形,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产生影响。该文以天津市某邻近深基坑工程的既有地铁线路为例,采用PLAXIS 3D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法建立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对邻近地铁结构的基坑Ⅰ、Ⅱ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地铁车站主体结构、隧道管片的位移,以此来研究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坑大面积开挖产生的卸荷效应显著,从而导致地铁结构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距离地铁结构最近的基坑Ⅰ三期对地铁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出在其之间预设注浆纠偏措施的同时应加强变形监测,以保证隧道安全。计算所得各项变形指标均在变形控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9.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运营阶段道床变形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地铁道床变形监测的方法尚不成熟,并且可供参考的文献不多。根据规范并结合广州地铁多年运营阶段道床变形监测的经验,阐述了道床变形监测控制体系建立、监测点设置、观测方法、监测警界值确定和数据分析,总结了道床变形监测的方法。该方法不但是广州地铁多年道床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并且监测结果在为广州地铁运营安全提供信息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检验,证明该方法是可靠、可行和满足精度要求的,可为地铁道床变形监测方法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邻近地铁及其他市政隧道项目越来越多,给市政隧道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基坑开挖卸载对周边地层的扰动将导致地铁隧道变形,而毫米级沉降都可能影响地铁正常运营,本文对邻近地铁基坑特点及其设计施工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并基于某在建项目,针对基坑分坑开挖对邻近两管地铁隧道及两管市政大隧道的影响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隧道变形有影响,但其变形数值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邢铁增 《地质装备》2007,8(6):18-19
采用微型计算机技术的沉降自动监测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测量精度、工作效率高,可实现远程控制.可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如:城市高层建筑、地铁隧道、过江隧道、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的沉降监测,也可用于基岩标和分层标测量.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了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并以已经投入运行的某城市既有线隧道的自动化监测为例,阐述了自动化监测的实施过程,并将自动化监测数据和临近基坑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自动化监测可以真实反应出隧道结构的变形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李治 《矿山测量》2020,48(2):66-69
隧道断面变形是衡量隧道变形的主要指标,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监测地铁隧道时,如何提取隧道断面是值得研究的。文中分析了传统监测方法,提出一种提取隧道断面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隧道点云格网化内插将三维点云降为二维网格平面,提取格网插值结果,多期结果比较获得隧道断面形变情况。以某地铁监测数据为例实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狭长的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基准网,如何判断并确定稳定的基准点,是计算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坐标以及进行变形分析的基础。针对目前常用的限差法的不足,该文将平均间隙法及t检验法应用于地铁隧道平面基准网的稳定性分析中,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供类似变形监测工程数据处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在变形监测中数据预测的精度以及它的可靠性,该文提出了基于动态灰色时序模型与神经网络组合的预测方法。根据已有的地铁沉降数据,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进行数据分析与预测,并与动态灰色模型、动态灰色时序模型进行精度对比。实例证明,该组合模型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预测中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南京某地铁保护区双液注浆加固工程自动监测实例,针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在注浆加固过程中的需求,介绍了自动化收敛远程监测系统在地铁注浆加固过程中的应用.该系统可以实时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分析,并结合人工收敛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监测系统稳定实用,所获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可胜任地铁保护区双液注浆加固工程的自动监测工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地铁暗挖区间隧道施工中,超浅埋段软土地层隧道结构和地表沉降较大,通过对武汉地铁某标段超浅埋段软土地层第三方监测数据分析,得出超浅埋段软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隧道结构和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并反馈施工及时调整各项支护参数,有效的控制了地表过度沉降,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苏州星港街隧道上跨地铁1号线明挖基坑工程实践,分析上跨基坑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保护的重难点,采取了非原位试验、基坑分块开挖优化、隧道内自动化监测等施工关键技术。通过对施工中变形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对此类上跨项目采取门式加固、抗拔控沉桩、地基加固、监控量测、分块开挖、限时回筑等措施,可满足施工中对运营隧道的保护要求,为今后类似上跨基坑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应用于地铁区间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高密度点云信息提取隧道结构信息;然后通过自动化处理软件实现点云数据的快速处理,自动提取环片的点云;最后利用提取的环片点云对环片错台、水平收敛等结构变形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武汉某地铁项目施工中三维激光扫描应用案例介绍,说明了三维激激光扫描对隧道结构监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崔晓 《西部探矿工程》2007,19(2):121-123
地铁盾构工程隧道施工通过不良地质条件地段过程中对地层产生扰动,可能引起地表及周边建筑物变形或沉降,尤其是隧道穿过正在施工的基坑止水幕墙,可能拉裂幕墙危及基坑及附近建筑物安全,因此必须进行监测。介绍了地铁盾构工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三方监测及经验、体会,希望对同类施工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