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路面层间抗裂贴的研制和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杰 《石油沥青》2010,24(6):62-65
路面层间抗裂贴由于具有加筋作用、消能缓冲作用、隔水防渗作用和自粘的作用,在防止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方面具有明显效果。玻纤抗裂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结构集合了单独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应力吸收层材料等的优点,是一种真正能防治路面反射裂缝扩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沥青路面车辙深度值、温度开裂数量、疲劳开裂面积等定量指标作为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直接控制指标,目前已成为沥青路面材料设计的发展方向,本文在传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马歇尔设计法的基础上,结合道路的路面结构、交通、气候条件,建立了一种能定量控制沥青路面车辙深度,同时兼顾沥青路面抗裂、抗疲劳及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主、次干道路绝大多数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随着油田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道路使用年限的增长,许多道路路面已经开裂,有的已经影响到道路的正常使用。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复杂,大致可分为温度裂缝、反射裂缝和疲劳裂缝。为减少裂缝可选择性能优良、温度敏感性低的沥青;在半刚性基层上采用沥青混合料作隔温层,减少材料中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少温度应力;选择基层时,应优先选用二灰类基层;在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一层弹性模量低、韧性好的材料作为应力吸收层;面层与基层之间设置级配碎石层;半刚性基层施工时含水率不能太大,要进行良好的养生,沥青面层在半刚性基层尚未开裂之前必须铺筑。对于路面裂缝的成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路面开裂后要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
《石油沥青》2010,(5):5-5
<正>日前,由陕西省公路局、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和长安大学共同承担的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沥青路面耐久抗裂技术研究"通过验收。该项目提出了基于混凝土刚性基层的耐久抗裂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并对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材料组成与路用性能,路面结构设计、施工技术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经专家委员会验收评审,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  相似文献   

5.
《石油沥青》2015,(3):72
<正>近日在安徽省合六叶高速路面养护中,开始使用裂缝"随意贴"、冷灌封剂、冷补拌合剂等多种新型养护材料,低温处理路面裂缝、坑槽、网裂等病害,为解决冬季沥青路面修补难开辟了新路子,有效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阮虹 《天然气与石油》1999,17(4):34-36,55
本文通过对温度应力和湿差应力引起钢筋混凝土贮液池产生裂缝的介绍,阐述了钢筋混凝土贮液池的抗裂设计,以及防止贮液池开裂所采取的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7.
《石油沥青》2014,(1):35-35
<正>2013年,山西太原公路分局古交段采用复合式路面裂缝贴封补技术,对沥青路面裂缝进行修补。此项新技术,一是渗透性强,高聚物改性沥青细度模数小、流动性强,在裂缝中渗入深度和数量加大,提高了封缝效果。二是具有高温稳定性。在高聚物贴缝带的作用,即使路面温度高达60℃裂缝当中的材料也不会溢出并被车辆带走及磨损。三是低温抗拉性能强。高聚物贴缝带  相似文献   

8.
石油企业建筑物墙体由于受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产生裂缝,其中温度应力作用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的现象最为普遍,且多发生在结构顶部墙体、女儿墙及屋面板附近.设计人员对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不重视和施工质量低是导致建筑物产生温度裂缝存在的重要因素.结合建筑中温度裂缝产生的实际原因指出,可以通过减小房屋温度应力、增强结构抗裂能力及严格墙体施工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构造措施来减少及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著惠 《石油沥青》2006,20(1):42-45
从材料、适用范围、形成机理、经济分析、施工工艺五个方面,介绍了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并通过试验路的观察表明,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具有快速排水、增加摩阻力、愈合原路面微裂缝和较强抗磨耗的功能,是处置高等级路面上常有的龟裂、网裂、脱皮、露骨、抗磨系数不足、渗水等病害较具推广价值的新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石油沥青》2007,21(2):63
路面裂缝是公路病害中危害较严重的一种,裂缝出现后,雨水沿裂缝下渗至基层、路基,降低结构强度,使裂缝加剧扩大、扩展,路面的病害有进一步的扩散。以G108线广北段和$205线遂潼段沥青路面裂缝的修复为例,遂宁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肖伟工程师在《西南公路》杂志2006年N01介绍了魁道路面材料养护技术的应用,对沥青路面裂缝修复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低温开裂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的低温开裂已成为各国道路界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国内外低温开裂研究的进展,并从温缩裂缝的形式、影响因素、温度在沥青路面中的分布规律、评价指标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郭锐 《石油沥青》2012,26(5):7-10
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作为新型的重载交通路面结构,针对其轴载换算的研究较少,而轴载换算是路面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所以对其轴载换算的研究尤为重要。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路表弯沉值、水泥混凝土板层底拉应力、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通过变换不同的轴载及胎压,采用apbi弹性层状体系程序计算了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轴载换算公式中的轴载比指数b值,得出以路表弯沉值为换算指标的b值为0.984,以水泥混凝土板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的b值为0.49,而通过计算发现该种路面结构形式沥青面层为受压层,认为以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为换算指标不适用于该结构,推荐以路表弯沉值做为薄层沥青-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轴载换算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金石SBR改性沥青各种性能试验、路面性价比分析,同时结合寒冷地区实用路面性能观测评价,充分显示出SBR改性沥青优越的路用价值(特别是优良的低温延展及性、抗裂性和耐久性)及良好的社会、经济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旧刚性道面上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产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50年代修建的机场道面面临着翻修。在水泥混凝土道面上加铺沥青面层较以往的水泥混凝土盖被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在低温条件下,沥青加铺层易产生反射裂缝.本文在分析旧道面上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用特殊有限元法计算沥青加铺层裂缝尖端附近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结合室内反射裂缝模拟试验成果,可以用来研究不同防治反射裂缝措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动力学、断裂力学和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带裂缝沥青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行车速度、裂缝深度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裂缝路面结构的路面弯沉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减小,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和面层最大剪应力则对行车速度不敏感。当沥青路面面层已开裂,应力强度因子和路面弯沉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和面层最大剪应力则均比元裂缝时小,层底最大拉应变随着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沥青路面裂缝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地区沥青路面面层裂缝状况,开展旧路裂缝调查,分析和研究裂缝产生机理、不同条件下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采用裂缝率、裂缝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评价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asphalt cement in a pavement is suggested. In this model, polar entities in the asphalt interact with the aggregate surface; nonpolar materials in the asphalt matrix will then structure via coulombic forces, van der Waals and hydrogen bonding. A mechanism by which this structuring could lead to transverse cracking is also suggested.

In studies of pavements from different climate reg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size distribution, specifically the amount of large molecular size (LMS) material by 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HP-GPC) is related to transverse cracking.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ing hypothesized in the pavement and that indicated by HP-GPC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of climat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 model for the participation of asphalt cement in a pavement is suggested. In this model, polar entities in the asphalt interact with the aggregate surface; nonpolar materials in the asphalt matrix will then structure via coulombic forces, van der Waals and hydrogen bonding. A mechanism by which this structuring could lead to transverse cracking is also suggested.

In studies of pavements from different climate region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size distribution, specifically the amount of large molecular size (LMS) material by High Performanc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HP-GPC) is related to transverse cracking.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ing hypothesized in the pavement and that indicated by HP-GPC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contribution of climat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