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花七叶树     
李进章  戚拥军 《园林》2004,(8):55-55
形态特征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一般高3~6米.最高可达12米,原产北美洲。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栗褐色.光滑无毛。掌形复叶.小叶通常5枚,成树5~7枚.叶片长7.5~15厘米.每年初春嫩叶为泛红色.盛夏叶片为深绿色.秋季则为金黄色.所以又称变色木。4~5月开花.圆锥花序.红色.花枝长10~20厘米.每朵花长4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2.
世界著名观赏树七叶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岳 《园林》2003,(4):35-35
七叶树(Aescnlus chinensis)七叶树科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冠庞大、圆形,小枝光滑、粗壮,顶芽卵形而大,芽鳞交互对生,淡褐色无毛。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7片,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9~譬1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  相似文献   

3.
《园林》2008,(11)
‘宝石’红花七叶树学名:Aesculus×carnea‘Briotii’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10~15米,圆形或塔形树冠。掌状复叶,小叶5~7枚,长9.5~20厘米。  相似文献   

4.
'宝石'红花七叶树学名:Aesculus x carnea'Briotii' 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10~15米,圆形或塔形树冠.掌状复叶,小叶5~7枚,长9.5~20厘米.圆锥花序长达25厘米,深红色,5月开放.果近球形,直径4~5厘米,绿色上有多数褐色斑点,具微刺.  相似文献   

5.
吕秀立 《园林》2005,(2):45
红花七叶树(Aesculus camea‘Briotii')系七叶树科、七叶树属.原产北美,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干通直,树冠圆形且富于变化,树皮灰褐色.掌状复叶,小叶5~7枚,长7.5~15厘米.春季新叶鲜红,十分艳丽;夏季树叶多色,上部微红,中间嫩绿,下部墨绿,秋季叶色澄黄,故又有"变色木"之称.  相似文献   

6.
邓运川 《园林》2016,(3):63-65
正七叶树为七叶树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之一,其树冠开阔,姿态雄伟,树干通直,非常适宜作庭荫树和行道树。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七叶树高可达25米,树皮灰褐色,片状剥落,小枝粗壮,栗褐色,光滑无毛,冬芽硕大,具树脂。小叶5~7枚,倒卵状、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7.
李学勇 《中国园林》1998,14(3):50-50
槭、枫、枫香和七叶树———“槭”字的误注、误读、误解与误用李学勇台湾大学教授槭树原是七叶树的缩读“槭”字的读音本来不是目前台湾字辞典中所注的“子六切(cù)”,而应该读作“戚”(qì)。问题出在我国明代周王朱棣著《救荒本草》中的“槭树芽”。“槭树芽”...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7,(7)
<正>银杏、北美鹅掌楸、悬铃木、欧洲七叶树和欧洲椴并称为世界五大行道树,其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银杏和法桐,也有不太熟悉的鹅掌楸、七叶树和椴树,五个树种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文化,虽然只有银杏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但其他几个树种,或引种驯化、或同属杂交,又或是携手有着同样血缘的中国本地种,基本都在国内栽培应用,并且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学勇 《中国园林》2002,18(6):21-22
我国近代习惯上把枫香也叫做枫树,又把真正的枫树叶叫做槭树,那是因为近代的字典与辞典误抄了日本的错误名词,尤其是《植物学大辞典》(1918)和《辞海》、《辞源》,再加上著名学者胡先Su、钱崇澍和方文培的采用槭树之名,一直造成混乱,笔者由中外学辞典考察后,厘清其中的曲折故事,特撰文向专家学者请教。  相似文献   

10.
一种制造工艺简单,固化成型时间短,节约能源及成本的新型建筑主体材料砖和内外墙板及制作方法。包括按照质量比的以下组分:主料:水10%~15%,聚苯乙烯粒0~10%,炉渣10%~25%,秸秆0~10%,粉煤灰30%~40%,珍珠岩10%~15%,碱式硅酸镁10%~15%;配料:硫酸钙20%~30%,三氧化硫10%~15%,氧化镁15%~20%,氧化钙10%~15%,硅灰石15%~25%,  相似文献   

11.
高固体份防静电环氧地坪涂料及生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建材》2005,21(4):61-61
(CN1600821)一种玉瓷涂料。它包括底料和面料,生产底料选择的原材料及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甲基纤维素醚0.2~0.3,木薯淀粉1~1.5,双飞粉74~76,瓷化钙22~24,工业盐0.9~1.1,将其混合、搅拌均匀即为底料生产面料选择的原材料及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甲基纤维素醚0.3~0.5,硼砂0.2~0.4,威凯乳胶粉0.1~0.3,木薯淀粉0.6~1,双飞粉57~61,瓷化钙26~30,工业盐1~1.5,群青0.05~0.07,触变润滑剂0.04~0.06,滑石粉9~11,聚丙烯酰铵0.08~0.12,将其混合、搅拌均匀即为面料。本产品外观呈白色粉末状,其性质耐水、耐碱、无污染、强度高和使用方便,是目前替代传统“888”涂料的最佳内墙涂料。  相似文献   

12.
《化学建材》2005,21(4):59-59
(CN159781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组分高弹性水性聚氨酯建筑防水涂料,其配方为:其配比(重量份%)为:聚氨酯乳液40~80,填颜料10~40,分散剂0.3~1.0,成膜助剂0.8~1.2,流平剂0.1~0.4,消泡剂0.1~0.3,增塑剂0.1~10,增稠剂0.1~1.0,pH稳定剂0.1~7.0,紫外光吸收剂0.5~1.0,水1~15。制备方法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分散剂、成膜助剂、消泡剂、增塑剂、pH稳定剂在水中搅拌20分钟,加入填颜料高速分散30分钟。然后将聚氨酯乳液缓慢倒入,低速搅拌20分钟,再加入流平剂、消泡剂、增稠剂,继续低速搅拌20分钟,即得单组分高弹性水性聚氨酯建筑防水涂料。  相似文献   

13.
《砖瓦》2006,(3):32
“墙材”牌劣质粘土增强剂能增加粘土塑性和结合力,每吨泥土的添加量为1~1.5kg,它可调整原料可塑性指数30%~50%,增加成品砖抗压强度5%~38%,降低砖瓦成型用水量40%~50%,降低制砖瓦油耗20%~30%,能耗10%~15%,使砖瓦坯体成品合格率达98%以上。增强剂在-3℃时仍不结冻。加入该剂后,坯体干燥时间可缩短1~3d。  相似文献   

14.
专利摘要     
陶瓷纤维背衬板 一种陶瓷纤维背衬板,属于耐火陶瓷纤维材料类。是以硅酸铝系纤维作为基材,添加一种或多种增强纤维,并加入适当比例的有机结合剂或无机结合剂、填料及添加剂,经配料制浆、成型、干燥及后续加工等工序制成,其特征在于其组成重量比为硅酸铝纤维50-85份,有机纤维0~3份,矿岩棉5~30份,膨胀珍珠岩0~20份,粘土5~20份,淀粉3~8份,聚丙烯酰胺0~1份,聚合氯化铝0.01~0.5份。  相似文献   

15.
养花门诊     
张文 《园林》2009,(6):62-65
问:我有观赏向日葵种子,怎播种? 答:观赏向日葵全年均可播种。一般1~4月或9—10月播种,播后60~70天开花;5~8月或11~12月播种,70—80天开花。不同品种开花所需的时间有差异,盆栽矮生种,自播种至开花需50~60天。  相似文献   

16.
《砖瓦》2006,(5):16
“墙材”牌劣质粘土增强剂能增加粘土塑性和结合力。每吨泥土的添加量为1~1.5kg,它可调整原料可塑性指数30%~50%,增加成品砖抗压强度5%~38%,降低砖瓦成型用水量40%~50%,降低制砖瓦油耗20%~30%,能耗10%~15%,使砖瓦坯体成品合格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美国紫树     
戚拥军  隗军峰  王强太 《园林》2003,(9):64-64,52
落叶乔木,树高9~15米,直立生长,树冠圆锥形,随着树龄的增长,树冠逐渐敞开呈卵型。枝条水平生长,枝干红棕色,光滑,第二季变成浅灰色。叶全缘,单叶互生,叶片长5~13厘米,宽2.5~7.5厘米,倒卵形或椭  相似文献   

18.
《砖瓦》2004,(4):11
“墙材”牌劣质黏土增强剂是一种能增强黏土塑性和结合力的添加剂,每吨泥土的添加量为1~1.5kg,能使本来不适合制砖的劣质山土、沙土生产出光滑、密实的优质砖瓦。它可调整原料可塑性指数30%~50%,增加成品砖抗压强度5%~38%,降低砖瓦成形用水量40%~50%,降低制砖瓦油耗20%~30%,能耗10%~15%,使砖瓦坯体成品合格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9.
《砖瓦》2005,(1):21
“墙材”牌劣质黏土增强剂是一种能增强黏土塑性和结合力的添加剂,每吨泥土的添加量为1~1.5kg,能使本来不适合制砖的劣质山土、沙土生产出光滑、密实的优质砖瓦。它可调整原料可塑性指数30%~50%,增加成品砖抗压强度5%~38%,降低砖瓦成形用水量40%~50%,降低制砖瓦油耗20%~30%,能耗10%~15%,使砖瓦坯体成品合格率达98%以上,增强剂在-5℃时仍不结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3)
室内水族箱和室外网箱饲养试验表明,水温20~25℃时,体长8.5~8.9cm和15.0~15.3cm的鲤摄食直径为3.0和4.0mm的颗粒饲料生长最快,饲料系数最低,我国北方网箱养鲤在5、6、7~8和9月应分别投喂直径3、4~5、6和4mm的颗粒饲料,应用最佳饲料的直径与体长比(PFR)时,除考虑鱼体长(口径)外,还应考虑影响鲤消化的相关因素。水温高于20℃时,鲤的PFR应为0.026~0.035,低于20℃时为0.018~0.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