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修正的PenmanMontieth模型用来模拟海滦河流域的蒸散发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应用积分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对海滦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模拟和预测.表明,由于未来海滦河流域气温将升高12℃,降水增加1%,从而导致滦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253亿m3,减幅46%;海河北系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368亿m3,减幅59%;海河南系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628亿m3,减幅43%.海滦河全流域的年径流量将减少1249亿m3,减幅47%,其中山区将减少813亿m3,减幅41%,平原将减少436亿m3,减幅65%.密云水库的年来水量将减少062亿m3,减幅44%.官厅水库的年来水量将减少084亿m3,减幅44%.  相似文献   

2.
徐福 《北京水务》1999,(2):13-14
1对顺义区严重缺水的认识1978年开始的水资源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顺义区随着年份的不同变化,多年平均域产可用水31亿m3,其中地下水26亿m3,地表水05亿m3。偏枯年份域产可用水资源26亿m3,其中,地下水21亿m3,地表水05亿m3。...  相似文献   

3.
潮白河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况潮白河大桥工程位于顺平公路K9+74460km处,大桥全长64022m,宽24m。桥梁下部结构由顺义区水利工程公司承担施工。下部结构为桥墩(桥台)、柱、系梁和承台,下接钻孔灌注桩基础。灌注桩共计146根,桩径分12m、15m、20m3...  相似文献   

4.
1概述世界上第一座碾压混凝土拱坝是南非1988年建成的尼尔浦特坝,坝高500m,坝长2000m,厚高比为04,坝体碾压混凝土浇筑量为45万m3;南非又在1989年建设的沃尔威坦斯碾压混凝土拱坝,坝高700m,坝长2680m,厚高比038,坝体碾压混凝土浇筑量150万m3.这两座碾压混凝土拱坝均采用薄层“金包银”型式,在上、下游常态混凝土中设置诱导缝和止水,上游面诱导缝间距100m,下游面诱导缝与上游面径向相对.我国1993年建成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普定坝,该坝不仅坝高…  相似文献   

5.
小清河邹平胡楼倒虹钢筋砼箱涵整体沉降探讨李凤雏李继臣孙英刘宏涛张晓明(邹平县水利安装队256200)(邹平县水利设计室)1基本资料原胡楼引黄灌区小清河倒虹箱涵为双孔单联,孔口尺寸为24×24m共8节,其中上游斜坡3节,每节长150m,河底平段2...  相似文献   

6.
景毛沟U型渡槽口宽26m,槽身净高20m,槽身长997m。采用正向整体浇筑预制;对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计算校核,并依据计算结果加以调整。在浇筑过程中需注意:(1)进料方法及进料速度的控制;(2)振捣器使用的部位及振捣时间的控制;(3)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草浆中段废水混凝沉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草浆中段废水混凝沉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试验研究,探索该工艺的可行性,确定了适用、高效、价廉的混凝剂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不同负荷下,垂直折流板式厌氧污泥床(VBASB)和接触氧化法对草浆中段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SO4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0mg/L和10mg/L时,COD和SS去除率分别为40%和95%;垂直折流板式厌氧污泥床在负荷为31~43kgCOD/(m3·d)时,COD去除率约为55%;接触氧化池负荷为15~20kgCOD/(m3·d)时,COD去除率为50%,可以使出水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根据水平衡测试成果,从管理与技术两方面对晋城矿务局现行节水措施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按照水利工程经济效果分析方法,重点对不同类型节水措施的投资、运行费、复用水量、效益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措施复用水量投资015元/m3,效益费用比2327,最为经济,应作为节水的重点;串联复用水项目复用水量投资051元/m3,仅次于间接冷却水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回收年限不足1年,而且节水效果最佳,发展前景广阔;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项目复用水量投资355元/m3,回收年限较长,但其环境效益显著,因此不能单纯只用经济标准来衡量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水环境与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淡水资源非常短缺。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262×108m3,人均占有量2000m3/a左右,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居第110位。尤其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使北方城市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在我国建立一个良好的水环境是至关...  相似文献   

10.
沪宁高速公路软基路堤沉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0cm/d和03~05cm/月沉降速率,分别对路基填筑和底基层、基层及面层等特征层次实施动态控制,合理确定铺筑路面时间,科学安排施工,有效地减少工后沉降量,全线在获得高标准的稳定路基和平整路面的情况下,同时达到了缩短工期、节省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流域特征不同,春汛来水量影响因素不同。平原宽浅或流域内含大面积沼泽地的河流,春汛来水量主要受春季融冰影响,即与封冻时流量大小相关。因而,以初冰期流量为因子,预报春汛来水量和洪峰流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汾河干流头马营至河岔河段1996~1997年冰期沿程冰情、水温、流量变化。分析了静乐、河岔水文站在冰期受气温日变化影响的流量日变化规律。分析了1996~1997年冰情的代表性以及引黄后发生冰塞、冰坝的可能性。用历年汾河上游冰期水文资料,对历年冰期河槽储冰量进行了分析计算,探讨了河槽结冰对流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冰期输水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道防冻胀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南向北,从气候温和区走向寒冷区。在寒冷区,输水总干渠及其下级分于渠每年冬季都将遇到渠床冻结、渠道冰凌对渠道工程的冻害和冰害问题,严重影响调水的输水安全。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必须搞好防治冻害和冰害的工作。针对河北省的冻害、冰害特点,依据有关规范和资料,阐述渠道工程防治冰冻害的重要性及其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冀鸿兰  石慧强  牟献友  脱友才 《水利学报》2016,47(11):1352-1362
为研究静水冰生长消融规律,2014年11月中旬至2015年3月中旬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南湖水塘进行不同时段、不同水深静水冰生消的原型试验,通过试验观测得到冰盖厚度、水温和冰温随时间及气温变化过程。根据对水塘静水水体结冰和融化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水温及冰盖生长、消融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型。结果表明:气温是静水冰盖生消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冰盖演变过程中,水深对其影响较小,仅对结冰后期冰厚及冰盖完全消融时间有所影响;表层水温受气温影响明显,深层水温受影响较小;冰面温度与气温变化同步。基于已有的数学模型,加入野外观测边界条件及气-冰-水三态热交换公式,模拟水温及冰盖生长和消融过程,发现冰厚和水温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差值在波动允许范围内,此结果深化了对静态水域冰盖生效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稳封期河道冰厚的测量效率,利用机载雷达对黄河内蒙古什四份子弯道进行了冰厚测验,并与量冰尺实测冰厚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什四份子弯道稳封期凹岸一侧冰厚范围在50~90 cm左右,比凸岸一侧冰厚约厚10~30 cm;清沟两侧冰厚分布一致,平均约50 cm,离清沟越近冰厚越小。机载雷达的测冰效果,平封冰盖最好(绝对误差小于5 cm)、立封冰盖次之、堆积冰盖最差,雷达实测冰厚与量冰尺实测冰厚的标准差为0.039 4,随机不确定度为7.88%,满足冰厚观测规范要求。机载雷达能快速对较大尺度的冰厚区域进行连续测量,极大地提升了冰厚的测验效率,可应用于黄河稳封期的冰厚测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冰载荷及波浪载荷同时成为风电风机桩的控制载荷.工程中一般安装抗冰锥体结构以提高其抗冰性能.然而抗冰锥的设置加大了基础的水线面面积,波浪载荷急剧增加.为有效评估波浪载荷的增幅,以海上风机单桩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SACS数值计算软件,分析不同桩径的单桩基础由于设置不同锥角的抗冰锥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探地雷达探测黄河弯道及桥墩周围冰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河道冻结结冰过程是黄河防凌汛研究的一个重点,进行弯道和桥墩周围冰层厚度的探测对防治冰凌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探地雷达对冰厚探测具有便携、高效、连续、快速、实时等优势。雷达天线的频率决定雷达波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从雷达图像上可以清楚的识别空气-冰界面和冰-水界面。通过现场打孔测量冰厚数据反算雷达波在冰层中的传播速度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结果清楚的显示了弯道及桥墩处冰厚分布不均匀。桥墩北侧冰层较厚,弯道主河道处冰层较厚。200 MHz天线的探地雷达可以穿透黄河冰层,雷达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冰-水界面。冰层厚度测量为分析黄河冰的冻结、融化过程以及冬春开河期冰塞、冰坝的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冰期输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河流在冬季结冰是一种普遍现象。冰块堆积,堵塞和聚集形成的冰坝、冰盖和冰塞会导敛河道阻力增加,致使卜游水位上涨,并可能造成冰期洪水,建筑物破坏,航运不畅等危害。研究河冰形成和演变规律,寻求相出的解决办法保证冰期安全输水成为许多国家关心的重要问题。国内外一些学者通过原型观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水内冰,岸冰,底冰,冰盖和冰塞的生成和演变,封冻河道的阻力、过流能力和水位变化等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前苏联,加拿大,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结合河冰研究的成果,在引水工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了冬季安全引水的目的,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由于河冰问题的复杂性,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工程经验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上述河冰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冰期输水的一些工程经验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Weekly ice thickness data, collected from 24 bay, harbor, and river sites on the Great Lakes, were correlated with freezing degree-day accumulations to develop regression equations between ice thickness and freezing degree-days. The data base at ice measurement sites was 3 to 8 winters in length. Ths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varied for individual regression equations and averaged between 7 and 8 cm for five forms of regression equations. Becaus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are empirical, the range of input data used to predict ice thickness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range of values used in the derivation.  相似文献   

20.
Concial structures have been considered for ice covered waters because they reduce the ice forces by causing the ice sheet to fail in bending rather than in crushing.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two theories of Nevel and Ralston with eight available data sets from model tests. Both theories agree reasonable well with the data. The advantage of Nevel's theory is that it predicts the overturning moment and location of the ice forces on the c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