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超级寻呼—短消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峥 《现代通信》2000,(2):26-26
短消息(也称短信)是GSM移动电话系统中的补充服务业务之一,业务代码为T21(短信接收)和T22(短信发送)。其使用过程与传统的寻呼机完全相似,唯一差别的是移动电话的短消息有主动发送的功能,并且传送字符内容支持Unicode字符全集。换句话说就是,短消息功能使GSM手机具有双向传递字符的强大功能,移动电话成了一台简单的可移动的字符终端。 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自行编辑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对于新开户入网的手机,其默认辅助功能就已开启T21、T22业务。用户只需在手机中输入短消息服务中心号码即可发送短消息。…  相似文献   

2.
INTERNET的服务功能(下)吴龙生4.邮件服务器Internet网上的一些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为了给联网用户提供信息,编制了邮件服务器软件。当用户想要从这些信息中心查询资料时,只需向其指定的电子信箱发送一封含有一系列查询命令的电子邮件。邮件服务器程...  相似文献   

3.
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局域网,也拥有自己的FTP和BT服务器。发送邮件登录163、126或Yahoo的邮箱速度太慢且安全性不强。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传递自己的邮件,我们在自己的局域网内架设了一台WebMail服务器。  相似文献   

4.
21CN传语音     
王虎 《电子科技》2001,(15):28-28
虽然像QQ2000这类网络寻呼机劲爆中华大地,但是在网络带宽普遍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其语音聊天功能总是差强人意。其实利用语音邮件的即时发送,基本可以满足即时语音聊天的需求。只要利用音乐制作软件,将声音录制下来,保存好,再作为附件发送。本文介绍用免费信箱,在线发送和接收语音邮件。这种方式无需外挂音乐制作软件,只要搭配多媒体电脑(需有声卡、喇叭和麦克风等),即可制作个性化语音邮件。国内也有好几家免费邮件服务商提供在线发送语音邮件服务。21CN就是国内首家提供语音邮件在线发送功能,下面是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发送…  相似文献   

5.
刘宴兵 《数字通信》2000,27(8):90-92
目前,很多自己没有条件联Internet的朋友都使用别的已联网的计算机临时上网。在这种上网方式下,这涉及经济开销或占用别人的机时,用户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做尽可能多的事。快速上网和利用Internet上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快”需要一定的策略。1快速发送邮件 (1)创建邮件。在自己还没有联网的电脑上用OutlookExpress把邮件创建(有时可能很多个)放在“发件箱”内。其方法与已联网的电脑上操作完全相同,只是不能向外发送。 (2)制作备份。把已创建好的全部邮件拷入软盘,退出Outlook…  相似文献   

6.
电子邮件服务器主要由邮件程序、电子邮箱等组成,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实现邮件的交换。服务器程序常驻服务器端运行,它一方面负责把本机上的E-mail邮件发送出去,另一方面负责接收其他终端发送过来的E-mail邮件,并按邮箱地址分发给相应的用户,为网络用户的信息传递与共享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IPv6环境下邮件系统的加密和认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卢涵宇 《通信技术》2009,42(8):85-87
电子邮件是现今信息时代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文澡在分析PGP协议和IPsec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安全邮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并对邮件传输流程进行分析,初步实现了邮件在IPv6环境下发送、接收、加密、解密、签名、验证等功能。同时,系统融合了PGP的密钥证书管理功能,为电子邮件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服务,实现了邮件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发送方和接收方身份认证以及不可否认性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自适应光学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双向流水脉动阵列的快速波前复原方法。该方法结合直接斜率波前复原算法和线性双向脉动阵列工作特点,通过对复原矩阵进行PCT数据变换和引入资源共享,提高了阵列的单元利用率,减少了资源占用且保证了计算的实时性,同时具有阵列结构简单规整、模块性强、可扩展性好等优点。最后在FPGA上实现了61单元48子孔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波前复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含噪声及分割间断区的光学条纹图位相解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彭翔  朱绍明  叶声华 《中国激光》1997,24(4):352-358
提出了一种混合模板匹配的光学条纹图位相解码技术,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结果分析证明:该技术不仅可以从含高频随机噪声(如散斑噪声)的条纹图中有效地复原位相分布,而且可以处理条纹图包含分割间断区域(如孔洞、裂纹、边界等)的位相复原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视频流传输中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视频压缩技术在采用预测技术、变换编码技术和可变长熵编码技术以减少冗余信息的同时,也降低了视频流的容错能力.传输信道中的差错,不仅严重损害了视频服务质量,甚至会使通信系统崩溃,因此,在有错信道上进行视频传输,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首先指出在视频传输过程中存在的由于传输错误而引发的比特流同步丢失及错误蔓延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差错复原视频编码方法,最后指出:可伸缩视频编码和多描述视频编码是差错复原视频编码的发展方向;多描述编码同多路径技术相结合,能显著提高压缩视频信号的错误恢复能力和传输信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网的语音可扩展标记语言(VXML)语音浏览器;介绍了该浏览器的系统结构;给出了VXML标志到INAP消息的映射策略;并以应用服务器(AS)侧发起的语音短信业务流程和网络侧发起的短信重听业务流程为例,描述了VXML语音浏览器功能实体之间的业务流程.文章认为由于社会对声讯、聊天、企业门户等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智能网业务生成系统已不能满足用户需要,而VXML适合开发各种交互式语音回应(IVR)业务,可促进智能网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速实时的一种邮件蠕虫异常检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带泄漏的积分触发测量方法的电子邮件蠕虫异常检测方法,用来检测邮件蠕虫在传播过程中的流量异常。根据邮件流量所表现出的明显的日周期特性和周周期特性,首先计算出当前邮件流量和历史邮件流量的最小Hellinger距离,通过带泄漏的积分触发方法把邮件流量的Hellinger积累起来,从而把邮件蠕虫在传播过程中没有明显流量特征的慢速酝酿阶段的异常特征进行积累,达到在其进入快速传播期之前检测出异常的目的。检测过程只需要检查邮件的流量信息,因而适合大规模高速网络的异常检测。  相似文献   

13.
JavaMail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电子邮件具有重要的作用。着重阐述采用Java Mail API结合JSP和SERVLET等J2EE技术实现Web电子邮件系统的理论基础、设计思想、系统框架及实施验证。首先介绍Web邮件系统所涉及的协议及J2EE Ja-va Mail API的结构框架。其次对系统的框架进行分析,给出关键模块设计思路,包括系统整体设计,模块设计,层次划分和数据库设计等。最后,对系统具体的实现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阐述各功能的实现原理、开发步骤及实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电子邮件是APT (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攻击中常用的攻击载体,本文针对APT邮件攻击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分析的APT邮件攻击检测方法。首先,提取邮件头部和邮件正文信息,邮件附件文件还原;然后,分别通过邮件头部、邮件正文、情报检测、文件内容深度检测、邮件异常行为检测和邮件站点自学习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将邮件归类为普通邮件和可疑APT攻击特征的邮件。本文提出的方法既结合传统的邮件威胁攻击特征,并融入情报检测和附件深度检测,且考虑邮件异常行为分析,最后结合客户业务进行自学习分析,有效地提高了APT邮件攻击的检测准确率,为APT邮件攻击检测提供一种良好的检测方案。  相似文献   

15.
Turner  D.A. Ross  K.W. 《IEEE network》2000,14(4):30-37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Internet's e-mail infrastructure should evolve to better support continuous media e-mail, such as audio and video. We assert that the problem is not simply a matter of adding the obvious new functionality to user agents (mail readers), such as audio and video capture, but requires the adoption a new delivery model. We do this by examining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using current methods to deliver video messages, and we show how sender-side storage and media streaming solve these problems. Finally, we describe a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that requires changes only to individual sender systems, but enables CM e-mail to be delivered universally to any recipient, thus providing a realistic evolutionary path that can be adopted incrementally by individual mail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设计和实现了基于语音邮件的家校通服务系统。通过语音邮件网关可以实现只用普通电话就可以收发语音邮件,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对UDP协议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弥补了UDP协议在可靠性和流量控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使用组件化编程技术对IMAP4、SMTP邮件协议和语音格式转换模块进行封装,减轻了编程的工作量、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系统投入运行之后的效果表明:语音处理流畅、系统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the telcos have introduced a host of new services, more service offerings are needed, some of which may require additional functionality with the same signals. The author discusses potenti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ve new services: universal number; call forwarding ID; remote control of call waiting; smart card; and voice mail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电子邮件系统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类多媒体网络的功能和发展趋势,对传统Internet中的电子邮件系统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剖析,最后介绍了流媒体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use of two-level hybrid-material stamps and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NIL) of 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 on glass substrates. A silicon/SU8 stamp manufacturing process has been developed, in order to combine nanometer and micrometer structures, thus avoiding complex deep etching processes. The stamp has been test printed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to demonstrate functionality. We describe polymer flow problems for imprinting large structures and identify optimized parameters, in accordance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findings. The use of PDMS as imprint polymer was examined. Imprinting works well, however, large recovery after separation shrinks the micrometer channels substantially and renders the nanochannels useless. Glass substrates in combination with silicon stamps were used, evaluated and showed to work well at low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0.
传统电子邮件业务使用明文方式传送电子邮件,一旦窃听者捕获电子邮件报文,通过对邮件报文进行分析就能获取邮件内容。尽管当前存在一些解决方案能够提高电子邮件的安全性能,但只要窃听者拥有足够的计算能力,数据安全仍将无法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信道通信的邮件传输系统。在邮件传输过程中,将量子信道与传统信道结合使用,建立基于量子传输的SMTP协议和POP3协议。最终仿真结果表明,当邮件内容数据长度达到30比特时,量子邮件内容被窃取的可能性接近于0。因此,与传统的电子邮件传输系统相比,量子通信邮件传输系统能够保持较好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