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刘阳 《水电厂自动化》2003,(B12):109-113
三峡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准确及时地采集重庆寸滩~湖北宜昌区间、三峡坝址上下游及三峡~葛洲坝两坝间的水雨情实时信息和三峡、葛洲坝两个坝址的气象信息。系统现有各类遥测站81个,中心站1个。其中,56个遥测站和中心站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了Inmrsat-C(海事卫星)。本文介绍了三峡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Inmarsat-C(海事卫星)的特点,着重分析了海事卫星C在三峡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准确及时地采集重庆寸滩-湖北宜昌区间、三峡坝址上下游及三峡-葛洲坝两坝间的水雨情实时信息和三峡、葛洲坝两个坝址的气象信息。系统现有各类遥测站81个.中心站1个,是一个地理范围广、通信情况复杂的实时测报系统。遥测站和中心站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了4种信道:Inmarsat—C(海事卫星)、OmniTRACS(全线通卫星)、PSTN(公众交换电话网)、VHF(特高频),具有事件自报、响应招测等多种工作体制,是测、报、控一体化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莲花水电站水库调度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水电站水库调度系统包括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和自动气象观测站。其中,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由22个遥测站、6个中继站、1个中心站组成。为实现水情信息和卫星云图接收信息的资源共享,应建成调度控制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李家峡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站网分布、通讯网络、遥测站、中心站和分中心站,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讯手段的选择和遥测站设备的选择也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建设在长江干流上我国最大的径流式电站,坝址流域面积100万Km~2。根据水库无调节库容的特点,水库流域的水情遥测系统主要是控制三峡区间的水情。按照地形、距离远近、通信特点,将重庆到宜昌区间分为坝区(坝上、下游12km范围)、近坝区(距坝100km)、库区(距坝100km以上)三个区域。近坝区已运用超短波通信方式实现水情自动测报。  相似文献   

6.
张国学  彭凌 《人民长江》2011,42(10):70-72
三峡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二期工程即将开始实施,工程建成后,系统遥测站点数量将大大增加,分布范围更加广泛。为了对系统中的遥测站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系统整体正常运行,并充分发挥其在水文预报及水库调度方面的作用,参考国内类似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与经验,结合三峡水利枢纽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一期项目建设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该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即采取“测站-中心-分中心”的信息流程方式。这种模式除了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外,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地方水文基础设施,提升地方水情信息传输的自动化水平,加速地方水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大中型水库或水利枢纽工程都建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的中心站、中继站和遥测站的防雷问题决定着其运行的安全性。一个好的系统,必须要做好防雷工作,否则,越是在需要水情信息的雷雨天气,越容易发生故障,造成系统通信中断。对所采用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防雷措施作了较深入系统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GSM终端死机及GSM主通道因公共移动网络故障、堵塞等引起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现象,对流域水库的梯级调度和洪水预报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遥测站的供电系统、RTU程序以及中心站和分中心站的接收平台程序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GSM终端死机以及中心站、分中心站无法准确及时接收遥测站水情信息的问题,保证了遥测站水情信息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
结合紧水滩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近10年的维护情况,对超短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常见故障按遥测站、中继站和中心站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各种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GSM短消息业务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用的几种通信组网方式及其特点,重点阐述利用GSM短消息业务来实现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站与中心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方案,并详细分析了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以及利用GSM短消息业务在澜沧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优化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江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从2000年统一规划改造到2005年初,共有1个中心站、7个分中心站、134个遥测站,使用海事卫星和VHF通信方式进行遥测站的组网,中心与分中心之间以甚小天线地面站(VSAT)卫星通道构建水情广域网。文中提出对遥测站增加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终端构建双信道通信组网方式;中心与分中心之间增加光纤通道组建水情广域网;优化系统数据传输模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使其更好地为流域梯级水库群的优化调度服务。  相似文献   

12.
天生桥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生桥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为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提供的Inmarsat-C卫星组网方式与甚高频(VHF)组网方式混合组网。将36个遥测站的水文数据通过卫星、VHF、微波、光纤等通信方式传送到中心站,同时通过甚小天线地面站(VSAT)将鲁布革水电站水情数据接入该系统,从而实现了电厂控制流域水文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及发电调度、网络管理等功能,满足了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防洪度汛和优化调度的需要,为天生桥一、二级电站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三峡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关键数据处理及库表设计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讨论了三峡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在关键数据处理与库表设计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实时数据的存储、数据采集的冗余、整编数据的生成和处理、自动遥测水情数据与水文报汛数据的共用和转换、对水文应用的适应等,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阐明了三峡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大坳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大坳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构成以及该系统的设备配备、功能 、运行情况和特点。该系统设8个遥测站和1个中心站。遥测数据由前置机实时收集后,经前 置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码、纠错和合理性检测,以开放式数据库的形式存储,通过共享方式 供后台主机进行洪水预报和调度决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夹河子水库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的构成以及该系统的设备配备、功能、运行情况和特点。该系统设7个遥测站和1个中心站。遥测数据由前置机实时收集后,经前置机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码、纠错和合理性检测,以开放数据库的形式存储,通过共享方式供后台主机进行洪水预报和调度决策。  相似文献   

16.
郭延祥  金勇 《人民长江》2010,41(7):15-18
以三峡水情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来源,建立了三峡与葛洲坝水文预报与水流模拟系统。该系统以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和API模型基于报汛站和遥测站两种数据源提供三峡区间5 d的水文预报数据;以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水文预报结果结合三峡、葛洲坝两枢纽调度参数模拟两水库的洪水演进过程;以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两坝间的水流细节;以多方案管理方式实现各调度预案的比较和优化。系统可为三峡、葛洲坝梯级调度提供5 d的实时水情预报,前3 d精度较高。本系统已安装在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梯级调度中心正式运行,为三峡和葛洲坝枢纽的实时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文拍报是三峡梯级水调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原始水情数据来源之一。为了提高对水文拍报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研制开发了一套水文拍报自动翻译软件,实现了对水文拍报的全自动翻译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丰江水电站水情测报系统建于1990年,采用VHF超短波方式传送数据信号,投入运行以来,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因流域处于粤北山区、地形地貌差异巨大,中继站及个别遥测站现场的运行维护条件恶劣,增加了系统的维修费用和故障时间,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2001年12月,对水情测报系统的12个雨量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来的超短波通信方式改造为卫星通信Inmarsat-C方式,撤除了原来的3个高山中继站,靠近中心站的4个遥测站保留其原来的VHF超短波方式。目前,新丰江水情测报系统以超短波通信方式和卫星通信Inmarsat-C混合组网运行。  相似文献   

19.
林广洪 《红水河》2004,23(2):8-13,22
天生桥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控制流域面积50194km2,“系统”通信方式为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提供Inmarat-C卫星组网方式与VHF组网方式进行混合组网。将36个遥测站的水文数据通过卫星、VHF、微波、光纤等通信方式传送到中心站,同时还通过VSAT卫星通信将鲁布革水电站水情数据接入本系统。从而实现了电厂控制流域水文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及发电调度、网络管理等功能,满足了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防洪度汛和优化调度的需要。为天生桥一、二级电站的最大效益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