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CB法微核检测技术应用于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γ射线诱导中国仓鼠成纤维(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CB法微核检测技术对一次照射、二次照射的CHL细胞进行微核测定,观察DNA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微核发生率与细胞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并随培养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细胞再次受照后,其微核发生率与一次受照剂量呈相关关系。表明微核发生率与染色体损伤程度存在剂量相关性,微核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生物效应表现为染色体损伤的辐射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60Co γ射线诱发CHL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照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利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和检测克隆形成率对辐射诱发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分成不同剂量组,60Coγ射线照射后传代培养,在33代后各剂量组再次统一照射2Gy,进行辐射损伤的检测,结果表明,首次照射剂量与子代二次照射后的损伤程度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本次实验结果说明,60Coγ射线不仅在CHL细胞中产生直接的生物效应,而且可以在子代中诱发产生基因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GCE)技术对γ射线照射诱发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以剂量依赖方式引起人血淋巴细胞DNA迁移和蔗的增加,DNA迁移长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应用单细胞微凝胶电泳(SCGE)技术对γ射线照射诱发人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以剂量依赖方式引起人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的增加,DNA迁移长度随照射剂量(0~3.0Gy)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微核实验、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双荧光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VND3207对60Co γ射线照射人淋巴母细胞AHH-1基因组损伤和凋亡的防护作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5~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减轻2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即刻DNA双链断裂损伤,其表现为与未加药组相比,VND3207保护组细胞的DNA双链断裂损伤(彗星尾矩)显著减小(p<0.01),保护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更明显。同样,VND3207在5~40μmol/L浓度下,能显著降低0.5Gy、1.0Gy和2.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的微核率,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40μmol/L浓度作用下2.0Gy照射细胞的微核率减少40%。Annexin Ⅴ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和双荧光染色法检测均显示,4.0Gy 60Co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8~48h,凋亡发生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40μmol/L VND3207能显著降低4.0Gy照射诱发的凋亡率及坏死率。本实验结果表明,VND3207对60Co γ射线致细胞基因组损伤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60)Co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实验观察结果。实验分为5个剂量组(0.25、0.50、1.0、2.0和3.0Gy)和1个对照组,在受照剂量0.25—3.0Gy 范围内,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与剂量 D(Gy)的关系可分别拟合为下例直线回归方程:(?)=1.37 4.11D;(?)=1.17 4.66D。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了解单能中子照射的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biologicaleffectiveness,RBE),用加速器产生的0.2MeV单能中子以及Coγ射线照射洋葱种子,观察单位剂量的两种辐射在根尖细胞中的微核诱发率的60差异。0.2MeV中子单位剂量的微核诱发率为5.36±0.30(%Gy?);60Coγ射线单位剂量的微核诱发率为10.031±0.002(%Gy?)。0.2MeV单能中子照射洋葱种子后在根尖细胞诱发微核的RBE值高达173±15,其1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子照射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效率可能不同于由γ射线照射所致的DNA损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紫芝多糖对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诱发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细胞率影响的观察结果。结果表明,紫芝多糖对受照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微核效应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对瑞士白变种小鼠,受照剂量为0—4.728Gy 范围时,剂量减低系数(DRF)为1.72;对 LACA 小鼠,受照剂量在0—3.152Gy 范围时,DRF 为1.73,和L-半胱氨酸的防护效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9.
12C6+离子辐照诱发人类肝L02细胞hpr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晶  李强  金晓东 《核技术》2008,31(3):188-192
本文研究12C6 离子辐照人类肝细胞系L02细胞诱发hprt基因突变与剂量的效应关系,为正确评价重离子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辐射风险及危害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分别用12C6 离子束(LET为30 keV/μm)和X射线(LET为0.2 keV/μm)对L02细胞进行0~6Gy照射后,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分数,另外在含有6-TG的培养基中克隆、筛选hprt突变细胞株,测定突变频率.结果表明:12C6 离子辐照后L02细胞的存活分数明显小于X射线照后.两种射线照射后,每106个存活细胞中突变克隆的个数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大,受照细胞的突变频率也都在1Gy处最大.但相对于X射线,人类肝细胞系L02细胞对高LET重离子辐射更敏感,而且12C6 离子束诱发更多的存活细胞hprt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质谱技术,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人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细胞,观察比较受照细胞克隆子代2-DE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受照肝细胞克隆子代蛋白质表达发生了改变,串联质谱测序和串联质谱数据的Mascot共鉴定出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4个是上调蛋白质,13个是下调蛋白质;上调蛋白质中,线粒体热休克蛋白60(HSP60)和珠蛋白转录因子1(GATA-1)明显高表达;免疫印迹技术进一步证实HSP60和GATA-1的表达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果提示,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过程中,HSP60和GATA-1蛋白质可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125I籽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诱导人肺癌细胞损伤的旁效应.选择对高剂量率外照射敏感性不同的A549人肺腺癌细胞和NCI-H446人小细胞肺癌细胞,采用125I籽源离体照射细胞模式,将直接受照细胞与未受照细胞共培养24h,应用CB微核法和γH2AX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Gy和4Gy125I籽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诱导人肺癌细胞的微核形成和DNA双链断裂水平.结果表明,125I籽源照射能显著诱导A549和NCI-H446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γH2AX位点形成率增加的旁效应,显示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旁效应强弱与累积照射剂量、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相关:对高剂量率外照射敏感的NCI-H446细胞对低剂量率照射及其旁效应的敏感性高于A549细胞,但与直接辐射效应相比,125I籽源照射诱导A549细胞旁效应高于NCI-H446细胞,这两种细胞的辐射旁效应均随累积照射剂量增加而降低,提示介导旁效应的信号因子水平可能随细胞损伤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比较研究了 89.63 MeV/u 的碳离子束和 6 MeV 的 X 射线照射 Lewis 肺癌细胞所致的细胞克隆存活和DNA 损伤效应,以探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及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优势.结果表明,在 10%细胞存活水平上碳离子束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值达到1.77.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损伤 DNA 尾部百分含量(Tail DNA,TD)和Olive尾矩(Olive tail moment,OTM)的剂量效应曲线表明,X射线的剂量效应曲线为线性,而碳离子束诱导出-个包含线性和指数项的双阶段效应曲线.碳离子束辐照剂量大于8 Gy后TD和OTM都存在饱和效应.在2 Cy的剂量点,高传能线密度(LET)碳离子束比X射线产生更低的存活分数和更高的初始 OTM.本研究提示:在Lewis肺癌细胞中,碳离子束照射比x射线产生更为强烈的细胞致死和DNA损伤效应,可使肿瘤治疗具有更高效率.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外照射诱导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应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不同剂量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γ射线外照射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彗星细胞百分率显增加,DNA电泳迁移,且迁移的距离与照射剂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急性、分次及慢性γ线照射诱发猕猴生物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剂量率急性一次(223mGy/min)、分次累积(223mGy/min,每周照射一次,0.25Gy/次)及低剂量率慢性连续(每周照射5天,50mGy/d)γ射线照射时,在0—2Gy 累积剂量范围内,对猕猴造血、免疫及细胞遗传学方面某些生物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不同方式照射时机体损伤程度和特性不一,急性照射组各类效应均比其它受照组明显;而分次和慢性照射组的剂量-效应规律则比较相似。在低剂量率慢性照射情况下,PHA 激活淋巴细胞微核、淋巴细胞染色体无着丝点断片及总断裂数在累积剂量为0.25Gy 时就出现了明显增高(p<0.05),且与受照剂量呈线性正相关。它们的剂量-效应曲线尾部(在1—2Gy 区)均呈现有“坪”的现象。停照后一年中动态观察的结果表明,各照射组动物受照时所诱发的效应,绝大多数是可恢复的。急性组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较其它组长,其中免疫和造血机能的恢复呈显著波动性,而细胞遗传学效应随停照后时间的延长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15.
顾月华  高恒景  王琦  赵凌 《核技术》2006,29(7):481-484
本实验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定量检测了不同辐照剂量的同步辐射软X射线对小麦根尖细胞造成的DNA单链损伤.通过测定核DNA的迁移效应表明,在剂量为0-288 J·cm-2范围内的软X射线辐照下,有20%-92%的小麦根尖细胞产生了DNA单链的损伤效应,同时DNA的损伤程度也与辐照剂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电离辐射致人外周血有核细胞mtDNA 4977bp缺失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6名正常人外周血,体外进行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分别为0、1、2、3、4和5 Gy。照射后2小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60Coγ射线诱发的人外周血有核细胞mtDNA 4977bp缺失(ΔmtDNA4977)和mtDNA总拷贝数(mtDNAtotal),探讨用ΔmtDNA4977为指标进行辐射事故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0~5 Gy照射剂量范围内,6名健康人mtDNA样品中的mtDNAtotal拷贝数、ΔmtDNA4977拷贝数和ΔmtDNA4977缺失率在照射后明显高于未照射(0 Gy)的mtDNA样品(p0.05),但各照射剂量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提示电离辐射能够诱发人外周血mtDNA样品中4977bp缺失的累积和mtDNA总拷贝数的增加,但ΔmtDNA4977水平与受照剂量间未见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文艺  焦玲  星正治 《辐射防护》2006,26(3):162-165
通过由加速器产生的0.8 MeV单能中子和60Coγ射线照射洋葱萌发种子,观察在根尖细胞中微核诱发率,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子相对生物效能(RBE)。洋葱萌发种子照射单位剂量0.8 MeV单能中子和60Coγ射线后,根尖细胞中的微核诱发率分别为111±6.7(10-2Gy-1)和3.59±0.19(10-2Gy-1)。因此,以60Coγ射线为参考辐射时,0.8 MeV单能中子在洋葱根尖细胞诱发微核的相对生物效能(RBE)值为31.0±2.5。与252Cf裂变中子的RBE比较,0.8 MeV单能中子照射在洋葱根尖细胞中诱发微核的RBE值要高。  相似文献   

18.
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技术,探讨了X射线与^60Coγ射线,以及不同剂量率的^60Coγ射线诱发微核率与辐射剂量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剂量率相同,照射剂量相同,^60Coγ射线辐照所得微核频率明显高于X射线照射所得微核频率。  相似文献   

19.
人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可以用作辐射生物体量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核测定被誉为染色体畸变快速测定方法。Countryman和Heddle创立的人外周血培养淋巴细胞微核测定法,提示可能用来估算人的受照剂量。国内外学者都证实了上述作者的结果,发现不论是X线、中子或~(60)CO γ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诱发的微核率均和受照剂量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我们还在狗和家兔身上首次发现动物整体照射与血标本离体照射诱发的微核率基本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雄性小鼠连续接受氚水或~(60)Coγ射线照射10天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累积吸收剂量的关系。各实验小鼠接受氚β射线内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5.6、9.9、15.3、45.8、68.1拉德,~(60)Coγ射线外照射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43、54、106、150、204和258拉德。结果表明,无论氚β射线还是~(60)Coγ射线,诱发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关系式中含二次项。当氚的剂量为50拉德时,氚的 RBE 值为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