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9/20年榨季我国食糖期货、现货价格受全球疫情和供需基本面影响呈现不断走低态势,进口政策、糖浆进口和糖醇替代等不确定因素对产业影响加强,2019/20年榨季食糖消费量下降至1480万t的水平,呈现“甜度需求减少、工业消费下滑、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特点。本文结合宏观经济、食品工业发展、供需平衡等维度分析2019/20年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形势,预计2020/21年榨季食糖消费回升至1530万t,总体呈现“甜度需求增加、工业消费增长、淀粉糖或收缩、糖醇增量稳定”特征。  相似文献   

2.
2014/2015榨季是中国进入食糖减产周期的第1年,食糖大幅减产、国内产需缺口扩大、进口大幅增加。在自动许可制度、糖业企业行业自律等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糖价格明显回升,制糖行业实现大幅减亏,农民收入在糖料收购价格下调的作用下继续下滑。"十三五"期间,糖料面积和食糖产量将在经历一个减产周期后步入上升周期,但增幅趋缓;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将拉动食糖消费增长;受供需缺口影响,食糖进口规模巨大;食糖价格在国际市场供需转紧、国内政策支持、行业自律等因素的影响下将缓慢回升。  相似文献   

3.
谷悦 《中国食品》2015,(3):88-91
<正>从2011年到本榨季,我国食糖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2011年8月最高达到7810元/吨,目前的陈糖已跌至4200元/吨左右,新榨季的新糖仅为4400元/吨左右。近3年里,糖价跌幅接近50%。作为我国食糖主产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全区涉糖农民人口2600万人。糖价持续跳水,对糖企、蔗农有何影响?糖价何时会探底回升?糖业如何突围?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来到广西一些产蔗市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4.
2018/19年榨季我国食糖期货、现货价格在产不足需的基本面驱动下呈趋势性走高态势,储备糖政策、走私糖入境等不确定因素对产业影响减弱,2018/19年榨季食糖消费更多受国内经济环境、食品工业发展、淀粉糖替代影响,整体消费量稳中有降。本文结合人口变化、人均可支配收入、含糖食品产量、食糖产业供需数据等分析了2018/19年榨季我国食糖消费形势,并对2019/20年榨季食糖消费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2018/19年榨季,中国食糖产业总体呈现"产量微增、消费稳定、销糖进度加快、进口小幅增加、糖料基础脆弱"特征。关键变化有,2018/19年榨季中国食糖产量为1076万t,出现第3年恢复性增产;内蒙古成为甜菜糖第一大主产区;自育良种替代ROC22成为第一大甘蔗品种;2018/19年榨季销糖量和销糖率同比明显加快;糖价走势呈先降后增,后期上涨保障了企业经营绩效。2019/20年榨季预计"产降、需稳、进口增加、销售进度加快、价格上涨后震荡"。本文针对当前糖料与食糖产业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探讨,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3/2014榨季是中国进入食糖增产周期的第3年。虽然国内产需缺口扩大,但由于国内外糖价持续倒挂、进口增长、国内库存继续增加、市场严重供大于求,导致国内食糖价格阴跌不止,制糖全行业亏损,亏损面积和亏损金额扩大,农民收入继续下滑。预计2014/2015榨季我国糖料面积下滑,食糖产量下降,但由于国内外庞大库存很难在短期内消化,后期糖价仍将维持弱势震荡。  相似文献   

7.
2020年我国糖浆进口激增引起行业普遍关注。2020年我国糖浆进口为107.96万t,是去年同期的6.46倍。2017年糖浆进口来源国以澳大利亚、智利、马来西亚为主,2020年转为以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为主。糖浆进口激增的直接原因是可以合法“避税”,进口成本低于食糖,有明显的进口利润,还可以规避食糖进口政策管理。糖浆进口对食糖产业带来了3方面影响:一是糖浆进口已成为影响我国食糖供需形势的重要变量,是我国食糖产业不稳因素;二是糖浆进口常态化且日趋扩大,不利于公平贸易格局,“仿效”行为将侵蚀现有食糖进口政策和糖料产业扶持政策效果;三是如果糖浆进口不实行管理政策,长期有可能改变全球食糖贸易流。进而提出对糖浆从糖管理、实行糖浆进口保障措施、糖水溶液不符合中国和东盟国家原产地标准、建议合理计税、加强进口动态监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食糖逐步实行价格放开、市场放开和经营放开的“三放开”政策,使食糖生产发展步入快车道。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食糖产量,1991-1992年榨季达791.64万t,创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几个榨季虽有减少,但年产量都在600万t以上。而1997-1998年榨季食糖产量首次突破800万t的大关,达到816万t,1998-1999年榨季食糖产量达882.6万t,再仓历史新高。然而,由于食糖市场的局限,加之进口糖过多,糖精等化学甜味剂超量使用,以及走私糖的一度泛滥,致使全国食糖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食糖压库过多,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无力支付糖农出售糖料款,“打白条”现象屡有发生,企业低价竞销,亏损严重,全行业亏损达数十亿元。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国家经贸委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压  相似文献   

9.
1 1998~1999、1999~2000食糖榨季价格走势 98/99、99/00食糖榨季是糖业经营极不平凡的两个榨季。国内食糖产量在连续三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98/99食糖榨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年产糖880余万吨,创我国食糖产量历史新高,0加上上榨季库存,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全国糖价由开始的3 300元/t左右,下跌到最低2 200元/t,较上年同期下降900元/t左右。99/00食糖榨季在南方主产区遭受霜冻等不利条件因素影响下,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83-83
日前,国家发改委经贸司表示,2005年国内的食糖消费总量预计为1100万-1150万t,食糖的进口配额为194.5万t,国内总供求缺口尚有100万t。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糖业长期以来“自给自足,受国际糖市影响不大”的历史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公示了2020年第一批建议批准的限制进口类申请明细表。到2020年10月19日,全年共审批了13批次进口废物的许可,共审批进口废纸6,748,740t,同比2019年减少了4,003,145t,下降了37.23%;企业数66家,同比减少了13家。  相似文献   

12.
2005/06年制糖期全国食糖产量881.5万t,消费量估计达到1070万t,主产区白糖平均售价达到4500元/t,制糖企业取得很好效益.新形势下制糖行业将发生转变,一是食糖流通企业经过整合力量不断壮大,二是市场化、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三是食糖价格将总体走高,四是甜菜糖和淀粉糖将加速发展.在新形势下制糖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制定市场营销战略,重视销售网络渠道建设,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3.
云南甘蔗糖厂的榨季设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云南蔗区以山地甘蔗为主,持续下雨1天左右常导致糖厂停榨,因此月降雨量决定了榨季安排;因云南气候特点,6月份甘蔗伸长生长最大,大大高出其它伸长生长月份,提早开榨可以保证第二年甘蔗高产;目前甘蔗生产陷入恶性循环,提惠开榨,选用早熟高糖品种可以使原料蔗生产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黄世明 《甘蔗糖业》2021,50(2):23-28
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也是全球第3大食糖生产国,但“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的食糖自给缺口约占消费量的三分之一,高达500万t左右,国家食糖供给保障压力巨大。广西是我国主要的食糖产区,占全国食糖产量约6成,本文对广西、全国和国际的糖业生产、消费、流通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广西应把保障国内供给作为糖业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国内食糖市场需求为己任,要尝试从畅通广西区内循环为主,融入国际糖业循环为辅,从供需、产业、市场、体制、民生和金融6方面,分别研究广西区内糖业小循环和国内、国际大循环,探索构建广西区内、国内、国际三循环的糖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国内糖业基本情况的分析,结合保山糖业的现状,对保山糖业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解决制约保山糖业发展的体制问题,原料问题,良种良法生产,食糖营销模式,为加强企业生产管理等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目前我国啤酒大麦与麦芽生产及市场的热点问题我国的啤酒与啤酒原料行业,虽然在整个国民经济这块大蛋糕中占很小的比重,但也涉及到500余家啤酒工厂、120余家麦芽厂、30余家科研单位、经营1200佘万亩的广大啤酒大麦生产者和众多的啤酒大麦经销商。本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都亲身经历了至今尚未完全落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