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至今沿用的圆柱平面铣刀都是制成等螺旋角的(ω=20~45°),这种结构的铣刀沿齿长方向的磨损不均匀。美国孟鸠斯德科学与技术大学试验研究沿齿长方向制成变螺旋角的铣刀,结果磨损均匀。试验用的圆柱平面铣刀刃宽(齿长)57.15毫来,铣削宽度31.75毫米,沿海齿制成三段不同螺旋角ω=15°、25°、37°(如图),结果表明:铣刀刀齿沿后面的磨损随螺旋角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黄富贵 《工具技术》2007,41(6):116-118
针对渐开线圆柱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的传统测量方法精度低、操作复杂等缺陷,提出用三坐标测量机精确测量圆柱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的方法,介绍了其测量原理及步骤,并进行了测量精度分析。理论分析和测量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简便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喷油螺杆压缩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根据端面型线建立转子螺旋曲面方程,利用无瞬心包络法原理,并分析了精加工过程中成型铣刀与转子的相对运动关系,推导出具有一定前角和恒定后角的铣刀刀刃廓形方程;利用MATLAB仿真,得到铣刀刀刃廓形曲面图,利用UG软件绘制出铲齿成型铣刀的模型图,实现建模;考虑到螺旋槽加工过程中铣削力和切削热引起的刀具变形对转子加工精度的影响,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得出转子加工过程中刀具的变形量很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4.
耐热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极限,较大的韧性和低导热性,所以在铣削加工时比较困难。采用螺旋角圆柱铣刀加工效果很好,但螺旋角选择应合理。选择不当将使刀具磨损厉害,降低刀具寿命;合理选择铣刀螺旋角,可有效地提高刀具使用寿命。螺旋齿圆柱铣刀对耐热合金钢切削,沿螺旋齿切削刃方向的切削速度u_8,对铣刀的使用寿命起有利作用。切削时不仅有剪切断裂切屑作用,易于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等螺旋角指形铣刀的基本概念;并用简明的数学方法,推导出表征等螺旋角指形铣刀刀刃曲线的基本微分方程;提出了在用“干涉法”加工该类铣刀前倾面的情况下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使用有限元软件AdvantEdge建立三维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螺旋角、刀刃数及涂层对硬质合金平头立铣刀顺铣铣削0Cr18Ni9不锈钢时的应力、温度、功率和切削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参数变化范围内,对F_x的影响:刀刃数涂层螺旋角;对F_y的影响:刀刃数螺旋角涂层;对F_z的影响:螺旋角刀刃数涂层;对温度的影响:螺旋角涂层刀刃数;对应力的影响:刀刃数涂层螺旋角;螺旋角、涂层和刀刃数对功率的影响不大。综合考虑应力、温度、功率和切削力,铣刀螺旋角选为30°、刀刃数选为4、涂层选为TiAlN时,刀具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圆柱斜齿轮接触精度的优劣,与齿轮的螺旋角误差有直接的关系。我厂对斜齿轮螺旋角误差的测量主要是在瑞士SP—60万能渐开线检查仪上进行,但不能对所生产的齿轮逐批逐件的检查。而我厂产品多为小批量,更换比较频繁,因此在生产中需要采用一些比较简易可行的测量方法,以增加斜齿轮螺旋角误差的检测频数。一、利用光学分度头测量斜齿轮的螺旋角误差 1.测量原理由于斜齿轮分度圆螺旋角β,与导程H有如下的关  相似文献   

8.
圆柱铣刀前刀面法曲率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保证设计法向前角的前提下,推导出了圆柱螺旋刃铣刀前刀面的法曲率计算公式,为高性能圆柱铣刀的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接触方式对弧齿锥齿轮装配式铣刀盘刀刃径向跳动测量时存在接触力的影响,由于接触力大小不定,增加了测量系统误差.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弧齿锥齿轮装配式铣刀盘刀刃径向跳动进行非接触式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分析,数据自动提取,实现对切削刃径向跳动的测量.该方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接触式测量的不利因素,提高了测量的重复精度及测量效...  相似文献   

10.
当用圆柱形铣刀进行铣削加工时,其刃齿螺旋角对其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可以说螺旋角为零的(直齿)圆柱形铣刀,其寿命最短。 工厂的研究及试验指出,不论使用以何种材料制成的刀具,在对耐热合金进行断续的铣削加工时,其寿命都将会降低。 如果把圆柱形铣刀刃齿给以螺旋角ω。,则切割条件将会大大改善,而铣刀也得到更平稳的负荷。 为此,我们会用带有不同螺旋角的圆柱形铣刀,对“Б”号耐热合金进行过铣削试验。 试验时采用如下数据:刀具材料为高速钢P 18;铣刀直径为80公厘;刃齿螺旋角大20、25、35及45°,刀齿数z= 10。 刃齿切削部分,在法…  相似文献   

11.
罗颖  戚煜峰 《工具技术》1995,29(12):14-16
用数控铣床加工等螺旋角锥度棒铣刀贵阳工具厂(550003)罗颖,戚煜峰一、前言北京煤矿机械厂早在1974年就在万能铣床上试制出了第一批等螺旋角锥度立铣刀。这种铣刀克服了直刃锥度铣刀和等导程锥度铣刀切削不平稳,刀刃各处负荷及磨损程度不一致,效率低,耐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向量分析法详细分析并建立了螺旋槽盘形铣刀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了螺旋槽盘形铣刀刃形参数化设计及绘图软件,大大地提高了螺旋槽盘形铣刀的参数化计算精度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过程中,用直廓截形代替盘状铣刀刀刃理论截形所产生的偏差会影响螺旋锥齿轮齿面加工精度。针对该问题,分析了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从刀刃到形成齿面的数学模型;依据空间啮合理论计算盘状铣刀刀刃实际截形,分析并建立了盘状铣刀刀盘半径偏差与齿面误差的关系;进一步推导出刀具实际截形误差的计算过程;最后根据螺旋锥齿轮的加工原理对刀具的误差进行了补偿计算,并对补偿结果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证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采油螺杆泵螺杆形状的分析建立了螺杆螺旋曲面方程;利用成形铣削原理和坐标变换理论,从成形铣刀与螺杆工件的相对运动关系出发,建立了基本的铣刀刀刃廓形方程。根据铣刀的实际使用情况,针对成形铣刀用钝重磨后产生的加工误差,进一步建立了具有合适前刀面和恒定后角的铣刀刀刃廓形方程。对廓形方程进行干涉检查,保证了铣刀廓形的正确性。该铣刀刀刃廓形方程为铣刀的设计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技术市场     
一、大螺旋角立铣刀、锥度立铣刀开槽新工艺一般工厂,生产大螺旋角立铣刀,铣出的刀刃前角与设计前角相差甚远:生产锥度铣刀,铣出的前角前后段不相等。新工艺从锥度铣刀刀刃各点成型瞬间,工件、刀具、机床的相对位置入手,导出一整套新的计算公式,并推导至立铣刀的开槽,使上述两个问题顺利解决,铣出的前角前后段相等,且与设计前角相等,误差不大于5%。新工艺计算不太复杂,不需用空间共轭曲面的原理在大型计算机上解超越方  相似文献   

16.
用立铣刀的圆柱刃铣削平面,对其平面度误差的分析,很少考虑到铣刀的螺旋角。我厂用加长立铣刀(圆柱刃长110mm,直径φ40mm)的圆柱刃加工深106mm,宽178~(+0.16),长875mm 槽的两侧面(见附图),出现槽宽超差。在槽深106mm 处,各点相差较多。单侧面上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0.11mm,槽宽两侧对应,并呈现规则的波浪式起伏状。在槽的表面,沿走刀方向的直线度基本不变。根据上述情况分析,铣削平面度超差,可能是由铣刀螺旋角引起的。为此,我厂对铣刀螺旋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机械强度》2017,(4):810-815
变螺旋铣刀可降低加工过程表面位置误差,进而提高加工精度。考虑变螺旋铣刀的变端齿距和变螺旋角几何特性及刀齿的切削过程分段特性,构建了变螺旋铣刀每齿进给量时变模型和切削力预测解析模型。开展了铣削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基于理论模型,进行了变螺旋铣刀切削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常规铣刀实验所得的切削力系数,可用于变螺旋铣刀切削过程切削力预测;铣刀变螺旋角特性可显著影响切削力,刀齿螺旋角度越大,其切削力峰值越小,而每齿的切削力相位宽度随着螺旋角的增大而增大;铣刀变螺旋角特性对切削力的影响在大轴向切削深度时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圆柱铣刀和立铣刀等螺旋齿刀具的螺旋角β是保证铣削平稳和排屑畅通的重要参数。以前的标准铣刀的螺旋角均较小,刀屑容易堵塞在齿槽中间,易造成崩刃和打刀。为改善铣刀的切削性能,增加铣削的平稳性,使排屑顺畅,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采取增大螺旋角的措施,有时可大至60°,甚至更大。而它的齿槽的铣削,一般在X62W卧式万能铣床上用不对称双角铣刀铣削。但由于受到X62W铣床工作台扳转范围±45°条件的限制,因此对铣刀垂直于  相似文献   

19.
王晓明 《机械制造》2000,38(10):50-51
从原理出发,结合实践,从螺旋角的推算与顶圆柱面上的螺旋角、标准中心距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式斜齿圆柱齿轮螺旋角的测量方法与装置。根据最小二乘法将被测斜齿轮端截面上的采集点拟合成一段平滑曲线(齿廓),求出该曲线与分度圆的交点位置,依次进行若干个端截面的测量,得到同一个轮齿不同截面上齿廓与分度圆的若干个交点位置,再经直线拟合,利用坐标法计算出直线的斜率,可得到斜齿轮的螺旋角。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齿轮测量方法可有效提升斜齿轮螺旋角测量的精度与效率,也适用于斜齿轮各项误差的精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