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开发区扶余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透储层,由于储层发育差,常规压裂和注水开发难以建立有效驱替,压裂后措施效果差,为此开展了缝网压裂增产试验。通过对扶余油层储层特点、地应力等分析,确定可采用缝网压裂增产技术,通过优选压裂液组合,优化施工参数等方式,提高施工净压力,增加裂缝复杂程度。现场试验2口井,压裂后产液效果比较明显,平均单井初期日产液量15t,为同区块日产液量的2倍,缝网压裂技术为扶余油层产量动用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缝网压裂技术已成为低渗特低渗透储层改造的主力技术,缝网压裂技术试验不是仅仅以提高单井产量为目的,而是以大幅度提高特低渗储层整体有效动用为目标,Y油田在某区块开展了整体缝网压裂改造,充分结合储层发育、开发动态等地质条件,通过区块压裂井层的整体优化、单井规模的个性设计,在储层大幅改造增产的同时,调整平面及层间矛盾,实现区块整体开发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庆外围低渗油田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厚度薄,直井开发效益差。水平井压裂开发是一种提高低、特低渗透油气藏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手段。朝阳沟油田早期开展过水平井全井限流法压裂试验,但水平井全井限流法压裂存在针对性差,部分储层压不开及小层规模难以控制等问题。为提高水平井压裂的针对性和压裂效果,在低渗透油田某区块开展了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试验,探索提高特低渗透储层单井产量的有效技术手段,为特低渗透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外围S油田低渗透扶余油层储层物性差,注水受效差,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单井产量,在该油田开展缝网压裂试验,并与常规压裂效果进行对比,探索低渗透扶余油层有效动用方式,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大庆外围油田已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储量约5.65亿吨,共有油水井23800多口,是油田实现4000万吨稳产的重要接替区块,主要分布在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其埋藏物性已远远低于油田开发的三类储层标准。由于其低孔、低渗、低丰度、低流度的特点,压裂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注水开发难以建立有效驱动,经济效益差。低渗透油田储量要通过压裂才能得到有效动用。长垣油田纵向分布上百个油层,具有小层多、岩性复杂、储层以及隔层薄等特点,分层压裂难度进一步增大,储层动用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外围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而且外围油田压裂井选井选层的难度越来越大,压裂井条件越来越差。压裂井中二、三类区块的井数比例增大。压裂井中注水受效程度越来越低。重复压裂井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6.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动用是今后油田发展方向也是技术难点。通过对Y区块缝网压裂试验,研究与井网形式和砂体发育特征相适应的储层大规模缝网压裂改造参数优化技术,确定合理的选井及选层标准。形成与缝网压裂相配套的水驱调整技术,实现致密储层有效开发动用。  相似文献   

7.
以取心井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毛管压力曲线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储层物性测井参数解释结果,对塔南凹陷南屯组储层(南一段和南二段)从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南二段储层总体要好于南一段。南二段储层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18.43%,有效渗透率平均值为29.29 mD,为中孔低渗型孔隙特征;南一段储层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11.10%,有效渗透率平均值为9.32 mD,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发育一定的次生孔隙。喉道分为4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类型、岩石粒度、溶蚀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8.
姚店油田大部分区块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其中贾409-贾256井区为典型代表。该井区主要开发矛盾是单井产能低,部分井水窜、水淹严重,多数井注水见效难。本文分析认为储层物性差、启动压差大、平面非均质性强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矛盾的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了"缝网多段暂堵压裂+后期自吞吐开采"这一非常规组合开发调整工艺。"缝网多段暂堵压裂"可在特低渗储层中形成彻底的裂缝网络,尽可能地沟通常规改造工艺难以触及的油气,而"后期注水自吞吐开采"利用了特低渗储层近双重介质的特性,可通过渗析作用提高基质中的采收率。经本文论证姚店油田的长6特低渗储层完全符合这一组合工艺方式。这一新的设想为高效开发特低渗储层、为延长油田的稳产增产指出了新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文东油田深层低渗油气藏地质特点入手 ,论述了压裂改造和地层保护技术 ,进行了压裂选井分析 ,确定了压裂选井方法及压裂时机 ;研究了低伤害预前置液 ,并通过压裂伤害机理分析 ,确定了储层保护方法 ,通过压裂井实例 ,阐明了提高深层低渗油气藏压裂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云南化工》2019,(10):152-154
M油田长7储层属于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较强,储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制约了该地区有效储层下限的研究,因此只有合理利用储层物性资料和试油资料,运用多种有效储层下限方法,才能得出更科学的有效储层下限值。采用试油法、测试法、分布函数曲线法、驱替压力实验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5种方法,确定M油田长7层的有效储层下限值。结果表明,M油田长7层孔隙度下限值为5.3%,渗透率下限值为0.04mD。根据已有的试油资料对有效储层下限值进行验证,成功率93.3%。  相似文献   

11.
油井重复压裂是指油井在第一次压裂后生产一段时间因各种原因产量下降,再在同层进行第二次(或二次以上)压裂的工艺。吉林油田红岗阶地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已历经十几年注水开发和多次加密调整,储层横向、纵向及层间矛盾逐渐突出,剩余油分布的复杂性越来越强。此阶段储层特性与开发初期相比已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特点,研究低渗油藏重复压裂技术。提出了重压井压前选井选层的原则以及压裂时机的确定。在重复压裂时以提高砂液比施工技术为基础,以扩大压裂规模为思路。现场应用13口井,有效率达到100%,达到了油田控水稳油的目的,对老油区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齐家油田古708区块扶余油层埋深2150m,空气渗透率平均为5.2×1-0 3μm2,有效孔隙度平均为14.5%,属于特低渗透油藏。油井自然产能低,需要压裂投产。为了降低压裂液对油层的伤害,针对油层特点,开展了清水压裂试验,同时根据地层特点优选了支撑剂,并对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压裂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液5.3t,产液强度1.9t/d.m;日产油4.9t,产油强度1.8t/d.m;含水6.1%,与低伤害压裂液对比,产液强度高0.2t/d.m,产油强度高0.2t/d.m,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改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对低渗油气藏进行改造时,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的供气能力较差,单一的压裂主缝无论导流能力和缝隙多长,都难以实现预期的增产效果。缝网压裂技术具有低渗透、低孔隙度和不含天然裂缝储层的优点,可以利用储层两个方向水平主应力的差值与裂缝的延伸静压力之间的关系实现储层基质向人工裂缝供油气能力的提高,实现近井以及远井地带的缝网效果,实现预期的增产改造效果。本文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低渗透油气藏改造效果的缝网压裂技术的设计思路、应用条件和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XX区块低渗油藏含油小层多、构造复杂、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藏。本文结合油田际生产情况,认真分析了历年来低渗油藏部分注采井组油井压裂选井选层的条件,并结合典型井例分析了油井压裂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对井例的分析总结了压裂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并形成了部分结论,对以后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庆外围油田的不断开采,外围油田评价日益变差。目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低丰度、低渗透率的油层。以大庆外围某油田特低渗透油层为例,对该区块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确定研究区块水驱动用界限,原油粘度、平均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粘土矿物含量和拟启动压力梯度5个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在使用综合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块进行储层评价,确定出了合理井网部署方案,为合理开采该区块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敖南油田扶余油层属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差、自然产能低、开发效果差,改善扶余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效果一直是多年来油田开发中的重要问题。为提高扶余油层产量,探索改善低孔、低渗、薄差储层开发效果的新途径,在南1井开展了欠平衡筛管完井及层内液体火药压裂配套技术试验,探索新的油层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埋藏深、高压、储层破裂压力高、地温高、特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横向储层厚度变化大、纵向分布多等特点,储层加砂困难,增产改造工艺技术面临极大挑战。针对区块储层改造难点,优化了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储层特低孔特低渗、岩石致密,采用滑溜水+胶液混合压裂工艺技术,滑溜水形成复杂体积缝,胶液携砂增大砂浓度并提高导流能力;采用分簇射孔+复合桥塞分层压裂工艺实现分层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效果,对探索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大庆油田应用缝网压裂技术开发致密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缝网压裂的层数从3-4层增加到5-8层,改造规模不断增大,而以往的配套管柱工具只能坐压4层,对于压裂5层以上的井,需要下两趟管柱进行施工。下第二趟管柱之前等停返排时间达8天以上,施工周期长、资源占用多、增加施工成本。针对直井缝网压裂需求,进行了直井缝网压裂坐压多层管柱研究,能够提高直井缝网压裂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满足低渗透储层直井增产改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老君庙油田冲断带储层具有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地层压力低等特点,并且在前期开发过程中无注水能量补充,采用常规压裂投产后存在有效期短、降产快等问题。针对冲断带压后问题提出了渗吸储能缝网压裂技术,以达到能量补充、体积改造及渗吸采油的目的。本文通过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立足于渗吸储能缝网压裂技术在冲断带的可行性,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基于老君庙油田冲断带的储层物性,优选出了一套高效渗吸压裂液体系,并且利用Mshale软件离散化缝网模型(DFN)模拟优选了施工排量、压裂液总量等关键参数,同时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4~6d的焖井原则。自2015年以来,该技术现场应用了97井次,当年累计增油25127t,平均单井增产量提高了1.9倍,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同类型储层的开发及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890-23块为纯梁采油厂一个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特点表现为,层多,层薄,跨度大,隔层厚。前期主要采用笼统压裂工艺,目的层不能同时起缝,造成改造不充分,效果不理想。目前推广应用了机械分层压裂技术,优化施工参数,控制缝高及裂缝延伸,见到了很好的压裂效果,值得在类似油井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