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在简单介绍秦山第二核电厂仪控系统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仪控系统设备老化情况,指出秦山第二核电厂仪控设备存在备件缺失、技术老化和设备功能劣化的问题。通过物项替代、设备改造和部件维修等手段解决设备技术老化问题,提高核电厂仪控系统设备的可用率,保障核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装卸料机主要功能为大修停堆换料期间装卸燃料组件,其安全稳定性是核电站核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秦山第二核电厂1、2#机组装卸料机技术改造的总体目标,为了提高装卸料的安全及效率,通过分析设备运行阶段出现的缺陷情况,确定了技术改造的总体方案和改造范围,并为现场改造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剑锋 《机电信息》2020,(20):46-47
主泵是核电厂的关键设备,其稳定可靠地运行对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核电站开始使用屏蔽电机主泵。然而,核电站仅采用单参数阈值监测的方式对屏蔽电机主泵进行监测,不能满足故障诊断的需要。为此,在对屏蔽电机主泵典型故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核电厂的实际需求,对监测系统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电流波形,分析波形特征,辨识驱动机构动作特征点,从而判断驱动机构及其电流调节输出回路的运行情况。分析结果实时保存到数据库,可用于驱动机构性能变化趋势长期分析。成果对提高控制棒驱动机构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已在秦山第二核电厂得到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核电厂长燃料循环项目中仪表漂移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长燃料循环项目是提高核电厂运行经济性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仪表漂移计算分析是该项目论证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秦山第二核电厂开展长燃料循环周期改造的实际经验,对仪表漂移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经验反馈法对仪表及通道进行了数据收集、筛选、分类,最终有效完成了计算分析,有力地论证了换料周期从12个月延长到18个月后仪表控制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秦山第二核电厂继电器机架控制系统的功能及组成,以及机架支撑垫的改造过程,结合运行期间发生的重大缺陷处理,分析并研究继电器系统的老化机理,提出相关管理建议,保证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秦山第二核电厂1、2号机组的LLS系统的功能、小汽轮机的原理结构及商运期间出现的汽机超速导致LLS发电机损坏事件,并针对试验期间超速导致发电机损坏事件分析了LLS汽轮发电机运行风险,对LLS系统运行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秦山第二核电厂堆芯指套管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套管维修的目的是保证其性能的可靠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确保堆芯测量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结合秦山第二核电厂的实际情况,论述指套管的抽拔、清洗以及移位工作。  相似文献   

9.
秦山重水堆核电厂主控室报警系统原设计采用美国RONAN公司的SS2771系列报警装置。由于相关板卡需要进口,随着原厂家备件生产的更新换代,采购费用增高且采购周期较长,对机组的稳定运行产生了影响。为提高电站设备的可靠性,秦山重水堆核电厂对主控报警窗系统的相关板卡进行了国产化。现对秦山重水堆核电厂主控室报警系统报警卡件的国产化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同类设备的国产化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核电信息     
中国将投资250亿人民币(30.1亿美元)在山东省建造一座新核电站。     核电站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海阳,将成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座核电站。此项目将于2003年首次开工,包括2套装备,每套安装能力达1百千瓦。     据有关专家介绍,核电厂的位置有着良好的地理条件及丰富的水资源。核电厂的成立将对山东省甚至整个中国东部的电力供应及环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正成功地运行着两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及广东省大亚湾核电站,总安装能力达到2100兆瓦,每年发电量约140亿千瓦小时,已占整个国家总输出电力的1%。但是这比率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     当前,4个总安装能力为6600兆瓦的核电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它们是秦山第二期及第三期工程、广东岭澳核电站及江苏连云港核电站。     王丽川摘译自《China Daily》1999年11~12月  相似文献   

11.
排出流辐射监测系统是核电厂废液向环境排放的最后一道监测屏障,起到防止意外超标排放的作用。技术人员通过报警逻辑变更,优化了该通道的报警策略,净化了主控室报警界面。该方法既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客观规律,又符合核安全监督的要求,可对国内外核电站遇到的同类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刘德军  彭峰  张逵  侯志华 《中国机械》2014,(13):234-234
秦山第二核电厂在上充泵首次解体检修时发现泵盖出现明显的冲蚀孔,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极大隐患。我们通过分析、计算、与厂家沟通,确认了设备缺陷根源,制定了应急的检修方案。并通过扩大检修,将其它泵的缺陷消灭在萌芽之中。确保了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行业信息     
国家实施推进核电自主发展的战略1.核电自主发展的三个跨越从1983年6月中国自主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站开始,到2005年秦山三期核电站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中国核电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的建成,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三个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4.
《水泵技术》2006,(4):49-50
1.核电自主发展的三个跨越 从1983年6月中国自主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站开始,到2005年秦山三期核电站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中国核电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秦山一、二、三期核电站的建成,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三个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15.
安全壳结构监测系统用于安全壳结构状态日常监测及安全壳整体结构强度试验期间数据测读.秦山第二核电厂(秦二厂)3#、4#机组安全壳结构监测系统由于投运时间过长,设备老化,存在故障较多,部分数据读测不稳定等问题,且部分数据需人工跑点读测,存在人因失误风险,同时无法实现安全壳结构相关监测数据实时采集监控.本文详细介绍了3#、4...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秦山第二核电厂1、2号机组常规岛就地用于疏水水位、EH油温、润滑油温、轴封压力以及发电机氢温、水温、油温等控制的回路调节系统改造工作进行回顾,结合现场情况,针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缺陷,总结维护消缺和持续性改进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期对后续的检修维护和系统改进、控制优化等工作提供借鉴和良好思路,保证系统和机组的良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介绍秦山二厂1、2号机组燃料转运装置的改造原因、改造范围、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改造后的调试内容和取得的收获。改造后的转运装置在秦山二厂大修装料过程中运行可靠稳定,节约时间,提高了经济性。本次改造的顺利实施为国内其他核电站类似改造项目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压水堆型技术的核电站,对核电厂中给水泵驱动常用的几种形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主要介绍了高效的液力驱动系统——调速行星齿轮装置Vorecon在核电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国产0.6kMWe压水堆核电厂,追溯核电主流型压水堆的起源。它源于核潜艇、流于核电厂、渊于核航母,在秦山发展成中国核电标准。这是邓小平“军转民”思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核电站厂房辐射监测系统(KRT)是核电厂辐射监测的中枢,对保障核电厂辐射安全十分重要。本文对KRT系统的功能特点、探测器选用、国内外厂商供货情况、国内核电厂应用进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这对目前KRT设备市场处上于弱势地位的国内厂商进行相关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