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深化设计、预制生产、装配式施工3方面,系统阐述装配式建筑全过程建造技术要点,根据工程经验,总结装配式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并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部分和现浇混凝土建筑的建造模式基础上,提出基于"六化"策略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化创新建造模式,对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广州建筑》2021,49(3)
智能建造和智慧建造的实质与基本是数字建造,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的协同发展必须做好数字建造工作。本文较为详细介绍了数字建造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实施路径,并以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装配式建筑工程为例,详述了数字建造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碰撞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效果。通过采用数字建造技术,项目工期缩短20%,总成本降低约5%,项目被评为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实现了提质降本节时的目标,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建筑装饰技术在设计、选材、构造、施工方面均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美术规律和工业化方法,广泛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并向高层次、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而建筑装饰工程关键在于抹灰工程.如何改革抹灰工艺是建筑业当前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铁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综合利用项目是地铁上盖区装配式建筑群体项目。地铁上盖区的综合开发运用,改变了建筑业对土地的运用理念,对“节地”有前瞻性,装配式工程的推动,对地铁上盖住宅工程有促进意义。促使将大面积地铁上盖场地有效利用,项目具有较好的绿色建造设计理念。前期即对项目进行周全的绿色建造施工策划,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绿色建造施工的管理,全面提高该项目的绿色建造水平。  相似文献   

5.
建筑外墙装饰抹灰工作主要是在墙面上抹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等面层工程,科学、合理的抹灰工程可进一步发挥防潮、防风化及隔热等作用,以免建筑外墙受雨雪侵蚀.建筑外墙装饰抹灰施工作为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工作,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需积极掌握各环节施工技术要点,做好各环节施工质量把控,保证外墙装饰抹灰施工质量可靠性,基于此,对建筑外墙...  相似文献   

6.
国家提出要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转变“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设方式,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在建筑工业化领域实施智能建造模式是推动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使整个工程实际施工实现从传统现场施工到项目的工厂化生产,有助于解决人力资源不足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痛点,从而有效提高工程建造的效率和控制施工成本。本文以智能建造为切入点,基于钢筋智能化生产加工领域内实际生产成本数据,将数据同步至质量追溯系统,分析当前成本控制效果,为钢筋加工智能化生产领域的成本控制提供降本增效措施建议,为推广成型钢筋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苏海龙 《建筑施工》2020,42(8):1544-1546
以剧院装饰工程中BIM、三维测量、施工仿真等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数字化建造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流程中的运用。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项目降本增效,节约了施工周期,同时提升了工程质量与效率。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钢结构建筑智慧建造关键技术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及其应用总结;根据工程背景分析大型钢结构建筑建设难点,提出智慧建造技术应用的关键点对智慧建造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基于BIM的协同设计与数据准备、基于BIM技术的多维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少人化智慧建造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李卓衡  林森  罗康  刘占省  刘司博 《建筑技术》2023,(22):2793-2796
智能建造是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转型的关键途径,它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传统的建造过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高效、精准、可持续的建筑施工。以雄安启动区大学园图书馆项目为例,将多种关键技术融合应用于建筑领域,构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智能建造框架,阐述了BIM等信息技术在雄安启动区大学园图书馆现场施工的应用。通过运用BIM等技术,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效率,提高了施工的质量,为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上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确定建筑物建造过程碳排放的计算边界入手,将建筑建造过程碳排放分解为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场内运输和施工临设等六个部分,利用《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中的机械台班消耗量和《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单位机械台班能源消耗量等基础数据,提出了建筑物建造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以北京某工程为例,介绍了建造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