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泰山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泰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基于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调研的结果 ,分析泰山在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并从风景资源的角度 ,对泰山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可 《规划师》2024,(2):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保护地,其规划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展开研究有利于探索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提升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因此,以罗田大别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从风景资源评价、现状分析,以及空间布局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等方面对其规划实践展开详细的论述,以期为相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背景及保护培育规划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引出生态资源评价及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风景名胜区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通过评述与分析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公园的生态资源及生态敏感性研究现状,构建了较国内现有研究更加科学、客观的基于生态资源评价结果的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此方法可以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判断矩阵的校核得出特定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受到破坏与威胁的程度及其敏感性,对于风景名胜区生态保育规划中优先和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确定、保护策略与措施的制定,以及风景名胜区性质功能的定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石花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最新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景观网络的构建与组织"的景观生态规划理念,通过将采用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获得的成果融入总体规划来帮助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振鹏  张文 《中国园林》2008,24(2):71-75
城市边缘区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近郊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地带,是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处理好这对矛盾对促进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的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论述了城市边缘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特征,深入分析了存在的景观生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我国城市边缘区风景名胜区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特色 该系将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管理两大学科合二为一,目前是中国首创、世界唯一的系,隶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三大主导方向与团队 1)景观旅游规划与设计理论方法; 2)景观资源发展与游憩行为策划规划; 3)景观旅游科学与工程技术。办学宗旨目标 面向整个国土、城乡、城市的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服务国土规划、环境工程、城市绿化、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主管风景名胜区的等部门院所,培养掌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7.
基于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景区分级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敏感度是景观被注意到的程度的量度,用地适宜性是用地适宜建设程度的量度,两者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千佛山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子景区详细规划借助Arc GIS平台进行景观敏感度和用地适宜性评价,基于这两项评价进行景观综合保护分级,制定分级保护策略,对规划新增景点选址和布局游览设施选址从景观敏感度与用地适宜性评价方面进行辅助决策,提高了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赵粲 《中外建筑》2014,(8):84-85
本文针对如今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审批开发热潮,首先阐述了风景名胜区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具体情况,主要从原真美、生态多重保护角度进行分析探讨,最后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路线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为新的风景区规划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地处闽南的漳州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为案例,运用GIS技术手段,关注漳州的生态脆弱区域,分析生物多样性及生态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诸要素在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人们休闲游憩要求、延续地域文脉及保护历史遗产等方面的作用,提出构筑市域风景名胜区体系,达到自然、社会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规划在整合市域现有及潜在的风景资源和全面保护的基础上,确定风景名胜区体系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发展模式,注重区域的统筹协作及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在较为宏观的视角下构建市域生态网络,使设立的风景名胜区成为市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规划完善了各风景区之间的交通布局,将游憩体系与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构建模式、风景资源利用的侧重点和开发时序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定位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二者地理分布呈明显耦合状态,因此研究二者在规划内容和技术手段方面的互相适应性,具有必要性和普适性。以文化空间为线索,分析总结传统村落与景区面临的协调问题,基于2类规划现行编制要求与内容分析,梳理出2类规划的互适性影响因子指标体系,是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互适实践的重要切入点。以贵州省石阡县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楼上古村落景区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规划互适的重点问题包括:资源保护规划中的高级别景源和传统建筑的关系,景观与生态保护规划中景区科学规划与传统村落自然保护历史经验充分结合,居民点规划中在搬迁型、缩小型、控制型及聚居型的基础上增加保护型,设施配套规划中结合景区地方居民和游客需求统筹考虑,建设项目整合实施的统筹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风景区规划中的旅游价值观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恩 《中国园林》2007,23(4):18-21
旅游是风景区最基本的利用方式,但是,指导风景区规划实践的旅游价值观念,并没有在农耕时代“天下名山”思考模式基础上有大的更新和发展,因此,今日的风景区规划需要在深入传统寻求资源的同时,借鉴国外经验,重新建构我们的旅游价值观系统,需要明确风景区旅游不仅仅是产业、更是事业的价值观,需要强调并实践“旅游就是教育”的理念,需要重视风景理解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新辟风景区需要从“天下名山”审美模板向“国家公园”审美模式转变,游憩形式需要从“观光”向“户外活动”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多年来快速化、粗放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非集中建设区有关保护与发展、规划与建设、实施与管理等问题愈发突出,而我国空间规划与行政机构的变革为解决非集中建设区众多问题提供了时代契机。本文突破"城市非建设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概念的局限性,针对各市新一轮总体规划提出的"非集中建设区"进行概念内涵解析,剖析了非集中建设区规划管控现状问题,借鉴了西安、上海、台湾地区的实践经验,在统一规划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提出采取"多规合一"的全域空间规划模式,构建系统化、统一化规划编制与管控体系,以及通过功能主导的政策分区、"规土合一"的土地用途、"生态保护与建设控制"的双向指标等管控方式实现非集中建设区统一性规划、整体性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唐军  杜顺宝 《中国园林》2005,21(7):17-21
通过对天山天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的回顾,在分析天山天池风景区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总结了总体规划中一些决定规划走向的问题和相应的方法与对策,并对我国西部落后地区的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关系提出了一些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风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严华 《中国园林》2006,22(11):86-89
针对城市边缘组团建设发展形势与要求的变化,分析城市边缘风景地区的特点,研究该类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立足于规划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高效使用之间相互平衡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并衔接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领域内各类规范、标准的用地分类模式,对该类地区的用地分类体系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初步研究建立起与此相适应、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并重的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仇保兴 《中国园林》2002,18(6):3-10
从分析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形势,总结各地的经验和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入手,说明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不可避免的规律性和多种功能性,以及对景区资源的两重性,进而概括出当前较普遍存在的长官意志、崇洋媚外、一哄而上,急功近利、盲目错位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等6种错误开发方式。虽然这些问题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但由于风景名胜资源的脆弱性与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由领导干部错误指导思想所导致的恶性开放方式,认真按照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切实加以解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运用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就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在持续高涨的旅游业发展和城镇化浪潮中,保护和利用好风景名胜资源,提出了加强管理和调控的10个方面的重点,以确保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春玲 《中国园林》2006,22(11):90-94
为了避免风景区建设对区内社区居民生活的不良影响,社区参与为当地居民在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与体现自身利益提供了良好途径,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社区发展与社会发展共赢,维护社会公平,达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温州三垟湿地公园保护与建设、武汉木兰山风景区刘家山清凉寨景区规划过程、九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入口景区规划中公众参与过程的不同模式的记述与解析,阐述了将“维系当地居民生活”责任的内涵用于实际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当地居民参与风景区服务,使其直接从风景区的建设与保护中受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景名胜区《建设事业技术政策纲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路  王磐岩 《中国园林》2005,21(10):52-54
综述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国内外水平比较与发展趋势分析,提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严华 《中国园林》2007,23(3):39-44
城市近郊风景旅游区中,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渐趋尖锐,单纯强调保护与片面进行开发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主持编制的北京市海淀北部地区的4个风景地的规划实例,从概念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行动规划等各个规划层面积极探索,希望在风景规划中寻求一种生态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之间高度平衡的规划方法,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城市园林规划专家程世抚先生,走过了一条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和科技专家的道路.他早年留洋造就了学贯中西,但却不一味崇洋;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坚持要继承发扬民族传统,推陈出新;在城市规划、风景区与园林规划、园林绿地、城市建筑艺术布局与园林化、旅游与经济等问题上,都有非常精辟的论述.一家三代都为我国的园林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黄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庄优波  杨锐 《中国园林》2006,22(12):32-36
分区规划作为协调保护和利用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以黄山风景名胜区为例,介绍了现状多种分区并存的局面和分区之间的结构,分析了现状分区规划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再从分区类型、管理政策等方面提出规划改进意见,包括将分区细分为四大类十小类,以及针对具体的人类活动、人工设施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制定管理政策,最后提出分区监测的概念,并对监测指标和标准的选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