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迄今已通过公约下七个条款的实施指南.公约实施指南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社会各界存在模糊认识.本文拟从条约内涵角度,结合实施指南的特征,综合分析论证公约实施指南不是条约,没有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及其第9、10条实施指南部分案文(FCTC/COP4(10)号决定)关于烟草制品成分管制和烟草制品披露的规定进行解读,结合成分管制和披露在业界的实施状况,分析其可能对中国烟草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2001年5月,中国政府签署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或《斯德哥尔摩公约》),该公约于2004年11月对我国生效。根据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制浆造纸行业是进行二噁英减排的重点行业。为减少制浆造纸行业二噁英的形成和排放,推动制浆造纸行业"最佳可行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环境保护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增强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近日环境保护部根据《环境保护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等规定,制定并发布了《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实施,将对我国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印刷行业公约》的实施,2003年4月,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制定和公布了《遵守<印刷行业公约>先进事迹表彰办法》(草案),决定对执行《印刷行业公约》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并于2003年12月发出通知,号召会员单位总结本企业执行《印刷行业公约》的成绩和体会。在《印刷行业公约》发布一周年之际,协会根据一些企业的自查和总结,于2004年4月6日舟山年会上表彰了13家会员单位,其中5个受表彰单位在大会上交流了他们的经验。这些单位通过自查,加深了对《印刷行业公约》的理解,增强了企业信用管理意识,进而也达到了协会“呼唤行业诚信,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6.
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定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对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实施机关、管辖、适用以及行政处罚的决定和执行程序乃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这一法律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7.
CISG下的根本违约制度是当今国际贸易交往中得以广泛认可适用的规则,本文着重对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通过国内相关法律与《公约》中关于根本违约制度规定的对比,总结我国在应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根本性违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2015,(4):133-134
第一条:为做好我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监管工作,规范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日常监督检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日常检.适用本办法。县级以上(包括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  相似文献   

9.
按照2005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决定,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已于2006年1月在我国生效,中国履行《公约》的工作已经启动。为了使我区烟草行业更深入直观地了解《公约》的内容,笔者根据国家局近年来的一系列控烟活动、研讨会议的相关资料对《公约》及其影响和对策进行解读,期望能对推动与《公约》相关的研究、履约工作的深入开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实施《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保健食品命名指南》,做好相关衔接工作,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通知,明确了实施保健食品命名规定和命名指南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用油中苯并(a)芘(B(a)P)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对食用油中B(a)P来源、限量、样品预处理及其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从食用油原料、加工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和脱除方法,并建议逐步调整我国食用油中B(a)P限量,使之接近或达到国际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对近年来电子烟、加热烟草产品、鼻烟、嚼烟等新型烟草制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发展和法律监管动态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新型烟草制品在市场发展和法律监管方面的变化趋势、主要特征,结合当前行业新型烟草制品发展现状,从行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监管政策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食品索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食品索证的法律制度 ,明确了索证形式为合格证和化验单。本文针对贯彻实施这一法律制度过程中在某些方面 ,如合格证的表现形式、食品企业的出证资格、索证范围与违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强调索证工作应当力求 :范围界定合理 ,管理分类进行 ,形式符合实际 ,处理宽严适度。同时认为 ,对于“合格证”以及食品企业出证的法律地位 ,应当在执法实践中给予肯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在索证方面的权利、义务 ,卫生监督机构对索证的管理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小华 《食品与机械》2015,31(1):265-268
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日益增强,但是,媒体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却存在不客观、不及时以及处理模式有瑕疵等问题。文章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探究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的存在,指出国家应当在法律规范上明确媒体食品安全监督权力的存在,建立对恶意虚假报道的法定追责机制,对操守不良的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定隔离机制,以及建立食品安全行政监管机关同媒体间的法定双向沟通渠道等。最终使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5.
从一起食品卫生处罚案件出发,展示其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集中呈现的处罚对象、法律解释和证据规则三大法律争点。借助行政相对人理论,合理解释案件的处罚对象应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而非直接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借助法律解释理论,反驳了机械的字面意思解释方法;利用法律位阶原理,说明了作为《食品卫生法》下位法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办法》在无细化上位法规定的情形下,不构成对《证据规则》的违反。  相似文献   

16.
于杨曜  林路索 《食品科学》2019,40(19):370-377
回收塑料用于食品包装制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对此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推动我国食品接触塑料包装制品再生利用的法律规制,以食品安全为中心,兼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在保障食品接触材料对食品安全性的基础上,既能促进食品包装再生利用产业发展,又能推动废弃塑料治理与环境保护,实现食品安全前提下的资源循环利用与消费升级。本文从我国法律规制的发展概况出发,在论述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域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确认回收塑料的法律地位、制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食品接触再生塑料包装的市场准入、构建再生利用社会共治格局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The lead contents of various foodstuffs pickled and canned in vinegar were measured using ion selective analysis and microprocessor unit on pre-nitric acid digested samples. These included cucumber, sauerkraut, mixed pickles, leeks, and mustard greens. Where possible these valu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fresh produce or the product pickled and stored in jars. In all cases studied, the fresh or bottled products showed levels well below the legal limit of 2 ppm (Food & Drug Act, Ottawa, 1975). In the case of the canned products all the lead levels were grossly in excess of the legal limit, varying from 5–10 ppm.  相似文献   

18.
The efficacy of botanicals in medicines can be substantiated with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whereas in foodstuffs, this is often not possible. In Europe, for example, the evaluation and subsequent authorization of health claims on herbal dietary supplements (HDS) have been put on hol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in international legal frameworks of foods and pharmaceuticals. Both legal sources as well as scientific studies offering insights into these regulatory frameworks were included into the analysis. The international approach toward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for substantiating efficacy of botanicals varies highly. For herbal medicines, substantiating efficacy with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is possible in all studied jurisdictions, except for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DS efficacy can only be substantiated with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in India and New Zealand, although the enforcing authorities do not describe which data are required. Australia and Canada regulate botanicals in a separate “borderline” category from foods and pharmaceuticals. Both jurisdictions allow for substantiating efficacy with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This study's second objective was to asses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in the European legal framework, in light of the ongoing political debate regarding the use of traditional eviden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nalyzed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would require major revisions of the current European legal framework. Thi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pproaches might, however, aid in deciding upon future approaches for substantiating health claims with evidence on traditional use.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发达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特点,提出了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法律建议: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和执法力量,切实提高执法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全方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