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精确地预测极端天气下的风速能为配电网防灾抗灾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提出基于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和误差修正的组合模型对极端天气下的风速进行预测.首先对天气数据进行预处理,用TCN提取多特征数据的时间序列特性,将提取信息输入到BiLSTM中进行风速预测.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引入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对误差序列进行分解,分别对分解后的误差子序列构建BiLSTM模型进行误差预测,用误差预测值对风速预测值进行误差修正.结合河南省某地实测天气数据进行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预测风速,并在极端天气发生时,对风速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风速的多步预测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信号分解和灰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混合预测模型。首先,使用具有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将原始风速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函数和一个残差序列,并使用偏自相关函数法对模型输入进行特征选择;其次,在分解子序列上分别建立模型并进行预测,构造多输入多输出策略的极限学习机神经网络,使用灰狼优化算法求解其中的最优化隐含层权值和偏置;最后,对子序列进行重构并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使用时间分辨率为15 min的多组实测资料开展模拟实验,所提模型在3个风电场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59、0.925、0.927 m/s,均低于其他对比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在未来4 h风速预测即16步预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风速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超短期风速联合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与局部均值分解分别将风速数据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平稳的分量,然后采用灰狼算法进行参数寻优的支持向量机(GWO-SVM)对分量进行预测,最后整合所有分量的预测结果得到风速预测结果.此外,为了减小预测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对误差类型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突变的误差校正方法,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直接对误差值进行校正,有效地减小了风速预测的误差.最后,通过仿真实例,证明了该风速联合预测模型和误差校正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风速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和卡尔曼算法(Kalman),结合误差修正算法(EC)的短期风电功率组合预测模型。运用经验模态算法(EMD)将原始风速序列分解,提取其主要特征,降低风速序列突变性;然后利用DBN法,通过构造两种不同的输入输出矩阵,得到pro_1和pro_2两种预测功率、bias_1和bias_2两种预测误差;接着将pro_1作为测量值、bias_1作为测量误差,将pro_2作为观测值、bias_2作为过程误差引入Kalman模型,得到预测结果 pro和预测误差bias;最后利用EC算法对pro和bias进行修正。仿真结果表明,DBN-Kalman-EC模型能有效中和bias_1和bias_2两种误差,降低了预测误差,修正预测值,有效地提高了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海上风速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加权回归的周期趋势分解(STL)改进的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和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海上风速预测方法.首先通过STL分解原始风速时间序列,提高SARIMA模型季节性差分步长的准确性,再使用SARIMA模型对观测的风速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值以及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残差;然后用残差样本集训练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并对残差进行预测;最后将两部分得到的预测值求和得到风速序列的预测值.选定3个不同地点分别进行仿真实验并与改进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负荷预测模型迭代训练过程中存在误差积累的问题,提出结合叠式双向门控循环单元(SBiGRU)、完整自适应噪声集成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误差修正的组合预测模型. 建立SBiGRU模型学习在气温、日期类型影响下负荷序列的时序特征,误差特征体现在SBiGRU模型预测产生的误差序列中;使用CEEMDAN算法将误差序列分解为数个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与趋势分量,对每项分量再次建立SBiGRU模型进行学习与预测,并对各分量的预测值进行序列重构,得到误差的预测结果;对预测结果进行求和以修正误差. 模型评估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准确精度为98.86%,与SBiGRU、BiRNN、支持向量回归等方法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确定问题,提出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法预测日用水量.引入改进粗糙集算法分析日用水量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自相关系数法确定序列的相关性,并将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SADE)用于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参数,建立了基于SADELSSVM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差分进化算法(DE)和自适应遗传算法(SAGA)相比,SADE具有更快的最优个体搜索速度和群体进化速度,与基于SAGALSSVM和基于DELSSVM的模型相比,本文提出模型的预测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学习性能和泛化能力,提出了混沌粒子群优化(CPSO)算法和交叉验证(CV)算法相结合的LSSVM参数寻优方法.CPSO算法将混沌搜索引入到粒子群算法中产生初始混沌粒子,并在粒子运动中不断加入混沌扰动,实现LSSVM参数的自动选取.利用交叉验证误差构造粒子的适应度函数,为参数选择提供评价标准.陀螺仪随机漂移是影响陀螺仪性能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将经过参数寻优的LSSVM用于建立陀螺仪随机漂移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小,可为陀螺仪的故障趋势预测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CPSO算法是选取LSSVM参数的有效方法,所建的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参数(如出水化学需氧量(COD),pH值)变化过程的高度时变性、非线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IPSO-LSSVM)的软测量模型。该模型将小样本机器学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引入工业污水处理过程水质参数预测,网络训练过程中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使得该算法能够自适应获取最优超参数,形成IPSO-LSSVM算法,对工业污水处理出水COD参数进行回归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LSSVM和PSO-LSSVM模型相比,IPSO-LSSVM模型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40.9%和30.5%;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13.0%和6.6%。这表明IPSO-LSSVM模型在预测精度、收敛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LSSVM和PSO-LSSVM模型。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经验模态分解、样本熵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短期风速组合预测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将原始风速序列逐级分解成若干个规律性更强的子序列,以减小不同特征尺度序列间的相互影响,提高预测精度。接着计算各风速子序列的样本熵,将复杂度相近的序列归类形成一个新序列,以减少所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数量。然后对经 EMD-SE 处理后得到的新的风速子序列分别建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实现各模型参数的自动选取和寻优,最后将各序列的预测结果叠加得到风速预测结果。算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充分挖掘了风速序列的特性,能快速地对风速变化作出响应,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和百分比误差分别比单纯采用支持向量机法降低了5.1%和5.4%,有效地提高了短期风速预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热负荷及时准确的预测,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SSVM)算法,结合网格搜索的交叉验证参数寻优建立预测模型。实验表明,与遗传算法参数寻优的SVM相比,计算速度提高27倍,均方误差提高3倍,拟合相关参数达到99%,说明该模型能快速准确的预测预测下一个工作日的短期热负荷,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光伏功率随机性及波动性大,单一预测模型往往难以准确分析历史数据波动规律,从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门控循环单元(CNN-GRU)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优化的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组合模型.首先去除历史数据中的异常值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特征选取,以便更好地识别影响光伏功率的关键因素.然后采用CNN网络提取数据的空间特征,再经过GRU网络提取时间特征,针对XGBoost模型手动配置参数困难、随机性大的问题,利用ISSA对模型超参数寻优.最后对两种方法预测的结果用误差倒数法减小误差的同时对权重进行更新,得到新的预测值,从而完成对光伏功率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NN-GRU-ISSA-XGBoost组合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风速的强时序性和强随机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马尔科夫理论的改进风速预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分解与重构获取各层平稳风速信号,并分别对各层平稳信号进行时间序列建模预测。由于以上算法在风速剧烈变化时存在预测失真,依据风速的马尔科夫转移特性,利用时变马尔科夫一步转移概率矩阵修正各层加权叠加后的风速预测值。以风电系统为例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弧垂在计算过程中易受测量数据(温度、风速、档距等参数)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数据预处理的PSO-BP神经网络弧垂预测模型.对收集数据中部分样本缺失的情况,使用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SMOTE)对不平衡样本进行合成;构建PSO-BP神经网络用于弧垂预测,使用不同工况条件的数据训练网络,实现弧垂预测的目的,并将网络的性能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弧垂值预测后所得的误差绝对值显著降低.本文提出的模型可以加快训练速度、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风电输出功率波动大、随机性强等特征引起风功率难以预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uzzy C-Means,FCM)选取相似日和樽海鞘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SSA-ELM)的风电场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首先,采用FCM数据聚类方法,筛选出与预测日相关性较大的历史相似日,将其风速、温度、风向、气压等影响风功率的主要因素组成多输入样本集合;其次,通过训练集在训练过程中确定的网络参数,利用樽海鞘群算法在迭代过程中的充分探索和开发,优化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矩阵及隐含层偏差值,建立樽海鞘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最后,根据超短期风电并网的相关规定,针对河南省某风电场的实际数据,分别从基于相似日超短期预测、具有代表性的四季预测和滚动误差三方面进行仿真实验,与传统极限学习机(ELM)和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较高。证明了基于FCM和SSA-ELM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追踪性和泛化性。  相似文献   

16.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下的最大风能追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效果对于机组的效率有很大影响。现有的最大风能追踪策略不论是功率控制模式还是转速控制模式都是无风速测量下的最大风能追踪策略。究其原因,就在于风速无法精确测量。引入时间序列法中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对风速进行超前一步预测。根据该预测风速的大小来确定下一时刻最优功率点搜索的起始风机转速,再利用变步长转速扰动的最大风能追踪策略(爬山法)找到最优功率点。仿真表明,时间序列法对风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有效地缩小了最优功率点的搜索区间,缩短了搜索时间,提高了机组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隧道施工的同质化,提出基于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预测模型的隧道掘进机(TBM)操作参数的智能决策方法. 定义场操作系数指数(FOI)作为替代传统场切深指数(FPI)的围岩级别特征参数,使用XGBoost算法建立预测模型以实现对FOI的预测,对围岩级别进行预测、判断. 通过对优秀司机在特定FOI下TBM操作参数的选择,建立专家模型实现FOI与特定TBM操作参数的关联,实现TBM操作参数的智能决策. 使用引松工程的现场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TBM操作参数的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实现对优秀的TBM司机操作参数决策的复现,相比于以FPI为特征参数的传统智能决策系统,新系统的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两部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下降8.84 %和7.9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