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阐述了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了生态水泥、生态陶瓷和生态玻璃,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唐诗 《江西建材》2011,(3):29-30
综述了对于生态建筑的理解,阐述了生态建筑发展的动因、发展历史和概念界定等,旨在阐明生态建筑是传统建筑设计同生态学理念有机融合的结晶,以及探讨生态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生态仿生建筑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界定了仿生设计、生态建筑和生态仿生建筑的概念,比较了生态建筑与生态仿生建筑的异同,分析了生态仿生建筑设计的实质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仿生建筑的设计策略.以此来丰富生态建筑的理论,指导生态仿生建筑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4.
生态仿生建筑设计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界定了仿生设计、生态建筑和生态仿生建筑的概念,比较了生态建筑与生态仿生建筑的异同,然后分析了生态仿生建筑设计的实质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仿生建筑的设计策略。以此来丰富生态建筑的理论,指导生态仿生建筑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5.
生态建筑就是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组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本文从生态建筑和生态建材两个概念入手,提出生态建材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生态建筑材料的概念、特点及分类,介绍了生态水泥、生态陶瓷和生态玻璃,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郭万朋 《城市建筑》2014,(12):51-51
本文从探讨生态建筑的概念出发,详细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接着笔者又深入分析了生态建筑的特点。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笔者在生态理念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一些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李英 《中外建筑》2003,(5):25-27
人们认为通过建设生态建筑来改善城市的生态气候必然导致设计成本和建造成本高昂,由此会给业主、开发商或设计者带来风险。生态建筑是20是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概念,因此人们往往将生态与高技术联系起来,一些开发商也就此大肆炒做,借生态概念抬高建筑售价。其实生态并不意味着高技术、高成本,也不应该是富人的专利。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来说,完全可以从规划、设计入手,利用常规技术,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部分实现生态建筑的目标。本文总结了7大常规生态建筑设计技术,并阐述了他们的原理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关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葛盛 《山西建筑》2007,33(5):52-53
介绍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了生态建筑的由来,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准则及其道德基础,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生态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以发展生态建筑。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猛提升,然而,生态恶化、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就全国大范围的环境现状来看,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已经非常严重,因此生态建筑概念的提出对于缓解人类生活、生产与自然环境和平相处是非常重要的。从建筑学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方法进行探索分析,使人们对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邓浩  段敬阳 《华中建筑》2006,24(12):48-50
技术理性是生态建筑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不但与我们今日所面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对它的取舍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生态建筑观。本文着重分析了两种典型的生态建筑观,论述了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指出技术理性与建筑生态化并非天然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有机整合、互为促进的,并认为这种观念的确立对于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的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张晋梁  高巍 《华中建筑》2014,(10):14-18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能源消耗也越来越大,因此迫切需要在农村提倡生态住宅,虽然国家进行了部分农村生态住宅试点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该文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围护结构等节能角度以及供电、水制取及循环、供暖等能源获取角度出发,对国外"自维持住宅"单体和社区的两个案例与我国农村生态住宅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它们的各自特点和设计思路,找出彼此之间在节能和能源获取上的异同点并从中得到启示,以期对我国农村生态住宅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伟 《华中建筑》2006,24(8):4-7
建筑与城市的出现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仅仅是单方面依存的关系,而是对和谐与生态最好的注脚。部建筑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建筑、城市以及环境关系的演进历程。生态视野下建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原生态或者说自发生态建筑到生态可特续发展的时代建筑,则意味着人类进入了生态文明的时代。但在这之前,人们对建筑的生态视野也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与城市生态安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曹伟 《规划师》2003,19(1):20-24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于测度城市生态安全具有可借鉴的意义,将这一方法进行整合,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探讨了生态足迹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城市生态安全测度的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范,是环境伦理学范畴。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大尺度上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实践科学,需结合环境伦理学的最新理论与方法进行原则思辨。在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法上应尊重自然,正确设定城市发展的限度与阈值,在城市自然生态可承受范围内,采取与环境更加包容的发展策略。要按照自然优先、代际公平、互利合作的原则重建城市近自然。按照生态承载力要求为城市的发展设定上限,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同时取得环境健康的统一,同时转变增长方式,取得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这样就能够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可持续、健康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沈伟力 《规划师》2003,19(4):26-28
以海口万绿园规划设计为例,论述如何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化设计:建立“生态走廊”来保持(甚至增进)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创造更稳定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桥”使两个原先分离的植被区取得联系,同时结合地形、气候,利用雨水、太阳能、风能来进行生态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涂君辉 《华中建筑》2006,24(3):91-94
建筑能耗逐年上升.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的开始即加以考虑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该文主要针对杨经文先生生态摩天楼的建筑实践作一些分析,阐述其在高层建筑中的生态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人居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工程实践,阐述绿色建筑、生态建材、人居环境、生态工程等理念与技术在城乡人居规划建设中的综合实施要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生态性作为建筑高效性的一个或一系列的指标,在生态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上,有一系列的绿色建筑工具,涵盖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暖通工程、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主要有材料手段、性能手段、设计策略手段。根据我国建筑设计的特点和绿色建筑的核查标准,设计出一套便于操作的技术措施和核查体系,是提高建筑物性能、实现生态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陈亚宁  徐峰 《华中建筑》2010,28(5):177-180
该文对我国旧工业建筑的不同类型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改造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进行生态改造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成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我国旧工业建筑生态改造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