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综合评价地下水水质质量,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正态云的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及硫酸盐等9个指标组成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质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由组合赋权法给出各指标权重,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水质分级的确定度并进行综合评价。实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合理、可行,可作为一种新的水质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投影寻踪与内梅罗指数组合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梅罗指数法注重最大污染指标及未充分考虑指标权重的问题,通过投影寻踪模型构造投影指标函数,采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对投影指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指标权重,与污染指数结合得到加权污染指数,并将改进的最大污染指数加入权重与污染指数乘积最大值,构成投影寻踪与内梅罗指数组合模型。结合阳泉市娘子关泉域地下水水质监测样本,得到评价结果。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与现行的水质评价方法比较在安全性与准确性方面均有一定优势。验证了组合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水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南四湖下级湖水质等级,采用投影寻踪技术,通过对局部密度窗口半径和局部密度做适当处理,建立了南四湖下级湖水质投影寻踪模型,并用加速遗传算法求解模型。使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出南四湖下级湖四个水质监测站的水质等级y,并分析了水质等级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四湖下级湖四个测站的水质在2010年9月发生了突变,突变前水质处于Ⅲ、Ⅳ类,突变后水质基本处于Ⅱ、Ⅲ类,水质改善明显。研究成果为水质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质评价的模糊性、随机性及多因子的综合评价问题,将云模型引用至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并采用变异系数和熵权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组合赋权的正态云模型;之后以徐州市张集镇20眼地下水井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20个地下水水样中,11个Ⅲ类水质、9个Ⅱ类水质,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结论较为一致,表示组合赋权的正态云模型可较好地解决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型引水隧洞岩爆预测问题,构建了基于组合赋权的云模型。以引水隧洞的弹性变形能指数、单轴抗压强度与岩石抗拉强度之比、岩石脆性指数、岩石切向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及云模型特征参数,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生成云图,以投影寻踪法和Delphi法计算组合权重,进而求出综合确定度并给出岩爆预测等级。实例计算表明,大型引水隧洞岩爆预测精度达100%,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考虑张集水源地水质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水体的Cl-、SO2-4、矿化度、总硬度、NH+4、CODMn、F-等7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通过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水质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基于理想点法基本原理计算待评价水体的理想点贴近度,建立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从而给出水质综合评价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张集水源地水体水质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证明运用组合赋权-理想点法进行水质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大坝安全评价方法中均未考虑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综合考虑土石坝变形、渗流及环境三方面因素构建了土石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到土石坝安全评价中,利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提出一种基于投影寻踪—正态云模型的土石坝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土石坝安全评价结果为低风险,与实际情况相符。可见所建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坝观测数据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引入投影寻踪法(PPA)及云模型(CM)理论,提出了基于PPA-CM模型的大坝变形监控指标拟定方法。模型采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大坝各变形测点权重,运用信息熵理论构建多测点变形熵,基于云模型理论计算多测点变形熵的数字特征值,并依据云模型的3En规则,拟定了大坝变形测点的监控指标。结合实例,通过与小概率法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湖泊水质评价对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将熵权法引入TOPSIS评价模型中,用信息熵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来减少确定权重的主观性,进而建立基于熵权法的改进TOPSIS水质评价模型,并以洞庭湖岳阳楼监测断面2013~2016年水质评价为例,用改进TOPSIS模型评价水质。结果表明,洞庭湖总体水质良好,且水质变化呈良好趋势,但是洞庭湖水质仍存在污染,应采取相应环保措施,提升水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加速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投影寻踪模型中投影指标函数的最优化计算复杂问题,采用加速遗传算法加快寻优速度,解决了投影寻球过程中最优化问题.实饲计算表明,该模型可处理复杂多指标优化问题,是解决复杂水质综合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赵军  宋扬 《水电能源科学》2016,34(4):120-122
针对边坡稳定等级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时变性问题,引入云模型理论,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选取岩石质量指标等7个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改进熵权-正态云模型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各指标对应评价等级的确定度,基于改进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此综合评价边坡稳定性等级。以桂柳高速公路边坡为例建模计算,该方法评价结论与理想点法以及神经网络一致,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岩质边坡稳定性,引入功效系数法的基本理论,在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构建边坡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既定体系确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建立了一种新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型。利用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边坡样本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评价结果与边坡实际稳定性等级基本一致,且与理想点法和可拓方法得到的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相近,证明了该方法评价边坡稳定性可行且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的大坝安全评价方法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存在的不足,引入了理想点法基本原理,提出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大坝安全评价模型,综合考虑大坝的变形、渗流及环境等三方面因素,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作为大坝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选取的大坝安全评价体系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安全等级,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理想点法原理计算理想点贴近度,从而给出大坝安全评价结果,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已建大坝工程。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大坝安全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大坝实际情况相符,可见该模型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反映再生水利用风险,以健康风险、经济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3个因素为准则层,选取12个相关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再生水资源利用风险的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并以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为例,采用投影寻踪法对其再生水利用风险进行评价,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最佳投影方向向量的求解。结果表明,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再生水利用风险较高,贵州省的再生水利用风险较低,云南省的再生水利用风险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可见投影寻踪法评价城市再生水利用风险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与人口、环境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个关键指标,对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熵权秩次法,建立了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2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到一定规模,但仍具有开发潜力。改进的集对分析-可变模糊集耦合模型计算的权重更客观,评价结果科学合理,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给云南省15个市(州)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基于模糊集对聚类评价模型,选择了万元GDP用水量等11项指标构建了区域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标准并计算了各个评价指标值及权重,进而构建集对并计算了15个市(州)的联系度,最终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综合评判了各地的水资源用水效率,并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评判的区域水资源用水效率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且计算方便,易于操作、评价结果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渗透坡降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由安全风险等级和评估数据分别推求标准云和评价云数字特征值,通过计算标准云和综合云的相似度给出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已建土石坝工程的渗流安全风险评价中,计算得到综合云与标准云的最大相似度为0.800,进而给出该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通过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发现,该模型评价方式更为客观,评价结果更为全面。研究成果可为土石坝安全评价和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