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欧佩克石油政策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佩克(OPEC)是一个具有卡特尔特征的国际组织,对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欧佩克石油政策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很大。本文依据历史及现状资料,对欧佩克石油政策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欧佩克根据国际石油市场变化等情况,通过油价和生产配额制度,实施符合自身经济及政治利益的石油政策。欧佩克石油政策大体经历了启动期、活跃期、挫折期、成熟期和彷徨期5个阶段,各阶段所实施的石油政策各异,均取得成效。提出新时期欧佩克石油政策五大转变:"刚性"向"柔性"转变,单一向多元转变,竞争向合作转变,高油价向合理油价转变,成员国间石油政策存在分歧向协调一致转变。欧佩克未来的石油政策将更趋于理性和合理。  相似文献   

2.
欧佩克卡特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佩克卡特尔特征直接与石油市场、战略政策制定等密切相关。本文依据历史现状资料,对基于油价体系及生产配额制度的欧佩克卡特尔特征进行了研究。油价体系的逐渐终结,标志着欧佩克实施控制油价的卡特尔能力在弱化甚至消亡。生产配额制度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发挥作用。未来欧佩克强化卡特尔特征的物质基础的客观存在、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完善,都在不断强化欧佩克卡特尔特征,而能源替代等并不能真正撼动欧佩克卡特尔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3.
2009年以来,诞生于美国的岩油革命给国际原油市场带来了结构性变化,短短10年,美国从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变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并实现原油独立。欧佩克的市场控制能力受到冲击,促使欧佩克演化为控制力更强几乎涵盖所有主要原油出口国的“欧佩克+”,“欧佩克+”较好地应对了美国页岩油的巨大冲击。国际原油价格告别高油价时代,下行向页岩油生产成本靠拢。美国与“欧佩克+”的关系从竞争转变为既竞争也合作,油价高于页岩油成本时是竞争关系,油价低于页岩油成本则迅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卡特尔和竞争两种模型分析讨论了1971-2008年欧佩克的石油生产行为,结合欧佩克的储采比和剩余产能状况、1980-1985年油价下跌期和1999-2008年油价上升期欧佩克成员国的产量变化状况,得出如下认识:欧佩克不具备竞争特征;整体上欧佩克的产量行为倾向于分占市场模型;欧佩克分为核心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利比亚和卡塔尔)、中间成员国(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和边缘成员国(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和厄瓜多尔);控制产量规模主要在欧佩克的核心和部分中间成员国中实现,欧佩克通过设置配额控制了总产量,基本起到了提高油价的目的;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联酋3个欧佩克主要出口国的增产力度偏低,在1999-2008年的油价上涨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国际油价走势时,需要考虑石油供给端的成本。不同条件下的盈亏平衡成本反映了不同的需求,石油完全成本支撑了石油勘探企业盈亏平衡,高度依赖石油收入的产油国的"国家成本"是产油国维持财政平衡所需的油价。从理论上分析石油国家成本,一方面可以分析产油国供给行为,进而预测油价走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读产油国政策走向及改革行为,预测可能的政治与财政危机。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将石油国家成本与一国的外汇储备、汇率变化、财政政策、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本文分析计算了沙特阿拉伯2001~2017年的石油国家成本,结果表明,自2009年以来,该国石油国家成本不断增加,至2014年以后的新一轮油价下跌周期,政府收紧开支逐渐见到成效,石油国家成本不断降低,与国际油价间的差距不断减小,说明缩减开支取得了一定效果,石油国家成本不断降低,也体现出了石油国家成本随着市场的弹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2019年年初至今,影响国际油价中长期走势的基本面出现明显的新变化,主要有:世界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全球供需新格局进一步巩固,但需求增长减缓;中美俄大国关系变迁撼动石油市场;中美贸易摩擦对国际贸易的损害凸显,委内瑞拉危机、美伊对峙等事件悬而不决,但对国际石油市场冲击有限。本文分析各因素发展态势,对国际油价短期走势进行展望:在中东没有较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短期内油价可能维持区间震荡(布伦特油价50~74美元/桶),如果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增长乏力的态势进一步恶化,油价有跌破上述区间的可能。国内石油公司应做好应对低油价的预案,坚持科技创新战略,持续推进降本增效的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1,30(7)
开发使用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合成气或甲醇作为石油替代原料的C1化学技术,可减少生产重要的石化产品对石油的依赖。因全球发展中国家能源和石化产品需求持续增加,近几年国际油价呈上涨态势。这将加快全球寻求重要的石化产品替代原料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世界石油经济大事记1.欧佩克为维持高油价,2001年内实施了3次大幅减产行动。2.2001年欧佩克提出的第4次大幅度减产计划遭遇波折。3.为遏制美国经济下滑的态势和刺激需求,美联储2001年连续11次降息。4.伊拉克为抗议安理会作出的将第九轮石油换食品计划仅延长1个月的决定,从2001年6月4日开始停止了该计划下的原油出口。7月3日,安理会通过了对伊的这一计划延长5个月的决议,7月10日,伊拉克恢复石油换食品计划。5.亚洲新加坡市场,从2001年5月31日~8月6日间,其计价基准原油米…  相似文献   

9.
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有别于一般商品的重要特点即其具有政治属性,或者说原油在本质上就是"政治商品"。石油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同时又是重要的战略商品和化工原料,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经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石油的战略地位决定了这种商品在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中的独特地位。研究油价的波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可以对国家与行业制定应对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日益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快速增长的石油资源需求、紧缺的供给及储备状况,阐述了中国原有石油战略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出了今后石油发展的长久战略,即: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应体制、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发展替代能源和节约型设计以确保海洋权益,加大开发海洋力度等安全战略,以确保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介绍全球致密油开发现状,并分析致密油开发对未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研究认为,致密油的发展能抑制油价上涨,但无法使油价大幅下跌。原因主要有:1)致密油的生产成本和产量不支持原油价格大幅降低;2)在完全开放的油气资源市场上,致密油的开发将从影响行业外部市场消费和行业内部企业生产2种路径支撑油价,并促使其趋向致密油生产的盈利平衡价格;3)OPEC剩余产能与致密油产量之间存在博弈,博弈结果同样不支持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同比增长了31.0%。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回暖。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原油产量1.89亿吨,保持基本稳定;常规天然气产量1415亿立方米,同比小幅增长6.4%。油气进口持续攀升,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8%和43.2%,均创历史记录。油气勘查取得十多项重大突破。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国际油价波动、主要产油国能源政策走向等均对我国油气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主要保持在50~70美元/桶水平。2019年原油产量约1.9亿t,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500亿m3,页岩气产量超过150亿m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伊拉克油气资源在对外合作中采用的合同模式主要为服务合同,预计到2017年伊拉克原油日产量达到1200万桶/日左右,其日产量可能会受到欧佩克组织限产而减产。因此,在公开招标中竞得的原服务合同中规定的高峰产能可能会降低,高峰产能的减少会降低外国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因此伊拉克政府也会相应更改其它财税条款来保证外国投资者的经济效益,以鼓励外国投资者继续开发伊拉克油气田。本文重点对比分析服务合同财税条款变更前后外国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低油价下中国油公司海外勘探工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低油价对中国油公司海外油气投资战略的影响,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海外勘探开发的高效,分析低油价形成的背景和下一步走向,研究国际公司在历次面对低油价时的措施和策略,总结中国油公司海外勘探现状和国际油气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地缘政治博弈和利益冲突是油价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低油价,国际公司优化公司资产并追求协同效应,压缩投资,把油气业务向低成本、低风险区域转移。并提出了中国油公司低油价时期的应对策略,对于现有项目,研究降低成本的办法,实现提质增效,加快结构调整,优化项目配置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对于远景目标获取,注重与现有项目的区域规模协同效应,调整核心勘探区块和战略勘探区块的比重,调整资金分配比例,实现低油价背景下优质项目获取。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在对周围地区环境、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同时,也改变着美国的能源政策及格局。本文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的技术、管理两方面原因入手,分析了这一事故对美国能源政策在安全评价、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和政府监管方面的影响,基于这一连锁反应,提出对我国石油工业开发与管理方面的警示作用,如:技术与管理、承包商责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能源的法律跟进等,以期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及石油企业的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依据净利润、销售利润率、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等选定指标,对石油公司的效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依据经济增加值与关键指标回归模型验证的相关性,证实市场价值与财务、运营关键指标的相关度,说明选择效益指标的合理性;基于敏感性分析技术,通过测算经济增加值、投资资本回报率对油价的敏感系数,表明油价增加导致对ROACE和EVA等效益指标的增加;分析近年公司效益对油价波动的敏感度趋势及变动原因,提出关注投资成本和结构性发展的政策建议,鼓励石油公司选择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增加在可持续、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相应投入,辅助风险环境下的投资决策管理活动,实现更灵活地确定风险、收益条件下的最优投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美国页岩气的发展得益于高油气价格,在此背景下,美国页岩气公司通过大量借款来扩大生产。在高油价时期,页岩气产业的高负债经营得以维持,随着油气价格下跌,债务风险开始显现,债务已经成为制约页岩气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评价方法上,基于Stine模型,量化了债务风险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投资收益模型,以此来分析不同类型的页岩气公司在债务约束下的投资收益。在参数选择上选择了32家页岩气公司为样本,选取最近七年的财务报表数据来量化债务风险,同时调研了页岩气开发成本、页岩气区块储量、页岩气区块历史产量、单井产量特征以及融资成本等内容。经过分析发现,在目前较低的天然气价格水平下,美国大型页岩气公司更容易存活下来,中型公司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小型公司很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如果气价长期维持在该价格水平,页岩气产业很可能从以中小型公司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向以大型公司为主体的市场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