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态p-Cycles双链路故障保护配置准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并证明了如果一个网络拓扑中的每个链路都可以配置两个仅边相交于该链路的p-cycles,那么该网络中的任意2个链路故障均能够得到完全保护。并提出了基于此准则的启发式算法,其仿真结果表明,在该配置准则中采用共享p-cycles能减少所需的保护容量。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设计网络空闲资源,基于逻辑保护圈的共享链路保护,以最小化最大超额订购值为优化准则,针对一定的链路资源,提出了一种通过步进迭代求解线性规划方程优化解的启发式算法,以确定网络100%故障保护的次优保护圈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得到逻辑保护圈集,优化配置网络空闲资源.  相似文献   

3.
针对格状光网络中的不对称动态业务,提出了一种实现单链路故障保护的保护圈配置策略. 建立了非对称环境下的P圈配置的网络模型,给出了一种基于网络中工作资源分布结构和P圈有效跨接链路效率配置保护圈的针对单链路故障的启发式P圈保护算法. 针对在非对称业务环境下动态业务给出P圈构建模型配置方法,采用泛欧COST239网络拓扑,在非对称动态业务环境下对算法性能分别进行了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非对称动态业务的环境下,比已有方法有更高的资源利用率. 分别针对网络轻载和重载的情况给出了不同优化P圈的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MESH光网络中两条链路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形,分析了采用P_Cycle(P圈)为故障链路提供保护的方法,以及在至少3边连通度格状网络中采用P圈实现双链路故障保护的配置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工作资源分布和P圈有效跨接链路配置P圈的双链路故障保护启发式算法。使用OPNET软件搭建的ASON仿真平台,采用泛欧COST239网络拓扑和静态业务模型对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案在拥有环网快速恢复能力的同时,相比已有算法具有更低的资源冗余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带内模式下控制链路的快速升级,提出了基于目的节点对所需升级的配置进行划分的计算机制,通过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分析提出了将上下行链路基于统一的升级处理机制分别进行升级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得到配置升级时各节点的优先级分布,并以更少的升级步骤完成升级,但是需要占用额外的流表空间.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独立链路集的快速随机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基于图论中的匹配理论重新定义了带权图中匹配的概念,并命名为独立链路集,在映射独立链路集中的虚拟链路时首先将物理链路按照资源可用性进行筛选,然后随机映射到单一物理链路上,以此提高虚拟网络映射成功率及减少链路映射消耗,同时随机映射能保证物理网络的负载均衡. 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减少链路映射的消耗和提高虚拟网络接受率.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网络开销与网络连通度的权衡设计,分别基于链路添加和链路删除提出2个启发式的拓扑构建算法.通过采用网络图的代数连通度,并定义无线链路的连通度开销比这一新的拓扑度量,计算每条链路在拓扑优化中的权值.所提的启发式算法可根据该链路权值进行无线链路的添加或删除.设计了若干网络开销函数,以满足不同的网络场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启发式算法能够生成低开销的网络拓扑,同时满足给定的连通度约束.  相似文献   

8.
靳希  鲁炜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23(2):101-104,108
结合上海市电力公司泗泾变扩建工程实践,就3/2(一个半)开关接线保护调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涉及压变配置、母差保护配置、失灵保护配置、重合闸配置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T-MPLS网络中基于多等级业务的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不同类型业务在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网络中的合理调度,并提高链路带宽资源利用率,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加权公平调度算法. 为分析该算法性能,利用OPNET仿真软件搭建平台进行仿真. 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加权公平算法,该算法在不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基础上能有效地节约链路带宽资源,并使高等级业务获得更好的时延特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无线Mesh网络尚未解决多网关接入时最小链路调度时间下限估计的问题,提出一种计算该时间下限的方法,其本质是基于资源分配的Pareto 优化计算过程. 采用拉格朗日方法进行求解,并通过Lyapunov函数找出基于最优速率的多网关接入的最小链路调度时间. 该方法不仅能准确地计算出最小链路调度时间下限,并用于评估网络性能,还能优化无线Mesh网络上行链路调度速率,提高链路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