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个良好的、适宜人活动的空间,是人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机体与环境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两者相加又形成一个新的有机体,而行为能将它们连在一起,处理好人、环境和人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成为一项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阐述建筑设计中人、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建筑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也让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有了一个新的定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被更为普遍的应用到建设设计中来。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理念基本概念的分析,从整体规划、个体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怎样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从而为现代人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旧城改造是对旧城区的再开发,对旧城区中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部分进行改造,运用拆旧建新的方式,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营造一个人与生态、城市相互和谐和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李兴龙 《上海住宅》2005,(5):106-108
居室环境化存在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渗透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一个新的居住环境里,可以用两个字表现装饰的化精神,就是“善”与“美”。装饰装修首先是一件善事.它给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舒适、方便,造就人们在现代生活方式中不断走向新的明。同时,它又赋予人在精神情趣中得到美的喜乐,从而去热爱生活、感悟人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居室环境,能极大地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是我们当今所追求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质量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被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本文旨在探索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思想和新的生态型校园之路。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6,(11)
绿色建筑环境设计概念旨在节约社会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倡生态、环保。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从而生成新的建筑材料,合理应用于新的建筑环境设计是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从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建筑垃圾在绿色建筑环境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意义,结合案例探讨了建筑垃圾在绿色建筑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调控"是中国建筑学界当前的热词之一。它的提出和引起热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揭示了一个常常被忽略的建筑学的核心维度。这一维度一方面为我们重新审视现代建筑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为当代建筑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框架。现代环境的度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建筑与人的关系,而日渐精细化的设备则改变了建筑的系统组成。对"环境调控"的关注和研究,正如鲁安东教授指出的,"……最重要的是对环境和使用者全过程的设计研究,而不是设备决定论",这基本上已成为国际学界的一个共识。本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中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文章从使用者的视角,以东湖绿道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城中湖的公共设施。方法希望通过对公共设施的研究,将人与人、人与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了解特定场所下人们的需求。结果解决城市与湖泊关系紧张的问题。结论体现了公共设施在城中湖中的重要性,给城中湖的环境设计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尹婷 《家饰》2008,(9):164-165
单身人群多为独生子女一代,从小就生活在相对孤独的环境中,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忙于事业的父母又无法时时陪在他们身边,很多人的成长过程中最贴心的陪伴恐怕多为布娃娃和机器人玩具。当这一代人离开父母,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生活,孤独感以及对于生活的无助感,会让独自生活的他们更加不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放 《建筑节能》2000,28(2):29-30
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处在一个“政策转轨 ,体系转型 ,市场发育 ,质量换代”的历史转折点 ,住宅设计领域也同时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这个活跃期始于 1997年初 ,当时住宅建设中一系列的新课题、难题接踵而来 ,如住宅小区的停车和人车分流问题 ;住宅室外环境绿化和景观设计问题 ;环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10)
自由是当代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同时对自由的理解和把握需要一个新的指引。据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认为自由与法律无关、与道德无关、与责任无关,只有掌握了权利才是真正的自由。面对这样的回答不免令人深思与担忧,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当代大学生们应该在自由中正确认识人与法、人与道德、人与环境、人与权利、人与责任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中不断深化和自我发展,才能实现人的真正自由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校园规划设计中融入传统书院精神,赋予书院新的内涵和期望,重新建立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环境对人的陶冶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村人口面临着一个再社会化的问题 ,即这些“农民”如何转化为真正的“市民”的问题。再社会化是个体舍弃过去接受的一套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 ,重新学习社会所要求的社会规范与行为方式的过程。再社会化经常在人们部分或全部脱离了他们以前的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出现。从文化的角度 ,再社会化又称社会教化 ,是指在初级教化基础上为适应新的社会文化环境重新建立社会规范的过程 ,也是人按照新的社会文化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心理、性格、行为得到新的认同的过程。因为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一般来说 ,任何进入新的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生活的空间,而设计是对生活空间理想的追求。建筑也是围城,住在城里的人向往田野的生活,住在乡村的人则向往城市的水泥丛林。但是城市的发展和乡村的发展毕竟要使这两个截然不同环境达成一个新的空间。什么是新的空间?新的空间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土地上几千年慢慢生长出来的,结合人对传统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人是一中群居的动物,但是又需要有自我隐私的空间,这就是人们喜好院子的原因。院子可以保护人们的隐私感,又为住户提供了一个只属于住户自己的户外空间,可以拥有自己的花园、小路和植物,这是乡村的平常生活,也是无数的城市居…  相似文献   

15.
采访: 《风景园林》2018,25(9):74-80
韩国风景园林取得突出成就主要源自一个人的引领和启发:被韩国人民称为“韩国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的吴辉英教授。从对吴辉英教授的采访中我们可知,作为一个国家公职人员,在韩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他领导制定了发展和保护政策。在为朴正熙总统工作期间,吴教授撰写了很多国家环境、规划和发展的法规与政策,并一直将风景园林师纳入其中作为重要角色。他促成了1977年自然环境保护法(NECA)的制定。他还着手建立将风景园林作为一个独立于建筑、林业和园艺的专业产业的立法基础。吴教授促成了韩国风景园林研究院的基础建设,同时促进了专业和商业执照的确立。作为韩国第一个向国家介绍风景园林的人,吴博士一直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领军人物。吴教授还建议风景园林界要善于分享愿景,并提供新的视野,让我们一起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改善、再生和修复城市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节节拔高,精神生活也达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对所处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方面都有一定的观念。建筑外观装饰和立面设计创造一个实用性和艺术性一体的外观形象,满足了现代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   

17.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为建筑业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环境,必将推动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新的计价模式下建筑业企业内在因素的分析,提出建筑业企业必须转换经营模式,实施供应链管理,以求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动荡中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郝国华 《山西建筑》2009,35(24):298-299
根据多年道路设计和施工的经验,结合公路的绿色文化全新概念,浅谈了道路设计和建设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并提出了在设计中环境保护要考虑的问题和注意事项,以期将人、车、路、环境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任凯 《建筑知识》2014,(3):38-39
在一定的环境中,室外行为模式曼能表现一个环境的文化特性,而环境对人的作用,又取决于特定社会状态对人的意义,环境是非言语表达的形式。本文以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街区为例,分析了其特殊的文化特性和在整个城市中的文化地位,通过实际调研分析了在不同的环境空间中产生的三种类型的室外行为模式,最终运用加权统计法将行为和发生空间不眼次叠加,绘制于一张图上得出结论。环境和行为相互作用,最终保证了特殊文化能够渗透到实际的人群和生活中,保证了民族文化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20.
试图在空间设计与评价中引入生态心理学中的可供性概念,借鉴工程设计领域在可供性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现有设计评价与方法提供补充和拓展,作为一个通用的设计基础理论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核心阐述3个问题:首先,可供性可以作为一种桥梁和中介来理解空间环境与动物(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共同的行为语言,避免设计者和使用者在对外部环境的理解上产生分歧;第二,分析传统的以功能为主导的设计方法的局限性,探索实际使用中人与环境的真实交互关系,分析人与环境交互的行为差异;第三,设计新的概念框架用于空间环境的评价与设计,提出以可供性理论为基础的设计逻辑。将可供性理论引入风景园林设计,论证可供性概念与外部空间设计结合的可行性,以期成为后续研究与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