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书籍有着悠久的历史,书籍的装帧形式也随着生产工艺和材料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将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原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相结合,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使其延续、传承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徐韭 《包装世界》2012,(1):74-75
书籍装帧技术日益发展的步伐已经不容忽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装帧工艺和技术不断提高,业已使得人们对书籍装帧的审美更为提升。本文旨在从设计语意学的角度解读现在书籍装帧巧妙的设计构思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解析了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语意,从而得出现在书籍装帧对书籍文字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熊伟 《包装工程》2004,25(6):191-192
介绍古代伊斯兰民族的艺术设计的特征,探索古代伊斯兰传统的抄本装帧的字体、版式、插图的设计方法,提高对古代伊斯兰书籍装帧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观念的认识,融会吸收适合本民族的文化经验,促进书籍装帧设计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书籍装帧设计艺术中的“书卷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卷气,是中国书籍装帧理论的重要概念,对书籍装帧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当下将依然影响着中国装帧艺术的理念。因此,设计师应广泛关注与思考书籍装帧当前与未来的设计思想和受众的时代审美追求。较为独特的阐述了书卷气,对现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沙建红 《包装工程》2011,32(14):20-22
通过对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李渔的设计观念,论述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崇尚简朴与主张创新的艺术表现、身体力行的设计方法、以及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与价值等。提出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应将这些设计思想进行有效运用,从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由心而生,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实现功能与精神品位上的完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王鑫  赵聪寐 《包装工程》2018,39(4):217-219
目的探究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方法结合版式设计的重要性,总结出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3个应用方向。结论设计师应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断丰富和创新版式设计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不同版式的装帧,这有利于将书籍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书籍装帧设计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一部分的今天。许多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不再只是模仿西方设计,而是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相结合的方式赋予了作品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元素中的图案、文字、色彩角度阐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徐云浩 《包装世界》2010,(4):112-113
本文以材料为出发点,探讨材料特性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从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味觉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随着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多样性开拓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多样性,包括了形式多样性、内容多样性和装帧技术的多样性,也为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叶凤华 《包装工程》2011,32(14):16-19,26
论述了中国动漫书籍装帧创新设计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国动漫书籍装帧的现状及问题,并以《K-BOY》漫画的装帧设计为切入点,分析了该漫画书装设计的创新印刷工艺、创意体验设计和特殊的人文关怀等创新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不同档次的图书市场中,动漫书籍的包装也可以做出有品质、有核心竞争力和有道德高度的创新设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设计说明:本作品主要是通过瑶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与调查,运用书籍设计的理论为指导,结合书籍装帧的现状,对瑶族民俗文化系列丛书进行书籍装帧设计与研究,分别对《瑶族成人礼》、《瑶族婚俗》、《瑶族讨念拜》、《瑶族讨僚皈节》以及《瑶族盘王节》进行装帧设计及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交互式电子书籍对传统纸质书籍设计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宇 《包装工程》2017,38(10):100-104
目的研究交互式电子书籍对传统纸质书籍的影响及其应对的方式与途径。方法分析交互式电子书籍与传统纸质书籍在概念、价值方面的差异,阐述现代书籍从平面设计到"屏面设计"的观念转变的意义和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下,传统纸质书籍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针对传统书籍设计的变革进行研究,提出现代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和理念。结论传统书籍装帧设计的优化,应更加关注文字内容、版式编排、装订形式和印刷工艺,使其延续人文优势,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张彰  张婷婷 《包装工程》2021,42(20):267-275, 282
目的 在鼓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探究当代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的创新思维与策略,为当下中国书籍设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启发.方法 从书籍设计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以一批近年出版的国内优秀互动体验类书籍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书籍设计中互动体验的内涵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从形态与阅读方式的创新、借用五感和中国文化语境营造3个方面来分析书籍在设计上的诸多特色亮点.结论 文化创新视角下的互动体验类书籍设计一方面需要积极普及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众多宝贵文化遗产、藏品资源及民风民俗等传播推广;另一方面应当重视当代目光的探索与原创实践,考虑到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注重阅读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多维度阅读体验,并且整体性把握营造中国文化语境,这些成为了传统书籍的当代设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汪开庆  黄荣敏 《包装工程》2006,27(2):217-219
书籍设计的美感和魅力已不仅表现在"封面"的创新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性、精神性和人性化上,当代中国书籍设计把握着这个时代特征,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蓓蓓 《包装工程》2018,39(2):79-84
目的以构造学为基线,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空间塑造与形态构造,研究书籍装帧设计的二重空间构造。方法从书籍装帧的外部空间构造和内容编排构造两个方面,阐述二重空间构造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结论从"构造学"的角度研究书籍装帧的二重空间,会使书籍设计的切入角度具有立体化和空间化的特点,使书籍装帧具有空间感、层次感和多维度的设计效果。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创造空间构造,有利于知识由单向式平面结构向立体多元化的方向传递。  相似文献   

15.
民国书刊封面设计文化中的"传统"与"西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明刚 《包装工程》2011,32(4):87-90
以民国时期我国本土书刊装帧设计中西文化交融为启示,分析了民国书刊封面装帧的主要题材为文字与图文并茂,归纳了其从呈现传统本土装帧形式逐步演变成中西结合的现代装帧形式,进而分析了其设计文化内涵表现出浓郁的现代艺术气息;提出了民国书刊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传统审美体验表现为体舒与神怡相携,西艺之美表现为抽象艺术与构成主义相合;进一步诠释了中西杂糅影响下书刊装饰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于德华  姜可 《包装工程》2020,40(24):162-169
目的 通过对中国传统高低两用桌案的榫卯结构进行研究,解锁中国古代工匠巧妙的榫卯结构处理方法,为现代设计提供创新灵感。方法 以古籍文献考证为基础,对传世的家具实物使用实物拆解、现场测量、3D建模、分析研究等方法。得出中国传统高低两用桌案主要有五大类榫卯机巧结构:四腿单独插接结构、侧腿成组拆卸结构、侧腿成组对折结构、十字交叉折叠结构和四腿固定成框架结构,且每一类别榫卯机巧又有丰富变化,并对每一类榫接机巧结构进行剖析研究。结论 中国传统高低两用桌精妙机巧而又科学合理的榫卯结构,可以为现代设计创新提供灵感,为探索现代中国风格的家具提供创新的源泉。中国传统高低两用桌案不仅承载着中国的起居文化,更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中国古代工匠创造出的独特的榫卯机巧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任雯 《包装工程》2018,39(10):51-56
目的对具有中国本土文化个性的书籍装帧设计中的中国文化语境构建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中的中国获奖作品为具体对象,对其蕴含的华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传承创新的独特民族艺术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论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与中国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入解读,对构建中国文化语境中图形、文字、色彩、形式、材质等设计语言进行详尽剖析,通过对中国传统书籍装帧设计语言的巧妙演变、中国文化语境整体设计意识的恰当把控、阅读互动情景和受众体验的深度融入、中国本土特殊材质肌理的创新应用等视角,寻找到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构建中国文化语境的诸多具体应用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