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使丙烯酸/丙烯酰胺在黄原胶(XG)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并复合海泡石纤维制备复合絮凝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含油废水COD去除率及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皮革废弃物提取的明胶为原料,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n(AM)∶n(DAC)∶n(BA)=80∶18∶2],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焦亚硫酸钠为引发剂,接枝共聚合成了疏水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絮凝剂P(C-AM-DAC-BA)。以絮凝剂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的去除率为指标,探讨了明胶与单体的质量比、引发剂浓度、接枝温度、接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了P(C-AM-DAC-BA)接枝共聚最佳条件为m(明胶)∶m(单体)=1∶2.04、引发剂浓度0.032 mol/L、接枝温度49℃、接枝时间2.8 h。在该条件下,P(C-AM-DAC-BA)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91.5%。  相似文献   

3.
复合絮凝剂PAC-CPAM的制备及其处理钻井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合成CPAM。将CPAM引入氯化铝中,采用慢速滴碱法制备出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AC-CPAM。研究了反应条件、投加量等对油田钻井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絮凝剂的形貌特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碱化度(B)为0.5,m(CPAM)∶m(A l)=0.05,CPAM特性黏度(η)为455 mL/g,反应温度为65℃;当PAC-CPAM投加量为4.2 g/L时,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5%,浊度<6,且在同等条件下,复合絮凝剂PAC-CPAM对钻井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PAC或(PAC+CPAM)复配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原胶接枝改性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对黄原胶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黄原胶基新型高吸水性树脂。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聚合反应温度、丙烯酸中和度、黄原胶与单体AA和AM质量比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合成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树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聚合反应温度为65℃,m(黄原胶)∶m(AA)∶m(AM)=1∶5∶1,w(引发剂)=1.5%,丙烯酸中和度为70%,w(交联剂)=0.06%。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接枝到黄原胶分子链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树脂形成一种多孔网络结构。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自来水倍率达869.0 g/g,吸盐水倍率为126.7 g/g,重复利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新型黄原胶基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的引发下,使丙烯酸(AA)在黄原胶(XG)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品吸水率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AA与XG质量比m(AA) ∶m(XG)=6∶1,交联剂、引发剂与黄原胶的质量比分别为0.01和0.003,丙烯酸的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4 h。最佳合成条件下制备的树脂最大吸水倍数854 g/g,吸生理盐水倍数156 g/g。  相似文献   

6.
黄原胶/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黄原胶(XG)/膨润土有机-无机复合SAP(高吸水性树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出制备复合SAP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XG与膨润土之间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当m(AA)∶m(AM)=5∶1、AA中和度为75%、w(膨润土)=5%、w(引发剂)=1.0%和w(交联剂)=0.08%时,相应的复合SAP具有最大的吸水倍率(863.8 g/g)和吸盐水倍率(109.4 g/g)。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钾的引发下,使丙烯酰胺(AM)在黄原胶(XG)分子链上接枝聚合制备黄原胶/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XG-g-AM).研究了单体量,引发剂量、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对接枝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黄原胶质量浓度为10 g·L~(-1),丙烯酰胺与黄原胶质量比为3:1,引发剂与黄原胶质量比为0.06,反应温度为65℃,用该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絮凝效率能达到90%.  相似文献   

8.
生活污水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CTS、CMC、HACC、QCMC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处理,考察絮凝剂的投加量、体系pH、温度对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效果依次为:QCMC>HACC>CMC>CTS>CPAM,各絮凝剂使用的最佳条件为,CMC、HACC和QCMC投加量为8 mg/L,水体pH为6,水温在40℃时,浊度去除率为99.2%,COD去除率为76.5%。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QCMC)与聚合硫酸铁(PFS)复配比例m(QCMC)∶m(PFS)=1∶5,水温30℃,pH为6,投加量为6 mg/L时,COD去除率99.9%,浊度去除率95.8%,效果最佳。与单剂使用相比,絮凝剂投加量减少,COD去除率提高了0.7%,浊度去除率提高了25.2%。  相似文献   

9.
生活污水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CTS、CMC、HACC、QCMC以及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处理,考察絮凝剂的投加量、体系pH、温度对浊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效果依次为:QCMC>HACC>CMC>CTS>CPAM,各絮凝剂使用的最佳条件为,CMC、HACC和QCMC投加量为8 mg/L,水体pH为6,水温在40℃时,浊度去除率为99.2%,COD去除率为76.5%。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QCMC)与聚合硫酸铁(PFS)复配比例m(QCMC)∶m(PFS)=1∶5,水温30℃,pH为6,投加量为6 mg/L时,COD去除率99.9%,浊度去除率95.8%,效果最佳。与单剂使用相比,絮凝剂投加量减少,COD去除率提高了0.7%,浊度去除率提高了25.2%。  相似文献   

10.
以皮革废弃物提取的明胶为原料,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AM:DAC:BA摩尔比为80:18:2),叔丁基过氧化氢和焦亚硫酸钠为引发剂,接枝共聚合成疏水改性阳离子胶原蛋白絮凝剂P(C-AM-DAC-BA)。以絮凝剂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指标,探讨m(明胶):m(单体)、引发剂用量、接枝温度、接枝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P(C-AM-DAC-BA)接枝共聚最佳条件:m(明胶):m(单体)为1:2.04、引发剂用量0.032mol/L、接枝温度49.2℃、接枝时间2.8h。在此条件下,P(C-AM-DAC-BA)对油田模拟废水浊度去除率为91.5%。  相似文献   

11.
何媛君  代瑶  朱建田 《应用化工》2011,(9):1609-1613
以COD去除率和脱色率为指标,用Fe、Cu催化内电解法处理再生纸造纸废水。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Fe、Cu质量比2∶1,溶液初始pH=6,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30℃,稀释倍数2倍。用此反应条件处理再生纸废水,COD去除率和色度却除率分别为51.6%和96%。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黄原胶(XG)与丙烯酰胺(AM)接枝共聚物(XG-g-AM)的合成工艺,以产品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回归综合得分为指标,采用响应曲面(RS)法分析了m(AM)∶m(XG)比例、XG浓度和辐射总剂量(60Co-γ为辐射源)对产物接枝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法对接枝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M已成功接枝在XG上,并且当m(AM)∶m(XG)=2.9∶1、XG浓度为9.8 g/L和辐射总剂量为5.9 kGy时,相应产品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回归综合得分的预测值(19.95)最大;验证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接枝率为130.2%,平均接枝效率为80.4%,综合得分为19.78,试验值与预测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综合得分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乔宏旭 《天津化工》2012,26(6):31-33
以辣椒残渣,阳离子醚化剂,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胺为原料,通过干法合成了一种季胺型阳离子絮凝剂。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辣椒与阳离子醚化剂物质的量比1:3,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h。实验用高岭土溶液模拟生活废水,加入自制絮凝剂检测凝剂性能,在此条件下合成的阳离子辣椒絮凝剂的除浊率是88%。  相似文献   

14.
聚硅硫酸锌絮凝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硅酸钠、硫酸锌和硫酸为原料合成了聚硅硫酸锌,研究了SiO2浓度、Zn与Si物质的量比、硅酸活化pH值、硅酸聚合时间、B与Si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聚硅硫酸锌絮凝性能的影响,得到聚硅硫酸锌絮凝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SiO2的质量分数为5%、Zn与Si物质的量之比为2.0、硅酸活化pH值1.11、聚硅酸聚合时间为1.5 h、B与Si物质的量之比为0.6。在最佳制备工艺下制备的絮凝剂用量为0.5 mL/L时,除浊率达到最大值96.1%,结果表明聚硅硫酸锌絮凝效果较好,除浊性能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惠少妮  刘建 《应用化工》2011,40(6):1022-1025,1028
以聚丙烯酰胺、甲醛、乙二胺为原料,按照曼尼奇反应机理合成一种新型阳离子絮凝剂——乙二胺接枝型絮凝剂,实验表明,制备接枝型絮凝剂的最佳的条件为:聚丙烯酰胺∶甲醛∶乙二胺反应物质的量比=1∶1.40∶0.67,pH=10,温度=45℃,时间=4 h。实验证实接枝型絮凝剂处理模拟有机工业废水得到良好的效果:对于含苯废水COD为450.326 mg/L,经处理后剩余COD为66.502 mg/L,去除率达到了88.44%;对于含烃废水为695.060 mg/L,处理后剩余COD为65.990 mg/L,去除率达到了90.19%,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一级工业废水排放标准(COD≤100 mg/L)。  相似文献   

16.
以黄磷炉渣为原料,通过硝酸溶液处理,制备得到了无机高分子活化硅酸絮凝剂,用于处理云南滇池水系的污染水,具有良好的浊度和COD去除率。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浸取温度、浸取时间、液固比和HNO3质量分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直观分析。研究表明:制备活化硅酸的较优条件为浸取温度70℃,浸取时间70min,液固比18∶1,w(HNO3)=15%;制备的活化硅酸絮凝剂处理滇池污染水,其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98%和75%。  相似文献   

17.
以淀粉为原料,丙烯酰胺为单体,在硝酸铈铵的引发下合成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絮凝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重量法测得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将絮凝剂用于某铜矿选矿废水处理,以上清层高度、固体悬浮物浓度、除浊率、CODCr去除率、除铜率为指标,研究絮凝剂用量、pH值和温度对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絮凝剂投加量为6 mg/L、体系pH值为7~9、温度为25℃时,能够迅速获得较大的上清液高度,10 min后测得SS的质量浓度可达44 mg/L,浊度低至23 NTU,CODCr的质量浓度达到57 mg/L,Cu~(2+)的质量浓度达到0.61 mg/L,完全符合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田菁胶及其衍生物系列中优选出了一种新型高分子絮凝剂一季铵型阳离子田菁胶(QACSG),并对QACSG和聚丙烯酰胺(PAM)在处理生活污水中的絮凝效果作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混凝条件下(以聚合硫酸铁为主混凝剂),QACSG的最佳投药量仅为PAM的三分之二,而浊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0%~30%和5%~10%,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