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树江 《治淮》2007,(1):20-21
通过对降雨径流的侵蚀机理分析,提出将自然状态下无序的坡面漫流、片流、沟流和壤中流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防护措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形成小流域径流调控概念和径流调控与聚散体系,应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和水土保持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水平沟是坡面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工程措施。它以分散、拦蓄坡面径流为主要目的,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使用这一技术与其他水保工程措施配套得当,更能充分发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坡面径流调控措施的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子,通过坡面径流调控手段消除水土流失动力,同步实现水土流失防治与雨水资源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利用人工降雨的模拟方法,以不同坡面径流调控与优化配置各种地表径流调控为主要研究内容,筛选出集成化、高效、低成本的坡面径流措施.  相似文献   

4.
红旗小流域是彰武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国家农发项目东北黑土区红旗小流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以治理黑土区水土流失、改善区内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治理上,以生态综合治理为主,重新规划用地结构,调节、疏导坡面径流,增加等高耕作、坡式梯田、地埂植物带等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份额,保证耕地数量不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抗蚀能力及单产量。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保护了流域内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调控原理与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色土区是我国水力侵蚀的重要区域之一。坡面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大而增大,15°和25°是坡面水土流失的两个重要质变点,该结论成为坡面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小流域水土流失调控范式则与大尺度自然地理条件和小尺度空间位置关系有关。根据我国西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不同条件下坡面和小流域尺度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径流调控理论在管道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中的应用,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东段干线(豫鄂段)为例,探讨了管道工程在爬坡和横坡等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的保护措施。通过调流、蓄流和用流等水土保持径流调控措施,分散、排导、蓄积坡面径流,将管道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要求全社会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加入生态的相关理念势在必行。在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时,不仅要关注其水土流失防治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改善措施的生态性、实用性及推广性。以安吉县和村等5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为例,提出几种不同类型的坡面小型生态蓄排工程结构,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东北黑土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坡面条件下各类水保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有效控制了山区水土流失,充分发挥了小流域的水保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丹南小流域余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对丹南小流域坡面和沟道实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综合治理,缓解流域内水土流失危害,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循环利用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维勤 《中国水利》2011,(16):51-53
黄土高原地区的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治理好坡耕地是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通过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主要措施的分析,探讨了黄土高原坡耕地的径流泥沙、坡面水资源以及农业化肥的循环利用.提出了以整治梯田工程、营造经济林、建设集水补水性耕地、实施封禁治理等多种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登封市地处豫西山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登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坡面径流调控为主导,通过一系列径流调控的治理措施,形成了调蓄用为一体的径流调控技术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2.
黄山洞河小流域及周边地区由于长期遭到人为开垦,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库径流泥沙含量高、河道淤积严重、河岸边坡遭到侵蚀、岸坡抗冲刷能力与稳定性较差等,时常发生小规模岸坡失稳、滑坡、塌方现象,造成汛期排洪不畅,严重影响到行洪安全。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面积,降低水土流失强度,提高河道排洪能力,改善水库水质与生态环境,亟需对黄山洞河小流域及周边地区进行综合整治。本次综合治理主要采取植物治理措施与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工程建设,流域内水土流失水土和生态环境可得到显著改善,防洪减灾能力大幅度增强,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马占东 《山西水利》2008,24(4):17-18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与干旱缺水并存的矛盾,在分析研究现有坡地径流规律和在均一坡度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复合坡度的地表径流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单纯在裸地上打地孔的坡面径流的调控效果要比裸地对照的坡面径流的调控效果差,而“帕特草+PAM”则是一种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袁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采取谷坊、坡改梯田、封育治理、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耕作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使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同时阐述了小流域治理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步入建设生态文明阶段。新时期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以缙云县樟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为例,阐述当前时代背景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措施体系配置要点,突出与新农村建设、面源污染防治、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的项目特色,讨论了新时期浙江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紫色页岩是长江以南丘陵山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之一,湖南省耒阳市紫色页岩面积约3.4万hm2,紫色页岩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人民群众生活贫困。2002~2004年,《紫色页岩水土流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转化应用项目》在湖南省耒阳市实施。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的技术指导下,湖南省耒阳市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科学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探索总结出了适合紫色页岩水土流失区的“山顶植树种草,山坡改梯造田,坡面水系工程配套”的立体综合治理模式和一些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7.
侯芳  李平  马三保 《人民黄河》2023,(5):119-122
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是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为了给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1990—2009年桥沟小流域4个雨量站、8个大型坡面径流场和3个沟口径流泥沙观测站的实测降雨、径流、泥沙资料,把研究时段分为1990—2002年和2003—2009年2个时段,采用K-均值聚类法把观测的1 378次降雨划分为Ⅰ型(大雨量、大雨强、低频率、历时中等)、Ⅱ型(小雨量、小雨强、高频率、历时短)、Ⅲ型(中等雨量、中等雨强、中等频率、历时长)等3种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径流场和小流域发生不同雨型时的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使黄丘一副区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坡面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减小;Ⅰ型降雨的径流系数显著大于Ⅱ型降雨和Ⅲ型降雨的,黄丘一副区降雨径流主要产生于梁峁坡;Ⅰ型降雨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大于Ⅱ型降雨和Ⅲ型降雨的,峁边线以下沟坡沟道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大于峁边线以上梁峁坡土壤侵蚀模数,即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是控制发生Ⅰ型降雨时峁边线以下沟坡沟道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8.
赣南红壤坡面不同措施径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输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赣南于都县左马小流域的典型红壤坡面,通过在研究区布设标准径流小区,进行了不同措施径流泥沙及氮磷污染输出的试验研究。通过径流小区的试验观测分析表明:水保林+水平竹节沟式综合水保措施实施初期,平均减流和减沙效果达到近73%,以植被增加地表覆盖度,以水平竹节沟坡面水保工程截短坡长,分段拦蓄径流泥沙,可实现保水保土目的;经果林+坡面工程或绿篱是坡地经济果业开发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工程措施在初期发挥作用较绿篱更大;氮磷等面源污染随水土流失从坡面输出,试验区不同措施氮素输出多以径流携带为主,磷素输出均以泥沙携带为主;经果林+工程措施对径流携带氮磷拦截率较高,水保林+工程措施对泥沙携带氮磷的拦截率较高,都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是科学调控坡面径流。通过土壤水分渗漏装置(Drainage Lysimeter),探讨红壤坡地覆盖与敷盖径流调控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不仅年总径流量存在差异,而且径流分配差异更明显;百喜草敷盖处理年总径流量最大,对照次之,百喜草覆盖最小;百喜草覆盖和百喜草敷盖处理的地表径流远小于对照处理,而地下径流量却超出对照处理许多;年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调配比值百喜草覆盖、百喜草敷盖和对照处理分别为1/51.7,1/35.5和1/1.4。  相似文献   

20.
罗玉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及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玲 《人民黄河》2012,34(12):96-99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典型小流域罗玉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地貌部位、土壤状况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配置、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及林果产业发展、水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套以坡面治理为主导、以林果产业和径流拦蓄以及雨水集流高效利用为突破口的适合于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方案。结合措施配置前后流域DEM资料和降雨、径流、泥沙等水土流失参数的观测资料及典型地块、典型农户的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对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