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毅 《钢铁研究》2011,39(5):39-41
针对硅钢连续退火机组的主要能源介质消耗现状,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研究采取机组循环用水、增加清洗段漂洗级数等措施可节约大概27 m3/h的过滤水量,并可减少78%的弱碱处理量;将炉子烟气换热系统增加一级余热回收,每年回收的余热相当于583 t标煤消耗,可节约蒸汽5 368 t。  相似文献   

2.
某钼、钨氧化矿经高压浸出后,浸出渣洗水中Mo、WO3质量浓度分别为5.74g/L、1.76g/L,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法从该洗水中回收钼、钨。试验结果表明:洗水pH为4~5时,D314树脂可同时吸附钼、钨;控制流速为2BV/h,处理量为25BV时,钼、钨吸附率分别为99.62%和99.46%;用2.5BV的2mol/L氨水溶液解吸,解吸液酸沉钼、钨,得到钼质量分数为50.88%、钨质量分数为9.88%的氧化钼钨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移动密实床离子交换柱吸附—固定床离子交换柱解吸—蒸发冷却结晶等工序进行高温合金电溶液中铼的高效回收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移动密实床交换柱吸附—固定床离子交换柱解吸和再生,可使整个离子交换系统连续运行;采用15BVs 8%NH4SCN溶液解吸铼时,可使流出液含铼浓度降至1mg/L;采用20BVs 2mol/L H2SO4溶液使树脂再生时,再生树脂对铼吸附率仍可达99.97%,且吸附后液含铼浓度可降至0.4mg/L;采用6倍理论用量CaCl2沉钼时,钼沉淀率为99.69%;最终所得铼酸铵产品纯度达到99.99%。  相似文献   

4.
分析现有系统技术改造的原因和浮选柱工作原理,探索浮选柱代替浮选机在低品位白钨精选中的应用。经过试验室试验、半工业化试验两个阶段的技术论证,对现有白钨精选系统进行浮选柱改造,取得了预期效果。生产实践证明,经过改造前后精选系统主要动力消耗的计算、精选改造前后生产技术指标的比较,浮选柱在白钨精选中的应用能提高白钨精选段回收率和钨精矿品位,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 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的离子交换法从钨酸盐溶液中分离钼的专利技术,已在郁南四圈化工厂用于从钨酸铵溶液(离子交换除磷砷硅并转型所得的钨解吸液)中除钼生产APT和从钨酸钠溶液中除钼生产高纯钨酸钠,产品已销往国外。除钼交换柱尺寸为φ700×3000毫米,装离子交换树脂650公斤。进料钨酸铵溶液含WO_3160~220g/l,Mo0.14~0.65g/l(Mo/WO_3比为0.063~0.3%)。每周期进钨酸铵溶液32M~3~48M~3,含WO_35300~10560公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我国钨冶炼企业离子交换过程钨浓度(WO_3)检测技术的现状,针对钨浓度离线化验不连续、非实时、重复性差的问题,基于比色法测钨的传统思想,研究设计了流动注射原理与机器视觉技术相结合,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预测模型的钨浓度在线检测系统。系统采用符合人的视觉特性的HSV空间表征显色图像,确定了钨浓度与H、S、V参数的数学关系。试验表明,基于机器视觉的钨浓度在线检测系统实时性较好,精度较高,重复性好,预测模型泛化能力强,相对误差在3%以内,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罗伟英 《中国钨业》2010,25(2):24-25
针对大吉山钨矿重选工艺流程贫富混选、一段大闭路磨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贫富分选、二段一闭路磨矿的技术改造,使重选尾矿WO3品位由0.043%降低至0.038%,钨回收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2009年4~12月多回收钨金属获益107.7万元,节约电费42万元,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毛天舒 《湿法冶金》2000,19(2):70-70
钨的湿法冶金可采用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以前研制的用于钨湿法冶金的离子交换树指容量低 (约4 mmol/ g) ,有些树脂还需用 Na OH-Na Cl溶液进行解吸 ,因而制备高纯钨盐较为困难。A.G.Kholnogoro等人研究了合成的带长琏交联剂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大孔阴离子交换剂从 Na2 WO4-Na2 SO4-H2 O体系中回收钨的性能。这种阴离子交换剂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 (8~ 1 1 mmol/ g) ,对钨聚阴离子有良好的渗透性。在静态 (分批 )和动态 (柱式 )条件下 ,用阴离子交换剂从钨盐溶液中进行钨的离子交换试验。吸附钨之前 ,树脂先负载氯离子。分批试…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赣州华兴钨制品有限公司在提高钨冶炼离子交换工艺技术水平的几项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其中包括白钨矿碱分解新工艺、矿浆碱回收、离子交换串柱吸附工艺、除钼技术、APT结晶母液回收,蒸发结晶废气回收氨等。这些新技术或措施的采用,使每吨APT生产成本降低1000元左右。同时,对工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钨的离子交换串柱吸附和串柱解吸新工艺作了简要论述。指出在相同条件下新工艺比原工艺的钨的吸附容量(以WO3计)增大约100mg/g干树脂,解吸高峰液中的WO3浓度比原工艺高约80g/L,且液中杂质元素含量下降,因此,产品APT质量提高,APT生产率比原工艺增加约15g/L,而原辅材料氯化铵的消耗量可下降约10%,表明新工艺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