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海拔烟区烤烟小苗膜下早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高海拔地区适宜的烤烟移栽期,进行了烤烟小苗膜下早栽试验,对烟叶生育期、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对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及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适当早栽的烟苗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各生育时期和烟叶成熟时间较对照提前约5 d,延长大田生长期4 d;烟株各项农艺指标表现较好,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优于对照;化学成分协调性改善,烟叶评吸质量最高;烤后烟叶经济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海拔烟区实施小苗膜下早栽技术,烟叶大田长势良好,保证了烟叶正常生长成熟,提高了烟叶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能培育适合膜上移栽方式的高素质雪茄烟苗的湿润育苗盘,试验研究了50孔、54孔、70孔、72孔和100孔5个规格育苗盘对烟苗生长和膜上移栽烟株大田生长及烟叶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0孔和54孔育苗盘所育烟苗农艺性状、根系形态指标、鲜干质量、壮苗指数较高,大田烟叶生长较快,但烟叶产量、茄衣烟叶产量较低,育苗投入成本明显增加,烟叶经济效益降低。72孔育苗盘所育烟苗素质整体较高,烟株大田长势好,烟叶产量、茄衣产量、茄衣产出率均较高,其中茄衣产出率较烟苗素质高的50孔处理提高9.92%,烟叶经济效益较育苗投入最高的50孔处理提高8.28%。70孔育苗盘所育烟苗的根冠比、壮苗指数与72孔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其大田烟叶产量、茄衣烟叶产量却显著低于72孔处理。而100孔育苗盘所育烟苗素质尽管低于其他处理,但其大田烟叶产量、茄衣产量最高,分别较最低的54孔处理提高15.42%、28.43%,育苗投入成本最低,烟叶经济效益较50孔处理提高12.06%。因此,72孔和100孔苗盘可用于海南雪茄烟叶秋季湿润育苗,其所育烟苗适合雪茄烟叶膜上移栽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陕南烟区主栽品种K326的适宜移栽期,在陕南旬阳县开展了烤烟移栽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推后,各主要生育期均向后推迟,大田生育期缩短;旺长期、平顶期和成熟期烟叶氮钾、叶绿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先升高后降低,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率均表现出同一趋势。综合分析,依据当地气候条件特点,以旬阳试验点为代表的相同海拔区域,烤烟K326最适宜移栽期为5月10日;确定适宜移栽期可改善烟叶氮钾营养,提高光合性能,有利于干物质累积,从而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黔南烟区烤烟钼肥适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黔南烟区烤烟生长和品质形成的适宜施钼量,在黔南多地区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钼量对烤烟常见化学成分、香气成分、经济性状和评吸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叶长和叶宽的增加;随施钼量提高,烟碱和总氮含量普遍降低,而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有增加趋势;施钼提高了烟叶香气指数,产量和产值均有增加,明显降低了杂色烟比率。黔南缺钼烟区施钼量以每株施用80 mL烟草专用钼肥稀释液(MoO32 mg/株),烟叶品质较高,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紫色土田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连续3年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南雄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基地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烟一稻"轮作的紫色土田烟株生长、烟叶的产量与产值及烟叶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绿肥还田+花生饼肥、烟草专用型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烟草上部叶面积、提高了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和香味物质含量,降低了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改善了烟叶品质.其中,以施用烟草专用型生物有机肥的烤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山东烤烟大棚集约化育苗技术应用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烤烟种植多分布于丘陵山区,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植。由于受技术水平限制,所育烟苗生长参差不齐,移栽时间延长,大田生长不一致,影响烟叶成熟度,烟叶采生或过熟,烘烤过程中出现烤坏、烤青现象,制约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山东各地进行了大棚集约化育苗试验、示范,取得较好效果。它弥补了常规育苗存在的不足,烟苗生长整齐、健壮,移栽后还苗快、生长势强,促进了大田生长的均衡性,为生产优质烤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 材料准备11 育苗大棚规格有3种:(1)大棚 90m×75m(占地667m2,装3000盘,…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烤烟最佳移栽时间,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调查了移栽期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期向后推迟,烤烟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移栽期改变对烤烟化学成分影响显著,且不同叶位存在一定差异。与对照相比,化学成分适宜程度因叶位而不同,移栽期延后,4个叶位,烟叶化学品质均先升高后降低;同时,腰叶、下二棚叶化学品质优于顶叶、上二棚叶。秦烟96在洛南烟区的适宜移栽时间为5月10日,适宜的移栽期有利于烤烟生长发育,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旱地烤烟施用饼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研究了北方旱作烟区烟田增施未发酵饼肥对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增加香气和改善吃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饼肥对烤烟的作用较大,并以施饼肥氮占25%为最佳,但未经发酵饼肥穴施用量大时对烟叶产量和生长均不利。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移栽期对烟叶品质形成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移栽期下烤烟成熟期的质体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移栽期显著影响烤烟品质和产量的形成。提前移栽烟叶成熟前期质体色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提高,NR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晚,有利于延长烟叶的功能期,但过度提前移栽的烟叶成熟后期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碳氮代谢转化不协调,不利于烟叶的成熟落黄,烤后烟叶产量和产值均较低,推迟移栽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产量,但酶活性和质体色素含量较低,导致烟叶早衰,降低烤后烟叶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不同移栽期试验表明,粤北烟区的适宜移栽期为2月19日-2月24日。   相似文献   

10.
烤烟新品种粤烟98以Coker206为母本,K326为父本杂交获得F1,经自交,系谱选育,回交聚合,再次的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田生长整齐、长势强、株型较好、适应性广、遗传性状稳定;成熟度较好,叶片结构疏松,叶片厚度适中,油份多;烟叶内在化学成份协调,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足;中抗黑胫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中感TMV、CMV,感赤星病;产量、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K326。烟叶具有浓香型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气候条件对福建烤烟生长和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烤烟不同播栽期,研究了烤烟大田期不同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与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期不同气候条件显著影响烤烟大田生育期。与正常移栽期相比,早20 d、10 d移栽,生育期分别延长了23 d、14 d,迟10 d、20 d移栽的生育期分别缩短了2 d和12 d。不同处理之间除淀粉外,其余化学成分未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着移栽期推迟,烟叶淀粉含量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上中部烟叶感官评吸风格和质量特征差异明显,且烟叶风格与质量特征变化趋势一致,随播栽期推迟,上中部烟叶香型从"清香型"向"浓透清"、"浓香"转变。在本试验条件下,早10 d移栽的大田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彰显烟叶清香风格特色,烟叶感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配置烟草品种NC55大田生育期,采用田间对比试验,设置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3个移栽期,研究不同移栽期对NC55叶片发生进程的影响,明确有效积温与叶片发生的关系,并建立Richards生长动态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期并没有改变烟草最终叶片数目,但对叶片发生动态规律有明显影响,各部位叶片发生时间均随移栽期推迟而缩短,但不同处理的中、上部叶发生所需有效积温无显著差异。建立了烟草叶片发生动态模型,R2值均在0.980以上,表明模型准确度很高;移栽期主要通过调控参数B值、K值和N值对叶片发生进程进行调控;有效积温综合模型的准确性好于生长时间综合模型;烟草叶片发生模型是只有缓增期和快增期的不完整"S"型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3.
不同打顶时间和留叶数对云烟97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打顶时间和留叶数对云烟97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时间和留叶数对云烟97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50%中心花开放打顶留取16片叶处理经济性状最好;50%中心花开放打顶留取14片处理和16片叶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最佳。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选择50%中心花开放打顶,留取14~16片有效叶,云烟97可以获得较好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留叶数对烤烟中烟100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留叶数对中烟100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烟叶还原糖、总糖、总植物碱等化学成分差异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施氮量90 kg/hm2、留叶数18片和22片处理的化学成分较适宜,感官质量较佳。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地生态条件下,施氮量为90 kg/hm2,留叶数为18~22片,中烟100有较好的产值量和较佳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5.
贵州烟区烤烟K326株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烟区烤烟K326株型特征,设置植烟密度和留叶数2个试验因素,研究了不同栽培技术对K326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14片的烟株栽后75~90 d表现为筒型-筒型,叶面积最大叶片出现在顶部,生育期165 d左右,烟叶产值量、均价较低,下等烟比例偏高,上部叶烟碱含量较高,糖含量较低,糖碱比偏低,化学成分欠协调,烟叶感官质量最差;留叶数20片的烟株栽后75~90 d表现为高台型-筒型,生育期155 d左右,烟叶产值量、均价及橘色烟比例均较高,等级结构合理,上部叶烟碱含量适中,糖含量较高,糖碱比较高,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感官质量较好;留叶数24片的烟株栽后75~90 d表现为高台型-高台型,生育期155 d左右,烟叶产值量、均价及橘色烟比例均较高,上部叶烟碱含量较低,化学成分较协调,烟叶感官质量最好。3个移栽密度中55 cm×100 cm的处理烟株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光合指标较优,叶面积指数较大,冠层下可见空隙比例较小,平均叶片倾斜角较小,光能利用率高,且产值量、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高,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合理,烟叶感官质量较好。贵州烟区K326品种打顶后的理想株型为高台型-筒型,植烟密度18 195株/公顷、留叶20片能得到较好的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