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艳华  赵德忠 《金属世界》2012,(1):45-45,49
轴承钢碳化物液析是钢液结晶过程中液相中碳及铬富集而导致碳成分严重偏析,且在枝晶间形成粗大的和难以消除的一次碳化物。在加热过程中,受工艺时间、温度和加热炉温度场不均匀等不合理的生产安排影响,导致碳化物扩散效果不良而产生碳化物液析缺陷。通过采取控制加热温度,控制坯料装、出炉速度,控制稳定炉况,采用热送热装工艺等工艺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轴承钢碳化物液析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大锻件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大锻件的加热特点,分析了加热速度、工件截面尺寸以及加热温度对工件表面到温时间(均热)和中心到温时间(保温)的影响,指出了保证加热质量的关键和缩短加热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钢板脱碳机理以及影响脱碳的因素(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炉内气氛).分析实际生产中造成50Mn2V钢板脱碳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改变加热时空燃比、加热炉内压力,对加热工艺进行优化,合理安排生产组织,使50Mn2V钢板脱碳层超标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4.
轴承钢碳化物液析是钢液结晶过程中液相中碳及铬富集而导致碳成分严重偏析,且在枝晶间形成粗大的和难以消除的一次碳化物.在加热过程中,受工艺时间、温度和加热炉温度场不均匀等不合理的生产安排影响,导致碳化物扩散效果不良而产生碳化物液析缺陷.通过采取控制加热温度,控制坯料装、出炉速度,控制稳定炉况,采用热送热装工艺等工艺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了轴承钢碳化物液析缺陷的产生.近年来,本钢特钢厂轴承钢的生产逐渐从模铸锭为主转向连铸坯为主的生产模式,且产量逐渐增加.受轴承钢工艺加热能力和加热炉频繁启动的影响,2010年1月以来,在连铸坯的生产、检验过程中,断续出现了碳化物液析的检验缺陷,对轴承钢的生产质量产生了影响.为此,本钢特钢厂加热车间为控制该类缺陷进行了理论探讨和研究,并在增加产量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试验,稳定了轴承钢的质量,保证了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大圆柱形钢锭的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预测大圆柱形钢锭的加热温度是许多大型锻造厂和轧钢厂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给出了导热微分方程的解析解,研究了大圆柱形钢锭的加热特点,分析了加热速度、钢锭断面尺寸以及加热炉温度对钢锭表面到温时间和中心到温时间的影响,指出了保证加热质量的关钵和缩短加热时间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500 MPa级门架型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成分试验钢为研究对象,采用了SK型管式加热炉分别将试验钢加热到1000~1200 ℃下保温15、30 min,快速冷却后对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长大,Cr元素的添加对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制定大生产加热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重分析、金相及扫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加热炉内气氛对高碳铬轴承钢GCr15氧化和脱碳行为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增加,GCr15钢氧化铁皮厚度和脱碳层深度均呈增大趋势;随着炉内含氧量增加,氧化铁皮厚度也呈增大趋势,但脱碳层深度呈下降趋势,且含氧量达6%脱碳趋于稳定。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发现:随着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炉内含氧量增大,其对应的抛物线氧化速率常数不断增大、高温抗氧化能力增强。低于900℃时,GCr15钢氧化增重与时间呈直线规律增长;高于900℃时,呈抛物线规律增长,其对应的氧化激活能由113.9 k J/mol增大到324.1 k J/mol,870℃为氧化机制发生改变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制定72A帘线钢小方坯的加热制度,研究了影响表面质量的氧化脱碳规律、改善中心碳偏析的热扩散规律以及决定组织形态的奥氏体粗化温度测定三方面的热处理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加热参数做出了优化.实践表明,均热段温度1000~1050℃,均热时间35~45 min,奥氏体晶粒尺寸保持在80~100 μm且比较均匀,局部部分脱碳≤30 μm,但中心碳偏析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热处理制度对TC6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热处理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850,900,950和1 000 ℃)和保温时间(3,30,60和120 min)对TC6钛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钛合金显微组织影响较大.其中,加热温度主要影响钛合金显微组织中α相的含量,即α相数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保温时间主要影响钛合金显微组织中次生α相的大小.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组织的形态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对X7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相变点及冷却后的组织和性能有显著影响。随加热速度的增加,相变点呈线性增加,而钢的强度和韧性降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的强度在保温时间为60 s时达到最大值,随保温时间的进一步增加,强度呈降低的趋势;而且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降低的趋势更明显。而冲击韧性则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