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量了含微量Al的铁基非晶态合金的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能谱,发现无论在共晶成分还是非共晶成分的合金中,线型参数S均是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可能是由于该类合金中因加入Al而导致类空位型缺陷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张福成 《功能材料》1998,29(1):17-19
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了Fe73.5Cu1Nb3Si13.5B9纳变软磁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微观缺陷与相应相结构和软磁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材料辐照改性、辐照损伤等复杂微观缺陷结构的研究,以二元Fe-Cu合金辐照损伤缺陷及微量Cu析出物的微观结构研究为基础,综合论述正电子湮没谱学技术(PALS,CDB,AMOC)在Fe-Cu合金复杂微观缺陷结构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的尺寸和数量、晶区-非晶区的界面等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如渗透性能、力学性能、松弛行为等有重要影响。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微观结构探测与表征技术,能够灵敏有效地探测聚合物的晶区堆砌密度、无定形区自由体积以及两相界面等信息,从而提供了一种直接、简单的研究聚合物微观结构的途径。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综述了该技术在聚合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如:聚合物本征特性与自由体积之间的关系,应力、辐照、外界压力、物理老化等外界因素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聚合物共混物、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和界面特性等。最后总结了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技术在聚合物微观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 Doppler 展宽能谱测量了 Co_(64.8)Fe_(7.5)Mo_(0.5)S_(4.3)B_(22.9)(A)、Co_(66.0)Fe_(4.0)Ni_(2.0)Mn_(5.0)Si_(9.0)B_(14.0)(B)、Co_(66.0)Fe_(4.0)Mn_(7.0)Si_(9.0)B_(14.0)(C)3种 Co 基非晶态合金原始喷带和它们在不同温度等时热处理后的线形 S 参数并辅以示差热分析、X 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3种合金的原始喷带韧性好坏依 A、B、C 变劣,其 S 参数大小亦按此顺序排列。分析认为 Co 基非晶态合金的脆性部分原因是由于条带中存在和产生了“预晶化团”。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电子湮没技术测量了纯金属Ni、Co、Cr以及3种不同成分的Ni-Co-Cr合金的正电子湮没辐射Doppler展宽谱,分析了形成Ni-Co-Cr合金时3d电子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纯金属中Ni的3d电子信号较强,当增大Ni-Co-Cr合金中Ni原子的比例时,导致正电子与自由电子湮没的几率增加和合金中的金属键增强,从而提高了合金的韧性.Ni-Co-Cr合金的实验熵谱与其合成熵谱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Ni-Co-Cr合金中不同原子之间主要以金属键相结合,这也成为Ni-Co-Or合金具有较好金属延展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正电子湮没寿命谱方法研究了冷轧含锆Fe-Ni-Co-Cu系合金的退火回复再结晶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200℃附近的空位消失阶段和650℃—850℃的位错消失阶段。与硬度测量结果对照表明,正电子对于回复过程的早期阶段的反应比硬度方法要灵敏得多。  相似文献   

8.
市售Ni-Spanc合金淬火态基体的平均点阵常数(ā)=3.595,经700℃,100小时回火后基体的减少到3.588,这意味着该合金在回火过程中相对长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是能够反应在膨胀曲线上的。本工作试探用热膨胀法研究Fe-Ni恒弹性合金的回火过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凝固控制的方法,研究了凝固条件对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温下铜模喷铸样品为完全非晶结构,而低温喷铸和电弧原位吸铸所制备的样品中存在着一些纳米量级的析出相。高温喷铸样品表现出非晶合金典型的脆断行为,但低温喷铸和原位电弧吸铸样品则表现出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高温甩带样品初始晶化温度高于相应的低温甩带样品,其长期热稳定性优于低温甩带样品,表明浇铸温度的升高增强了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Ti-6Al-4V合金以其优异的耐腐蚀性,高强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用做受损硬组织的替代材料,例如人工髋关节和牙齿.然而钒及其氧化物都有毒,长期使用将在人体内留下残骸,引发骨瘤,使人工器官的无菌防腐剂脱落.Ti-Nb,Ti-Ta和Ti-Zr基合金具有无毒、弹性模量低、拉伸强度高的特点,不含V,Al,Ni等有毒元素.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Ti-Nb-Si三元合金进行了研究.选择添加Si元素,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可作为β相稳定剂,从而可以控制β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La-Mg-Ni系A2B7型电极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用Pr部分替代合金中的La,并用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La0.75-xPrxMg0.25Ni3.2Co0.2Al0.1(x=0、0.1、0.2、0.3、0.4)电极合金。用XRD、SEM、TEM分析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测试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研究了Pr替代La对合金微观结构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合金电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铸态及快淬态合金均具有多相结构,包括2个主相(La,Mg)Ni3及LaNi5和一个残余相LaNi2。Pr替代La使(La,Mg)Ni3明显增加而LaNi5减少。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合金的循环稳定性随Pr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导致合金电极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极表面被电解液剧烈腐蚀以及合金电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粉化。  相似文献   

13.
ODS铁素体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在同一机械合金化工艺条件下制造的几种ODS铁素体合金的显微组织,析出粗、弥散强化相的分布及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化学镀Co-P合金镀层的非晶结构条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化学镀Co-P合金镀层中磷含量与工艺条件的关系及产生非品结构的成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善镀液中次亚磷酸钠与硫酸钴的摩尔比和pH值可以控制镀层磷含量。当磷含量高于8.79%(质量比,下同)时,镀层表现为非晶态结构、低于8.79%时则表现为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镀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而晶态结构镀层具有较好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结合透射电镜,考察了Ti含量对一种Fe-Ni-Co基合金的微观结构及氢脆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合金的Ti含量,会使合金中第二相的尺寸、数量、分布及种类发生变化,合金的强度、塑性及氢脆敏感性均随之发生改变;大尺寸的γ′颗粒及η相与基体间的界面是一种较强的缺陷,可以促进氢的局部聚并,从而导致合金氢脆敏感性的升高研究表明,合金的氢脆敏感性与合金强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取决于合金的微观结构,即随着合金中利于氢原子局部聚并的缺陷浓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结合透射电镜,考察了Ti含量对一种Fe-Ni-Co基合金的微观结构及氢脆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合金的Ti含量,会使合金中第二相的尺寸,数量、分布及占类发生变化,合金的强度,塑性及氢脆敏感性均随之发生改变;大尺寸的r\颗粒及η相与基体间的界面是一种较强的缺陷,可以促进氢的局部聚并,从而导致合金氢脆敏感性的升高,研究表明,合金的氢脆敏感性与合金强度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决  相似文献   

17.
合金粉末柔性布的制备及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善平  郭义 《材料导报》1999,13(6):58-59
采用轧制工艺,将一定配比的合金粉末(NiCrBSi粉、WC颗粒)与连结物混合制备成具有良好柔性的合金粉末布,用作钎涂层原材料。SEM分析表明,在轧制过程中,颗粒状的连接物发生结构变化,形成纵横交错的纤维,成为合金粉末的载体。合金粉末的颗粒尺寸、形状对柔性的强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于非晶合金的无定形结构,非晶合金在室温下表现出高强度、高硬度、加工性能差等特征。但是,非晶合金在过冷液相区内展现出低粘滞系数、高流动性能的超塑性特征,这为非晶合金的塑性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论述了非晶合金过冷液相区热塑性微成型技术的特点,对比传统晶态材料总结了非晶合金作为理想微成型材料的优势。介绍了非晶合金在微机电系统(MEMS)产业领域诱人的应用前景,并列举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在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非晶合金在微电子系统、精密光栅、微纳超疏水表面、生物芯片、微型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指明了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申了开发非晶合金热塑性微成型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ZrTiCuNiBe块体非晶合金的物理性能,利用电弧炉熔炼及铜模快速铸造的方法,制备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块状非晶合金.通过测量热电阻系数和电子能谱,研究了块体非晶合金的热电阻特性和电子结构.研究表明:电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紧临晶化前未出现电阻率极大现象;块体非晶态合金与晶态纯金属相比,锆的电子结合能不发生变化,其余元素电子结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Ti-31合金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锻件在800℃退火缓冷条件下,合金组织存在α、α2、β及富Ni呈片状的α/β界面相;800℃退火空冷时,其基本组织为α+β相和界面相;相成分分析结果还表明,Ni、Mo只分布在β相和界面相中,α相中Al、Zr含量比β相中的相对高很多,造成α相Al当量高,可在α相中析出α2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